1905電影網訊 《今日影評》演播室再次迎來了一對“電影人父子檔”——中國電影資料館副研究員、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協會副秘書長李鎮和他的兒子李城。
一位是專業的電影研究者,一位是剛中考完的“00後”小影迷,這對父子的暑假觀片計劃將如何制定?對此,父子倆各列了一份夏日片單。
父親李鎮:《哪吒之魔童降世》《誤殺》《調音師》《南方車站的聚會》《我的九月》
少年李城:《流浪地球》《後天》《盜夢空間》《環太平洋》《終結者》《繡春刀》《新龍門客棧》
從片單看,爺倆的口味不太一樣。科幻電影似乎自帶萬能鑰匙,輕輕巧巧就打開了以李城為代表年輕小觀眾的心門。科幻對於少年,究竟意味着什麼?我們將以科幻帶給少年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作為突破點,向當下的年輕觀眾提供一份屬於李城,也屬於所有年輕人的最佳暑假片單。
1 “硬核科幻少年”初長成
“我比較喜歡科幻類的題材,雖然還不是一個硬核科幻迷,但是我非常喜歡讀科幻小説,比如劉慈欣的《三體》和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提到科幻題材作品,李城如數家珍。
科幻小説和科幻電影就像是為他打開了一道未知的大門,門裏的世界或是天馬行空,或是光怪陸離,但這一切卻並不都是“虛假”的。
“它是充滿可能性的”,李城説,“在未來某個時間可能就發生了,也許我們活不到那個時候,但卻能夠通過電影看到那時人們的生活”。而在小小少年的眼睛裏,屬於未來的故事都閃閃發光。
談到《流浪地球》的科幻小説改編電影,李城表示自己“覺得很不錯”,理由是原著小説中大多突出了災難來自於人的偏見,而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它更多地歌頌了人的犧牲感的偉大。
對此,李鎮表示,自己就曾與李城聊過這個問題,他告訴兒子,“你可能一開始會喜歡科幻片的特效,但是最最吸引你的往往是科幻片背後的終極問題,比如生命是什麼,自由意志是什麼,時間是什麼,存在是什麼,自由是什麼”。
於是,他給兒子推薦了電影《人工智能》,片中的一個小機器人想成為人,想擁有人的感情,想得到母親的愛。這部電影實際上“解析了人的情感有多偉大,人的一生中有哪些東西是最有價值的,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他很孤獨,但他體驗了成為一個人的幸福”,李鎮分析道。
2 父子時光機|屬於你的我的童年回憶
在李鎮的童年時期,也曾出現過令他印象深刻的科幻電影——《霹靂貝貝》。“這雖然是個兒童片,但是它裏面有外星人,有UFO。”
李鎮也把它推薦給了自己的兒子李城,“他首先是看了小説,張之露老師還簽名送給了李城一本”。令他驚喜的是,李城也特別喜歡這部作品。李城説,“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當時一口氣把它讀了下去,讀完之後我就一個感受,我就特別希望有一天醒來之後能有超能力,我也能放電,我也能飛,能穿牆,或者堵車時能把紅綠燈給改過來”。
可見,超現實的題材對於一個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與記憶度往往會非常長久。“就是一種投射,總希望自己是那個主人公,然後一步一步戰勝困難或者敵人,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就感”,李城説。
李鎮回憶起對自己影響特別大的一部電影《紅衣少女》,“陸小雅老師的這部代表作讓我知道了質疑成人的世界是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相信自己,學會質疑,這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而對李城而言,影響自己最深的電影則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他表示,自己非常同情和理解哪吒,“他被父母不理解,甚至被所有周圍的人不理解,如果我是哪吒,我會想我是誰,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壓抑很久之後才冒出的這一句話,他希望做真正的自己”。
最後,李城表示,自己和身邊同齡人最期待的還是《頭號玩家》式互動電影。因為,遊戲和電影的界限正在模糊,這是不容忽視的趨勢。而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最重要的還是創作初心。
“這些做電影的人都是從我們這麼大成長為現在的樣子,希望他們能夠想想小時候的夢想,放下心中的雜念,保持一顆純粹的心去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