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8月3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發佈“鏡 界”單元展映片單,該單元主要呈現具有探索意識的5部影片,包括牛小雨《不要再見啊,魚花塘》,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島嶼上的煎熬》,加斯帕·諾《旋渦》等。
北影節希望通過這個單元,探索滋養一種眼光的可能。用這種眼光,去開拓電影的世界。
《不要再見啊,魚花塘》
Virgin Blue (2021)
青年導演牛小雨用這部夢幻、迷離又充滿童趣的作品,與觀眾展開一場有關記憶、時間和血脈情感的私人討論。影片將逝去的祖父、失憶的祖母和一個莫名在時空中穿梭的少女的思緒緩緩展開在銀幕之上,用無數令人感同身受的生活和情感細節,組成一個似乎只為一人講述的深情故事。
牛小雨
小成本製作,卻依靠奇思妙想獲得了不俗的視聽質感,打動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和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和觀眾。天馬行空的歌舞場面在模糊的記憶和刻骨銘心的成長之痛之間穿針引線,堪稱年度最不可錯過的華語創意手筆。
《偉大的儀式》
The Great Movement (2021)
蘇聯蒙太奇的忠實信徒,80年代迪斯科音樂的狂熱愛好者基羅·魯索的這部作品帶領觀眾去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城市本身亦是影片的主人公之一。
本片榮獲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是導演多年生活積累和拍攝創作的一次碰撞展示。影片藉由一個尋找工作機會的外來勞工的視角,由外而內去觀察拉巴斯這座都市的運轉規則和肌理脈搏,在“凝視”中,將城市的現代化、社會的邊緣觀察者、南美原住民文化傳統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生靈做了浮世繪一般的刻畫。
基羅·魯索
剪輯與聲音的配合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前者是構建這個世界的核心手段,後者則是影片的靈魂之所在。觀眾將在這部以紀實風格開場,在奇幻和神秘主義中落幕的“神片”中體驗一把“靈魂飛昇”,領略“偉大的儀式”的魔力。
《寸步不離的兄弟》
Brother in Every Inch(2022)
這部入圍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遇見單元的影片,幕後陣容堪稱強大。導演亞歷山大·佐洛圖金是俄羅斯著名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學生。這個從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州立大學導演專業畢業的80後導演在導師索科洛夫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俄國青年》(2019),一舉入圍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此次索科洛夫再度挎刀,在《寸步不離的兄弟》的創作中擔任藝術顧問。
亞歷山大·佐洛圖金
在本片中,攝影師安德烈·納伊德諾夫與導演極大地拓展了攝影機的自由度,給予觀眾前所未有的體驗——我們不僅真地隨着戰鬥機飛上天空,以第一視角去感受機艙的封閉壓抑和上天遁地的那種極限速度感,還突破性地見證攝影機如何像顯微鏡,甚至像X光一般工作——觀察、剖析,透視一段情感的不可言説之處。
一對夢想成為飛行員的雙胞胎兄弟是電影的“實驗對象”。影片在近乎“真空”的環境中捕捉個體內心世界的纖毫波動,讓觀眾與這對“寸步不離的兄弟”展開一場“天空之舞”。
《島嶼上的煎熬》
Pacifiction (2022)
藝術史和文學修養頗深的阿爾伯特·塞拉素來“擅長”用作品挑戰觀眾。他斬獲戛納一種關注評審團特別獎的《自由》以及《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等前作都是獨具個人風格和文學淵源的歷史題材影片。
《島嶼上的煎熬》是塞拉的最新長片,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收穫影評人盛讚。影片一甩塞拉所鍾愛的年代背景,以當下的法屬波利尼西亞大溪地島為故事發生地,視覺上充滿了驚豔到令人窒息的美景,但內核卻更接近一出政治驚悚片。
阿爾伯特·塞拉
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有直言男主人公的身份,只是跟隨着他的步行、乘車、乘船或乘機,在大西洋中心的島嶼上漫遊;與此同時,一個沉重的危機逐漸浮現——揭示出大溪地島天堂一般的生活表象之下歷史、文化,政治的多重暗湧。
當代藝術氣息濃厚的本片有着意想不到的靈感源泉——好萊塢影星馬龍·白蘭度曾經的戀人塔麗塔的私人回憶錄啓發了導演。塞拉更是希望他的主人公能發揮《唐人街》中的傑克·尼克爾森一樣的功能,在故事中引領觀眾,和他步調一致,始終保持行動,以第一視角去發現籠罩着“人間天堂”的一場揮之不去的精神危機。
《旋渦》
Vortex (2021)
“生命即電影”——這是加斯帕·諾希望通過本片傳遞給觀眾的信息。
在一系列血脈噴張,震憾觀眾感官的作品之後,加斯帕·諾的新作聚焦一對垂垂老矣的夫婦,冷靜地將生命終點的掙扎、沉重、無奈和深情一一呈現給觀眾。
加斯帕·諾
影片將“形式即內容”直白地運用到極致——近乎全程採用分屏手法,並置兩個人的所言所行,所見所感。意大利電影大師達里奧·阿基多與法國戲骨弗朗索瓦茲·勒布倫分別飾演身為電影導演的丈夫和心理分析師的妻子。他們就像是電影人的左腦和右腦,亦像是同一個人的某種分身。
加斯帕·諾爐火純青的技巧與他洗盡鉛華的人生洞察配合得天衣無縫,加上兩位主演的精彩演出,讓影片既釋放着讓人目不轉睛的精彩,又詮釋了令人感嘆的峯迴路轉,堪稱不可思議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