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習慣手機購買電影票的我們,可能已經不常見電影院排隊購票的盛況了,曾經有一部影片火爆異常,連主演自己都要排隊買票看自己的表演。
那是1980年的夏天,觀眾們頂着驕陽在電影院門口排起了長隊,只為了去買一張電影票。路過的人好奇地問:“你們在幹什麼呢?”排隊的人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廬山戀》!”
在當時一片改革開放的思潮中,追求美好、歌頌愛情、展現自我激盪於每一個人的內心,《廬山戀》憑藉風光旖旎的廬山美景、質樸純真的男女戀情、羞澀一啄的拂面之吻,給觀眾以清新優雅之感,並掀起了一陣《廬山戀》熱潮。
第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廬山戀》入圍多個獎項,觀眾們更是反響熱烈,其中投給兩位主演的選票數達到了100萬之多,一張張來自全國各地的選票,將張瑜和郭凱敏這一對“銀幕新人”,送到了百花獎的頒獎現場。
直到現在,很多觀眾通過鏡頭看到郭凱敏,依然會非常地激動,因為《廬山戀》這部電影一上映就紅遍了大江南北。
演員郭凱敏表示:“《廬山戀》拍完以後,應該是第四期的百花獎,我也特別激動,那個時候大家都是買《大眾電影》填,我是看報紙,上海的新聞晚報,沒過幾天張瑜的最佳女演員的投票人數就到達了100萬,我是10萬。當時我挺興奮,100萬,一下子就可以看出,觀眾對《廬山戀》張瑜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因為她表演得很精彩出色,人物塑造得很好,還因為她打開了一個閘門。拍完之後有很多人給我寫信,要求談戀愛的,要給我介紹女朋友的,和愛情相關的都來了。很多人到今天還在問,你跟張瑜是不是一對啊?是不是一家人啊?”
渴望銀幕上的情侶在現實生活也恩愛,這是大家觀影之後的美好期望。《廬山戀》的成功,作為電影來説,它是一個大眾的藝術,讓受眾羣體去喜歡、熱愛它,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提高到大眾美學的角度。影片帶給人們的激動也好、熱愛也好,始終不減,它緊緊扣住了男女主人公真實、純真的愛情。
郭凱敏提到:“比如説拍個照片,她弄好了以後就把我拉進來,‘啪’閃了,包括我們兩個奔跑,跳在水裏游泳,還有英文這種台詞,都讓我記憶猶新。”
後來的觀眾們在銀幕上看過太多的吻戲,但卻很少能再有一吻,能像《廬山戀》那樣觸人心絃,很多人把《廬山戀》的那一吻稱作是“中國銀幕第一吻”。
關於這一吻,郭凱敏分享了當時的現場情況:“親臉的時候是因為拍之前,不知道這個消息傳出去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以後,有一個記者躲老遠,要拍當時現場的東西去發表。結果攝製組的人把他逮住了,不讓他拍,越不讓他拍,圍觀的人就越多,這場戲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拍下來了。張瑜當時很緊張,所以一開始她吻錯、吻偏了,拍了三條。我們倆沒有談過戀愛,要根據人物的角色走,現在來看還耐看,也不做作,挺好的。”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廬山戀》在服裝這方面也毫不過時,在電影情節需要的情況下,展示了女主角的美,女主角每次出場都會換一身新衣服,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郭凱敏回憶道:“當時服裝師金吉泰師傅特別有意思,他説導演,服裝怎麼弄啊?那時候對所謂的美國華僑沒有概念,不知道華僑應該長什麼樣,第一是沒有地方參考,第二是不敢參考。可是改革開放以後給了一個信號,我們要把這種好的文化吸引過來,正好改革開放前期深圳、廣州出了很多全世界各地的服裝,服裝師拿了個大麻袋去買。黃祖模導演覺得,要在中國傳統美學的前提之下,進行中西文化的融合。”
張瑜在電影中穿的一套套美麗衣服還有那一吻,都是超前於那個時代的,卻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色彩繽紛生活的嚮往,人們雖然還沒開始這麼穿,但人們的心境其實已經到達了那種程度。
《廬山戀》展現了年輕人在談戀愛時候,一起會經歷的很多特別美好和浪漫的事情,現在依然有觀眾給電影主頁留言,説《廬山戀》非常時髦、純淨。時髦和純淨這兩個詞是不太相同的,因為説到時髦會想到色彩繽紛的事物,而純淨又是乾淨質樸的感覺。
郭凱敏表示:“我們的電影有一陣子為了追求票房而票房,都隨着所謂的時髦而離開了純淨、純真,我們就找不到家了。”
在這樣一些浮躁創作者的襯托下,大家更加由衷地喜歡《廬山戀》這部既時髦又純淨的電影,也將大眾電影百花獎的神聖一票也紛紛地投給了它。中國電影人更應該去創作這樣的優質作品,讓百花獎真正地百花齊放,也讓中國電影更加優秀、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