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目前,由侯詠擔任總導演,章子怡、週一圍、於和偉、楊祐寧等主演的古裝劇《上陽賦》正在熱播。儘管在劇集開播時,觀眾對章子怡飾演15歲少女頗有爭議,但隨着劇情的推展,改片在作品攝影、配樂、服化道、場景等方面,獲得了不少好評。讓網友好奇的是,《上陽賦》中的服化道到底還原了哪個朝代的歷史?聽聽總導演侯詠怎麼説。
《上陽賦》改編自網絡小説《帝王業》,講述了上陽郡主王儇(章子怡 飾)因一場權利交易,嫁於手握重兵的豫章王蕭綦(週一圍 飾),二人先婚後愛、共定天下的故事。作為一部羣星薈萃的大製作,劇中雕樑畫棟式的皇宮、弘大奢華的太極殿、華麗尊貴的丞相府,亦或花費四個月時間建造的古樸滄桑的寧朔城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總導演侯詠看來,原著小説《帝王業》是一部很受讀者關注的原創網絡小説,將它改編成電視劇自然也被社會所期待。“既然是改編小説,我們首先要認清原著小説的真正價值,認清小説的特點和優勢,以及將它改編成電視劇的原因所在,藉助小説原有的高度,方能站在小説的肩膀上,創造一個新的高度,走得更遠。”
侯詠總結:“原著小説兩個比較大的特點,一是女性視角和態度,二是非敍事性情感描述。”原著小説是以女主人公——王儇的第一人稱敍述的。“所有事件、情節都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賦以王儇的感受和態度而映射出來的。因此,用女性的視角和觀點看待劇中的人情世故,也是我們在電視劇改編中必須堅持的創作方向和原則。這一核心點對於我們在該劇的二度創作中保留原著小説的精髓和特質非常重要。”
所以,為保持原著小説的女性視角和態度,《上陽賦》改編劇本的作者團隊也是以女性為創作主體。“編劇羅松女士的劇本為本劇保持女性視角和態度奠定了基礎。”原著小説的另一特點,則是是以王儇的角度將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感作為主線和主要內容,“用大量篇幅細緻入微地描寫了王儇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起伏。而對曲折離奇的情節卻往往寥寥帶過,甚至非常重大的事件形態也並不着重展開敍述。這就是原著小説的非敍事性。”
侯詠認為,原著小説的着力點不是情節也不是事件,而是主人公的情感和感受以及她怎麼看待這些事件,事件之後女主人公的行為態度是什麼。“這一點涉及到文體論的範疇。即小説與劇本,也就是文字與影像這兩種工具之間各善其事的特性。也就是以小説為代表的文字語言表達和以影視作品為代表的影像語言表達之間的差異。”
《上陽賦》開拍之前,侯詠也曾考慮過:我們要拍成一個什麼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究竟以一個什麼樣的形態呈現?“這是我們要明確的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我們希望男主人公蕭綦最終超越了權力的慾望,放棄了皇權,遠離宮廷爭鬥,步入一種遠離世外的境界。這是我們最終想要傳達的一種超然塵世的精神。”
在審美上,侯詠希望《上陽賦》是一部具有中國古代文人畫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視覺畫卷。“希望每個人走進古人的世界,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挖掘有意思的人物環境和生活道具,將其提煉昇華,用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二度創新和再現。場景和畫面中的每樣道具精簡極致,通過故事本身和背景隱喻,將觀眾帶入古人的環境,讓觀眾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審美情趣,深深感受大中華文明的本源,寓教於樂,雅俗共賞。展現一個精美絕倫的中國畫卷和人文風情,讓美術風格迥然一新。”
於是,劇組將《上陽賦》的故事背景定位於漢唐之間的東晉時期,“將東晉作為歷史支點,兼取秦漢之風、唐宋之雅,並借鑑和汲取日本園林和古代建築精粹,融入大中華的美術概念中,為我所用。”侯詠表示,“視覺上我們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全新的藝術形態。讓觀眾在欣賞美的畫面中回到故事本身,這也是美術創作的重點和表達欲求。希望《上陽賦》是一部具有獨特影像空間和全新美學風格的史詩劇作,傳遞給觀眾的是一種個人的審美情懷和東方藝術韻味的美學觀。”
同樣,在人物服裝造型方面,《上陽賦》也遵循了“中西合璧、古典與現代的結合”的理念,“將東晉作為歷史支點,兼取秦漢之風、唐宋之雅,但並無清代遺風,既有中國東方的古典特色,又有西方和現代的造型元素,化繁就簡、精簡極致。這些原則都應該在服裝造型以及頭飾、髮飾當中遵循和體現。” 侯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