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想必大家都觀看了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2021新春相聲大會》,這讓節日的喜慶團圓氣氛再度升温。
可以説各路名家薈萃,像我們熟知的相聲藝術家姜昆、馮鞏、戴志誠、劉偉、趙炎等老一輩相聲演員悉數登場,為此有觀眾將此次演出形容為“殿堂級”的表演。
此次相聲大會以“新老聯袂,經典長青”為主題,凸顯了相聲藝術在老、中、青三代人中的傳承與發揚。
中年相聲代表有李菁、王玥波、賈旭明等優秀相聲演員。青年相聲代表則有高曉攀、陳印泉、李寅飛、金霏等年輕一代相聲演員。可以説來了目前相聲界的“半壁江山”,演出陣容足夠強大。
他們巧妙地進行了老、中、青三代混搭的模式進行演出,另外一些想學相聲的跨界明星,也都紛紛加入了表演行列。
比如主持人朱迅、歌手烏蘭圖雅、演員谷嘉誠、演員孫怡、電台主持人大兵等紛紛加盟,吸引了不少泛娛樂領域的觀眾。其中他們還表演了羣口相聲,為晚會錦上添花。
但看過節目的觀眾,對此次相聲大會的評價,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有人認為:
這才是真正的相聲,這才是語言藝術,乾淨高雅值得傳承和發揚。
也有人認為:
整場晚會下來,自己壓根就沒樂過,光看演員自己在台上樂了。總體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尬!
更多的人還是認為:
相聲大會缺了德雲社,那還叫相聲大會嗎?這就好比相聲界缺了“半壁江山”,那樣就沒意義了。
但此次相聲大會,德雲社依然毫無懸念的缺席了。當然對於郭德綱的缺席,大家早已習以為常,至於原因也在此不必贅述,再説就是陳詞濫調了。
當然德雲社在此之前也組織了自己的相聲大會,那就是在天津衞視舉辦的2021年春晚相聲大會。看過演出的朋友,都感慨不虛此行,收穫滿滿。不僅僅有德雲社演員們的精彩演出,還有相聲大家馬志明的傾情加盟。
客觀來説,不管是主流相聲還是郭德綱的非主流相聲,其實他們都是中國相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他們的相聲各有利弊,也都有適合自己的觀眾。我們不應一提到他們就是對立,難道説他們這兩種模式的相聲只能是“你死我活”“勢不兩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他們的相聲都能在市場上立足,不管是觀眾認可還是官方認可,都有着它們存在的必然意義。
就拿主流相聲界來説,如今雖然很多人聽到他們相聲的時候會嗤之以鼻,會嘲諷他們的相聲不可樂。但他們依然還有很多屬於他們的聽眾,正是因為這樣的相聲雖然娛樂性不足,但有文化有底藴,老少皆宜。
再看德雲社的非主流相聲,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得到了很多普通觀眾的認可,也為大家送去了很多笑聲。但為何依然沒有得到相聲同行們的認可呢?難道説真的只是因為別人嫉妒你?
其實不然,因為通過德雲社的相聲發展模式來看,確實走的是商業化路線。娛樂化、流量化、明星化、資本化,是他們的主要發展趨勢。同時他們在宣傳以及推廣徒弟方面,也確實運用了各類炒作手段,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們的相聲雖然很有市場,但很多包袱確實存在低俗的問題,這也是讓很多相聲同行無法接受的。為此姜昆曾多次提醒郭德綱:
你發展小劇場相聲,我堅決支持。但希望你擯棄那些低俗的東西,那些並不利於相聲藝術的發展。
相聲名家孟凡貴也曾公開表示:
郭德綱用的那些包袱,我們都會,只是我們感覺不合適不説罷了!
其實造成目前這種尷尬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兩種模式下的相聲市場嚴重失衡,主要還是因為主流相聲界缺乏好的、叫賣的作品。
換言之,如果當下的相聲演員能夠創作出,像侯寶林、馬三立、馬季那樣既乾淨有可樂的相聲作品,郭德綱的相聲自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所以説郭德綱的相聲應該存在但不應該成為主流,只適合小劇場演出。那些經典的、乾淨的相聲應該成為市場主流,但正是因為這類作品的缺乏,直接導致一些小眾的,應該在小劇場演出的相聲一躍佔領了相聲市場,成為了市場主流。
所以説,要改變目前的這種尷尬局面,僅僅靠輿論譴責、靠呼籲或者靠打壓都是徒勞的。因為觀眾最終只會為作品買單,而不會因為某個人去買單。唯有加強自身業務水平,創造出更多經典的優秀相聲作品,才會徹底扭轉這種局面。
最後還是希望,相聲界能夠緊緊團結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真正讓相聲藝術實現百花齊放,而不是“百花齊槓”。希望在未來的相聲大會上,能夠看到德雲社的身影!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