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題材劇《星空下的仁醫》正在香港無線電視(TVB)、埋堆堆熱播,一開場就憑藉逼真的手術鏡頭、緊湊利落的劇情進展吸引了劇迷的關注。鄭嘉穎、馬國明、鍾嘉欣的重聚更是令許多TVB的忠實觀眾大感驚喜。與內地大部分的職業劇相比,《星空下的仁醫》職場戲要比愛情戲的佔比高得多,該劇着力刻畫三位主角由大學時代延伸到職場的友誼,並沒有落入“三角戀”的窠臼,讓觀眾耳目一新。
截至目前,《星空下的仁醫》在豆瓣網獲評9.1分,被認為是TVB年度劇集的有力爭奪者。監製方浤酌、編審潘漫紅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透露,劇中躺在手術枱上的“病人”其實是安裝了豬內臟的人體模型,止血縫合等手術動作均由專業醫生“親手”出演。而該劇一開始就確定了愛情只是副線,更希望展現況叢昕、許甘楓、章以芯三個“大男孩”之間的友情。“沒錯,鍾嘉欣演的章以芯也是個‘大男孩’。”
鄭嘉穎、鍾嘉欣、馬國明在劇中是醫術高超的“黑TEAM”成員。
1. 愛情戲份少,演員很喜歡
《星空下的仁醫》裏,況叢昕(馬國明飾)、許甘楓(鄭嘉穎飾)和章以芯(鍾嘉欣飾)是醫學院同期同學兼好友。當年的一台手術,使得同為兒科專科實習醫生的況叢昕與許甘楓決裂,章以芯遠赴海外擔任無國界醫生。多年後,三人又因為一台肝移植手術在手術枱上合作,命運再次密切相連……
當三位主角重聚畫面出現時,不少網友猜測他們會不會展開“三角戀”?實際上劇情沒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一點也沒有想過安排這樣的戲份,我們都比較抗拒‘三角戀’這種形式,因為太容易被猜到了。”潘漫紅説,這部劇不想花太多篇幅寫愛情,而更希望展現三個好朋友之間的友情,他們就像三個大男孩一樣。章以芯也算“大男孩”?“沒錯,她也是個大男孩、女漢子。”
鍾嘉欣和鄭嘉穎在劇中互動多一些。
雖然職業劇免不了要有愛情元素,但《星空下的仁醫》籌備之初,方浤酌和潘漫紅就商討過:這部劇要有多少展現兒科醫生專業的部分?要有多少是傳統觀眾比較喜歡的愛情部分?大家一致認同應該着重呈現專業的部分,愛情只作為副線。“《星空下的仁醫》不敢説是同類劇裏愛情戲最少的,但應該算比較少的吧。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我們很開心,演員們也很喜歡,因為覺得很新鮮。”
該劇講述了況叢昕、許甘楓和章以芯的故事。
2. 如果不找馬國明演醫生,香港觀眾會罵我們
鄭嘉穎、馬國明、鍾嘉欣的演員組合令觀眾感到驚喜。為什麼選他們來擔當主演?方浤酌笑稱,馬國明此前演過太多次醫生的角色,演醫生已經演得深入人心了。“如果不找他演醫生,香港觀眾都會罵我們的。”至於另外兩位主角章以芯和許甘楓,他希望找闊別電視一段時間、觀眾又很想念他們的演員來出演,於是就想到了鍾嘉欣和鄭嘉穎。
馬國明飾演過多名醫生角色。
“嘉欣看完劇本就表示很喜歡章以芯這個角色。她説她從來沒有演過戲份這麼重的醫生角色,是很好的挑戰。”方浤酌透露,《星空下的仁醫》作為一部以小兒科為背景的劇,幾位主角都需要跟小朋友打交道。鍾嘉欣本人很喜歡小朋友,但她當時最大的顧慮在於,如果接演章以芯就得從加拿大回來拍戲,需要離開還年幼的女兒幾個月。但在安排好家事之後,她如約而至。
在潘漫紅眼中,許甘楓這個角色身上的某些特質與鄭嘉穎本人很相似。“嘉穎本身也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人,看到不對的地方就會很直接地講出來。同時他又是個心地很好的人。我們都覺得他是飾演許甘楓的最佳人選,所以把劇本發給他看。”鄭嘉穎看過劇本後也非常樂意出演許甘楓,雙方一拍即合。
許甘楓心地善良、熱切正直。
3. 小患者通過發動親戚朋友“湊齊”
不同於找主演的順風順水,尋找飾演小兒科患者的小演員遇到了不少困難。該劇參演的小演員多達五六十人,大都是通過經紀公司找到的。該劇選角時恰逢香港第二波疫情暴發,許多小朋友的父母不願意帶孩子來試鏡。主創只好發動了身邊有小孩的親戚朋友,拜託他們友情相助,才解決了小演員的問題。
劇中小演員們表演非常自然。
4. 人體模型+豬內臟呈現手術現場
《星空下的仁醫》劇中有不少開腹、開胸手術的鏡頭特寫,並不迴避血腥與手術的細節,頗有科普紀錄片的真實感。以至於有網友懷疑,該劇是不是真的在醫院實拍了手術過程,剪到了劇中。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方浤酌透露,劇中躺在手術枱上的“病人”,是劇組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製作的人體模型,再放入豬內臟,模擬了人體的一些真實情況:哪裏出血,哪裏需要切除……劇中給特寫的手術鏡頭,比如切除、止血、縫合等動作,都是請專業醫生親手操刀持針完成的。因為“演員沒有辦法如此準確地扮演做手術的細節,這太專業了。”
5. 逼真手術場面,大部分觀眾接受
之前內地的同類醫療題材劇集較少出現像《星空下的仁醫》這麼逼真的手術場面。方浤酌也理解,可能有觀眾不太想看到那麼多流血的畫面。“我自己有過被推到手術室做手術的經歷,麻醉後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很好奇手術過程究竟是怎樣的。我想把手術比較真實的情況呈現給觀眾。從目前得到的反饋來看,大部分觀眾還是接受這種級別的畫面的,覺得耳目一新。但也有一些朋友告訴我,他們是蒙着眼偷偷看的。”
劇中手術場景很多。
6. 每場醫學戲,都有醫生和護士在場
不只手術部分,《星空下的仁醫》籌備、拍攝和後期製作的全過程,專業醫生都參與並起到重要的作用。方浤酌告訴新京報記者,劇組在籌備期間專門找來專業醫生給演員上課,主要是跟劇情相關的幾個科室的醫生,包括小兒外科、心胸肺科、麻醉科等。醫生教會演員使用手術室、急診室裏的醫療器械,以及告訴他們病房護理工作應該怎樣進行。與此同時,他們還給小演員和他們的家長上課,普及劇中所飾角色罹患的是何種疾病,會出現哪些症狀等知識。
劇本創作中,專業醫生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建議。“我們提前做資料收集,找到很多病例,然後找醫生談話,詢問在當前的劇情下,採用某個病例是否合適。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一邊創作劇本一邊修改劇本。”第11集裏半歲大的蔡思瀚先天腸道閉鎖,手術後未能改善,轉到安妮醫院請“黑Team”查找原因,發現是之前手術縫合時扭轉了腸道導致的手術併發症。潘漫紅説,這個病例最初是她在一位美國小兒外科醫生寫的書裏看到的,經過擔任劇組顧問的專業醫生對細節進行修改後,用到了劇中。
整部劇拍攝過程中,基本上每場跟醫學專業有關的戲,都有真正的醫生和護士在場。“比方説,鍾嘉欣演的章以芯是心胸肺科的醫生,涉及她的專業戲份時,通常會有一位心胸肺科醫生和兩名護士在場。做手術時,還會有麻醉科醫生在場。”醫生們會對現場拍攝的內容,從對白到一些細節,給出專業意見。
此外,《星空下的仁醫》每一集剪輯完成後,劇組會請醫生顧問幫忙提前看片,以保證播出的成片中不會出現醫學錯誤。“醫生們有提出過剪輯順序上的錯誤,我們都是修正之後才播出的。”
大量的醫學鏡頭,沒有被觀眾指摘穿幫。
7. 寫醫生對白是難點
醫療題材職業劇是業內公認的有門檻、不容易拍好的類型。但從早期的《妙手仁心》到後來的《On call 36小時》《白色強人》,再到現在熱播的《星空下的仁醫》,TVB拍過不少口碑不錯的醫療題材職業劇。潘漫紅認為,醫療題材職業劇劇本階段的難點在於如何寫出醫生之間真實的對白。她在創作《星空下的仁醫》第一集劇本時就很糾結:一方面特別想真實呈現醫生之間的對話,但寫下的每句對白,她都不確定醫生們會不會真的這麼説。
因為之前蒐集資料做調研時,她發現醫生面對普通人,會盡量用大眾能夠理解的語言講醫學問題,“實際上是簡化了很多專業內容”。而當兩位醫生就某個醫學話題對話時,她就覺得如同“火星文”,完全聽不懂。因此,想要在劇中復原醫生之間的真實對話,遇到的困難不只是要如何生動地呈現一位專業人士的表達,還要克服語言障礙。“尤其在香港的醫療領域,這個困難會更大一些。很多醫學術語是普通人不認識的生僻英文,可能是來源於希臘文或拉丁文的。”
認真閲讀了醫生們對頭兩集劇本的修改意見後,潘漫紅有所領悟:“啊,原來他們是這樣説話的。後面的劇本寫起來就順了很多,這是個學習的過程。”當然,生僻的英文醫學術語對演員也是一項挑戰,他們在拍攝現場經常需要向醫生顧問請教某個術語該怎麼讀,以保證台詞説得準確。被問起是否擔心還原醫生的專業對話,會讓普通觀眾也聽得一頭霧水?潘漫紅認為無須擔心,“因為我們有字幕”。
8. 租海景寫字樓搭建安妮醫院
監製方浤酌提到,《星空下的仁醫》籌備最大的困難是從零搭建出安妮醫院。以往醫療題材劇都是在“TVB電視城”棚裏搭建的醫院場景拍攝,這次為了讓安妮醫院看上去更真實,劇組租了頂級寫字樓大約幾千平米的一整層,再從醫療器械公司租借醫療器械,組建出安妮醫院內部科室和住院部的模樣。劇中醫生的辦公室、兒科住院部都是能看到海景的。有趣的是,在劇組租的寫字樓附近確實有一家真正的醫院,劇集播出後,不少觀眾問是否在那家醫院取景拍攝的?
9. 拍手術戲份很心虛
在拍攝過程中,最難的永遠是對手術的呈現。方浤酌説,每次拍做手術的戲份之前,劇組都會提前跟醫生開很多次會議,但開完會以後大家依然覺得心很虛。直到拍了好幾場做手術的戲之後,劇組和醫生們互相熟悉了,有問題都能現場立即解決了,拍手術戲時大家才逐漸踏實,心裏有底。
新京報資深記者 楊蓮潔
資深編輯 佟娜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