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配音演員81歲劉廣寧,端午凌晨獨自去世,子女尚在國外
有這樣一類演員,我們在屏幕上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卻被他們的聲音代入故事之中,他們就是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配音演員。他們用聲音傳遞情感,用聲音描繪角色,用聲音為我們帶來更立體的觀影體驗。
劉廣寧老藝術家就是這樣的一位配音演員,她的聲音被人們稱為“公主之音”。只是這位老人在6月25日凌晨1點02分在上海去世,永遠離開了我們。而由於疫情原因,她的兩個子女現在都被困在國外,無法回來。劉廣寧大師的喪事從簡,暫由上譯廠代為辦理。
劉廣寧出生在1939年的香港,4歲隨父母移居上海。其祖父劉崇傑是民國時期外交界的風雲人物,曾在當時的歐洲任職,人稱“劉公使”。
劉廣寧自幼被文藝氛圍包裹,家中與文藝界知名人士接觸頗多,最有名的就是梅蘭芳,劉廣寧接受採訪時曾説過,小時候還曾在梅蘭芳面前唱過歌。
入學識字之後,劉廣寧就開始讀各種書,國內外的名著,小説、散文、詩歌,都有涉獵。兒時的藝術薰陶對她在考慮自己的未來時影響極大。1960年,21歲的劉廣寧為了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鼓起勇氣給上海電影譯製廠寫了一封信,毛遂自薦成為其中的一員。進入上譯廠後,她的嗓音獨特、口音標準,不僅藝術素養高,還懂一些表演技巧,很快就成為廠裏的“公主音”。
在這裏她還遇到了此生的伴侶,當時小有名氣的小提琴手潘世炎。
投入配音工作之後,劉廣寧發現這份工作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不僅要揣摩角色的情緒、心理,還要分析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電影片段的表達意圖,這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勤奮。
於是劉廣寧一邊大量閲讀各國名著,一邊在錄音棚觀摩前輩、同事的表演。通過反覆的學習和演練,不斷提高自己配音技巧。
就這樣,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配音風格和特色。劉廣寧的嗓音甜潤優美,善於把握人物的情感變化,僅僅通過音量、音調、聲音力度的變化就能很好地將人物特點用聲音表現出來,尤其擅長塑造温柔、善良的女性角色,這也是她“公主音”稱號的由來。
1982年,劉廣寧憑藉《苔絲》的配音中對“苔絲”的配音,獲得文化部最佳譯製片獎。1987年,她又憑藉《天使的憤怒》中詹尼弗的配音,榮獲第五屆&34;最佳女配音演員獎。但她並不是只擅長這一種人物的塑造,其他各種類型的女性角色也都信手拈來。
她為日本電影《吟公主》中的“吟公主”配音,語調、語速和節奏的把握極為精細,將16世紀80年代日本婦女在羣雄混戰的社會環境下依舊勇敢追求幸福的堅韌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尼羅河的慘案》中,她為傑吉配音,將傑吉時而兇殘狡詐,時而熱情真摯的複雜轉換都用聲音表演出來。
劉廣寧還為印度影片配過音,《大篷車》中的妮莎配音,那個天真純粹又大膽潑辣的聲音也是劉廣寧配出來的。
幾十年從藝生涯中,她配音的影片高達300多部,其中有60多部,她負責配音的都是片中的重要角色。如《生死戀》、《望鄉》、《葉塞尼亞》、《白衣少女》、《夜上海》等。
在2017年,劉廣寧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我和譯製配音的藝術緣》,講述了自己從事配音工作的前因後果和所經歷的種種磨礪,不僅為後輩們提供了諸多經驗,而且通過自己經歷鼓勵更多“後浪”積極投身配音事業。
如今,雖然她已離去,但她的配音事業定然有人傳承。雖然再也聽不到那字正腔圓的“公主音”,但未來還會有更多如劉廣寧老藝術家一樣的新人,在配音事業上勇攀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