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官員直播帶貨,貴在自知和自持

封面評論|官員直播帶貨,貴在自知和自持

□ 蔣璟璟

6月10日晚,網上流傳的一張聊天截圖顯示,重慶市開州區疑似有教師要求家長參與區長直播購物,並將相關憑證上交至“教委”。對此,開州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此事繫個別老師理解有誤,“操作有些不當”,“我們要求絕不下發文件,搞硬性攤派。”(澎湃新聞)

官員直播帶貨,開一時風氣之先。儘管先行先試者多名利雙收,但跟風效仿者仍不免要各憑本事。時至今日,開直播推銷,儼然成為地方官員的“時髦操作”。其中,有人魅力爆棚脱穎而出,也有人冷場翻車尷尬收場。直播帶貨各展其能,“成與不成”原本都屬正常,怎奈現實中還是有不少玩家輸不起。從某種意義上説,直播帶貨和“官員直播帶貨”,就是兩回事情。前者是市場行為,後者卻往往沒那麼“市場”。

糾結於個案是否存在“攤派購物”情形,並沒有太多意義。因為嚴格來説,許多官員直播帶貨,都是存在着枱面下的動員和運作,這可説是“借勢取巧”也可理解為是“投機作弊”。官員直播帶貨之前,慣常都會在體制內放風造勢、定向“遊説”、求捧人場。領導直播帶貨,下屬爭相採購,這已然成為一種特殊的獻忠、討好的路徑,成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下級官員自己掏錢捧場還不夠,很多還要拉分管部門員工“作陪”,正所謂環環相扣、層層加碼。

“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很多直播帶貨的官員,都陷入了此類偏執心結。但殊不知,這恰恰是有違傳播規律、有悖市場分工的。直播帶貨,從根本上來説,一是要靠主播的“個人能量”,比如説顏值、口才、幽默感、知名度、營銷技窮等等;再者,還是要看商品本身的競爭力,例如性價比、創新性、稀缺性等等。以此量之,某些帶貨官員本身平平無奇、拙嘴笨舌,所推銷的產品也是稀鬆平常、大路貨色,真正的消費者憑什麼要買賬?

最基本的道理是,一個好的官員未必就是一個好的主播,能夠治理好一地也未必就帶得動貨。直播帶貨,絕不是萬能靈藥。某些官員還是要謹記“人貴自知”,不要勉強自己,更不要勉強別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6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官員直播帶貨,貴在自知和自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