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本文有劇透本文有劇透

本文有劇透

《隱秘的角落》是今年目前評分最高的一部國產懸疑劇,它的結局也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該劇選擇了皆大歡喜的結局:三個小孩朱朝陽、嚴良和普普都沒死,兇手張東昇被擊斃,主角們都獲得新生,老警察老陳也安然無恙。但是在第一個結局背後,編劇又精心安排了另一個結局,這個結局沒有明説,但處處埋了伏筆,關於它,我們可以從劇中張東昇提到的“笛卡爾的故事”説起。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海報

笛卡爾與公主的故事,有一個童話的版本,也有一個現實的版本。張東昇皮笑肉不笑地説完第一個版本後,突然微笑説,還有第二個版本,笛卡爾遭遇了背叛。

整部劇就如同笛卡爾的故事,是童話與現實的共存。你是選擇相信童話?還是走進現實?當童話版本以東昇之死、少年獲救結束,另一個版本卻在告訴觀眾,普普和嚴良已經死了,主角團最後活下來的只有朱朝陽,而所謂的第一個結局,只是他精心編造的童話。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説《壞小孩》

在紫金陳的原著小説《壞小孩》中,朱朝陽就是藏得最深的那個壞小孩。壓抑、飽受控制的環境,以及父親對情人的女兒朱晶晶的偏愛,讓他懷恨在心,在少年宮把朱晶晶推下樓,而普普是那個唯一的目擊者。小説裏,三個小孩發現張東昇殺人視頻之後,向張東昇勒索錢財,事情如滾雪球越滾越大,牽扯進去的人越來越多。當朱晶晶的母親懷疑女兒之死與朝陽有關,找人騷擾朝陽母子,還往朝陽身上潑糞,而朝陽父親放任自流,朝陽因此記恨,通過張東昇殺死了自己的爸爸和朱晶晶的母親,並最終設計讓所有知情者死亡,同時利用日記,將自己偽造成被脅迫的軟弱形象,把一切罪行推給普普、丁浩(劇中的嚴良)和張東昇,從而逍遙法外。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嚴良、普普、朱朝陽

《壞小孩》的劇情可以用一句小説裏的話概括:“成年人眼裏,孩子永遠是簡單的,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詭計多端,哪怕他們自己也曾當過小孩。”電視劇無法完全採用小説情節,但為了暗示朱朝陽的撒謊,編劇做足了功夫。

比如在劇末,普普在寫給朝陽的信裏説,少年宮的事情真相,她都沒有告訴嚴良,會替朱朝陽保守秘密,但是,她還是希望朱朝陽有機會能自己站出來,説出真相。試想,如果朱晶晶只是失足墜樓而死,普普根本沒必要瞞着嚴良,也不需要鄭重其事地説,要保守秘密。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朱朝陽在撒謊,隱瞞了那天的真相,而那個真相對他不利。

朱朝陽最終沒有選擇説出事實,即便收到普普的信,在警察面前,他説出的還是朱晶晶踩空,失足墜樓而死。但編劇在最後一集用微妙的視聽語言、台詞設計,暗示了朱朝陽在撒謊,他就是殺害朱晶晶的真兇。

同時,編劇也在多處暗示在現實版本中,嚴良和普普已經死去,結局裏的嚴良,不過是朱朝陽童話裏的存在,也可理解為:朱朝陽內心中僅存的善良。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最後一集朱朝陽的開學典禮時,嚴良從後門走了進來,與朱朝陽對視,這其實是一個很詭異的鏡頭,因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闖入,其他學生居然沒有半點反應!這説明此時出現的嚴良已經不是活人,而是朱朝陽的意念,一個童話的版本。朱朝陽看着他,也是在看着自己內心的善良一面,藉此反問自己:我做錯了嗎?我還能回頭嗎?

嚴良或許在火災時,甚至可能在水產廠就已經死去,為了救他而負傷的老陳,在更現實的版本里也可能已經死去。嚴良在船上被朱朝陽推下水,鏡頭處理與朱晶晶墜樓格外相似。如果仔細對比鏡頭語言,會發現最後一集嚴良的狀態和一開始明顯不同,他更像一個幽靈、一個嘴唇發白的亡魂,活在朱朝陽的意念中。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

整部劇的核心人物,就是張東昇和朱朝陽,東昇朝陽,前者就是後者長大後的模樣,而後者是繼承前者惡意的人,他們都選擇了撒謊、選擇背叛,一個背叛至親、一個背叛好友,最終都走向殺戮。劇中,普普曾説,她夢到朱晶晶在六峯山,而我們知道,張東昇就是在六峯山頂執行了謀殺,並偽造成岳父母失足墜落。

編劇隱喻的第二個結局,就是一個遵循原著情節的結局,但是照顧到種種因素,《隱秘的角落》最後選擇了這種隱晦的、開放式的處理方法。兩個結局,邏輯上都可以成立,童話還是現實,由觀眾來選。

從結局的設計,可見編劇的用心。除了細節,《隱秘的角落》的配樂和蒙太奇也值得一説。很多人誇這部劇演員的表演,王景春、張頌文、秦昊的表演固然好,但這部劇的靈魂其實是導演(辛爽,樂隊Joyside的前鼓手)和配樂(丁可),還有劇組參與到剪輯、音效、構圖和蒙太奇的老師。

這部劇被人稱道的是第一集的開頭,張東昇假意帶岳父母旅遊,在市郊的三名山上,突然將兩人推下山崖摔死。其實,除了這個極具有戲劇張力的情節,更能體現劇組原創能力的,可以舉三個蒙太奇和音樂運用的例子。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

第一個例子在第一集末尾,張東昇約岳父岳母去爬山,到亭閣間隙,張東昇向岳父詢問攝影技巧,問了一句:“我還有機會嗎?”岳父以為,他説的是與女兒的事,也即“我和您的女兒還有機會嗎”?此時,張東昇夫婦正在鬧離婚,而岳父母顯然站在自己女兒這邊。岳父母皺下眉頭,勸東昇放下執念,暗示他與自家女兒緣分已盡,但東昇本想問的,其實是“在攝影進步上還有機會嗎”。在這種話語誤會中,東昇明白了岳父母的態度,並決定殺死岳父母。

這段對話本身沒什麼,厲害的是導演在這裏運用蒙太奇和配樂講故事的能力。從自然光到陰影加深,面部特寫,從舒緩的鏡頭到步步加快,再到頻繁正反打,烘托張東昇壓抑、焦慮、憤怒的情緒,此時響起的如同心臟跳動般的音效,結合秦昊演出的平靜又壓抑的面部表情,達到了一種耳朵嗡嗡響、彷彿水流漫灌迅速要將人淹沒的感覺,很有力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狀態。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

第二組值得回看,甚至有文學味的蒙太奇,是在第四集,朱朝陽過生日/朝陽的父親和第二任妻子簽字火化女兒(背景補充:父親偏愛女兒,勝過兒子朝陽,女兒之死與朝陽有關),一悲一喜,同時進行。高明的是,兩組畫面看似截然不同,卻用了同樣的元素——火(蠟燭、火化)、倒計時,還有陪伴者的低頭。在朝陽過生日時,火象徵着希望、開始,而在火化女兒裏,火卻是死亡和終結。在前一組中,倒計時和低頭都是祝福,而在後一組中,卻是痛苦與不可挽回的截然不同的情緒。導演運用了陰森、涼薄的配樂,加劇了這組蒙太奇的反差,一個人的死,意味着一個人精神上的生,一個人的痛苦,是另一個人的快樂,偏偏這寒徹骨隨的惡,卻是表現在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孩子中。導演沒有用多餘旁白,就彰顯了這層次豐富的情緒和象徵意味。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

而第三組,就是第六集的結尾,承接第七集開始。東昇妻子之死,將與“壞孩子”三人組浮舟海上交替。這組蒙太奇炫目的是大膽的想象力,把孩子童話般的雲遊海上,轉瞬間切換成一具在海上漂流的屍體,童話與邪典交織,色彩運用也很講究,這樣的處理也應和了該劇的基調——童話和現實,不過是一體兩面。

《隱秘的角落》並非沒有差評,對它最大的質疑是情節缺乏邏輯,對警察弱化太嚴重。公允地説,該劇沒有到毫無瑕疵的水平,豆瓣評分也有一定虛高,但它的水平強於大部分國產劇。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隱秘的角落》劇照

《隱秘的角落》突出的是氛圍營造、音效運用,以及它有靈氣的鏡頭切換,而敍事邏輯是減分項。相比於原著,我的看法是劇集勝過原著。對比作品,比的不只是劇情,紫金陳的原著小説在邏輯上更充分,敍事想象力更大,但不可迴避,原著的人物塑造太平白了,完全是作者的工具人,在文筆上也普普通通,是純粹依靠劇情的懸疑爽文。相比之下,劇版的人物塑造是更飽滿的,比如朱朝陽的母親,拍出了她被生活折磨、懊悔自己、又對孩子有控制慾的狀態,是一個有層次的人物,而原著裏,她只是推動敍事的工具。原著對三個小孩的塑造,連環殺人、無窮無盡的惡意,雖然是有極端案例可以佐證,但通讀下來,作者依然是把三個小孩當工具的,為了腦洞而殺人。而《隱秘的角落》,我一個湛江人看了,它的場景讓我覺得是可信服的,它對那個海邊小城的塑造、對三個小孩的刻畫,讓我感同身受。

當然,不可迴避,劇裏仍有邏輯缺陷,比如三小孩接觸那麼頻繁,朝陽母親卻遲遲不知,比如張東昇,看起來老謀深算,卻被三小孩玩得團團轉(原著也有這個問題),而整個腦洞的最開始,張東昇作為岳父母死亡的唯一在場人,卻如此快擺脱嫌疑,警察也不派人跟蹤他(如果警察細查張東昇,後面的詭計都立不住,所以是作者為了腦洞,犧牲邏輯合理性),即便背景是十幾年前的小城市,也是很牽強的。所以,豆瓣評分9分是有點虛高,但説是爛尾,也有失客觀。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0 字。

轉載請註明: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的第二個結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