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悦讀】尋味之旅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美食

尋味之旅

■ 高照清

在三亞,我住南島,建幫住立才,阿蒙住南濱,呈三足鼎立之勢,我們自詡為南部墾區三劍客,推崇蒙勝國為盟主。近段時間,我、建幫和阿蒙,彼此達成某種默契,常借用閒暇時間,互相走動、碰碰頭、聚聚會,美其名曰談文學,論詩文,實則是為了吃喝,還冠上一個堂而皇之的由頭——尋味之旅。

五一小長假,阿蒙搭夥建幫,棄繁華大都市不顧,偏偏往山旮旯裏鑽,屁顛屁顛地跑到鄉下,來到我家,説是尋找味道來的。他們尋找味道,實際是搪塞的理由,到我這找吃找喝,才是真正目的。好在我早有準備,用木豆、雷公根和黑豬排骨煲上一鍋湯,看這鄉村僻野的小菜,能否堵住他們的嘴,封住他們的口。這是一鍋具有黎家特色的燉湯,用料簡單,做法獨特,味道鮮美,一經端上桌面,兩人就一碗一碗地盛,湯喝得盡興,味蕾得到了滿足,最終打着飽嗝,摸着滾圓滾圓的肚子,心滿意足辭別而去。

俗話説,往而不來,非禮也。時隔半個月,恰巧三亞市作家協會到崖州區舉辦採風活動,我和建幫電話密謀,商量好等採風活動一結束,就結伴殺到阿蒙處,也來個尋味之旅。可我人還沒出門,就接到建幫打來電話説,阿蒙已跑到東方市公幹去了。這傢伙圓滑,預測到我們要去尋他,就臨陣脱逃,來個金蟬脱殼。後來追問阿蒙,得到確鑿答覆,下午趕回,我那顆懸着的心,才安然落地,尋味之旅,如期進行。

到阿蒙家已是下午時光,爬上樓梯走入陽台,置身在百香果藤蔓綠蔭下,我目光遊移不定,在濃密的綠葉叢中搜索,我要尋找一個鳥巢。上個月,第三十屆海南新聞獎獲獎作品已公佈,阿蒙發表在《海南農墾報》上的散文《聽鳥兒啁啾》榜上有名,榮獲報紙副刊二等獎,而獲獎文章的主人公鳥兒,就躲藏在這片翠綠的葉片中築巢壘窩。藤蔓長勢實在太茂盛,鳥巢也藏匿得太隱蔽,無論我怎樣盡心竭力去搜尋,仍見不到鳥窩的蹤影。我開始心急氣躁,大聲喊叫道,鳥兒在哪兒?鳥窩在哪兒?阿蒙嘿嘿一笑,用手往綠葉婆娑之處指,一個用草葉兒編織的靈巧精緻的鳥巢,就靜靜地躺在那兒。阿蒙附耳小聲説道,別去打攪它們,鳥兒正在孵仔呢。我腳往前一挪,近距離瞅一眼鳥窩,便躡手躡腳往後倒退,轉身進屋。

話説三個大男人,也能組成一台戲,在這炎炎夏日,我們躲在涼爽的屋裏喝茶,你一言我一語,天南地北地神侃。臨近黃昏時分,阿蒙道出此次尋味之旅的主題,晚上吃啥?我心直口快,直説打火鍋吃羊肉,這是早約定好的事。

夕陽下的寧遠河,暑熱尚未消除。河流兩岸,翠色連連,草木青青,蕩着鳥語,飄着花香。我們沿河邊一條水渠溯流而上,阿蒙介紹説,這水渠就是官溝,是古崖州郡修建的引水工程。哦,原來史籍《崖州志》裏記載的官溝,竟然落在此處。

在潺潺流水的溝渠旁,在寧遠河的夕照下,在帶着崖州灣海鹹腥味的晚風中,我們走進一家整潔的農家樂,揭開了此次尋味之旅的序幕。晚宴是打火鍋,主菜是當地野外放養的黑山羊。據説這種黑山羊,毛色烏黑髮亮,形態嬌小,四肢健壯,善於攀爬,愛啃食青草、灌木、鷓鴣茶、野山藤等植物。火鍋店老闆為保證美食質量和口感獨特,只選用十斤左右的乳羊作食材,肉質鮮美且脂肪少,熬出的湯汁色澤乳白,味道鮮香,無異味和羶味,深受食客們青睞。

看看人到齊了,閒話少敍,我們把鍋架上,點了火,將經過熬煮的高湯燒開,依次把羊肉羊雜羊血倒下鍋,再蓋上鍋蓋,靜心等候。鍋中湯水沸騰,肉香飄溢而出,藏在肚子裏的饞蟲,也蠢蠢欲動,此時揭開鍋蓋,便可大快朵頤,盡情享受美食了。阿蒙要了兩壺酒,他神神秘秘地説是膽木酒,問我有沒有喝過?我笑着説,這種用膽木浸泡的水酒,以前在瓊中和五指山喝過,其顏色暗紅,度數不高,喝過後不打頭,不傷身,是民間一種極好的保健酒。酒已上桌,在開喝之前,大家約法三章,席間飲酒,按各所需,適量所取,不賭酒、不鬥酒、不拼酒。

斟滿酒,賓主雙方舉杯相碰,晚宴在寧遠河畔,在彩霞映照下,在習習晚風中隆重開場。酒是細品慢酌,喝得隨心所欲,在座的你我他,酒量高低深淺,彼此心知肚明,酒要喝多喝少,自己酌情而定。當酒喝到酣然之處時,為助酒興,阿蒙要再點個配酒硬菜——一盤色澤金黃、外焦裏嫩、肥而不膩的香炸羊排。這場酒,我們從夕陽西下,萬鳥投林開始喝,直至夜幕降臨,蛙鳴蟲吟,華燈初上,才鳴金收兵。不敢説喝得天昏地暗,但也是熱鬧非凡,盡如人意,情濃,酒酣,人微醉,人生足矣。

次日清晨六點,一串鈴聲,把我們從睡夢中搖醒。在電話那頭,阿蒙催促道,趕快起牀,要去找驚奇了。睡眼惺忪的我,猛然記起昨晚,阿蒙好像説,今天早餐要給我們一個驚奇,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奇,也不知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到了阿蒙家,他竟然不緊不慢,邀請我們喝起早茶,還不忘記問起,昨晚吃的羊肉火鍋,味道如何。我用手掌一拍額頭,叫道,招打,昨晚只顧品酒,忘記品味了。

一大早喝茶,而且是喝綠茶,茶水把腸子油脂刮乾淨,肚子咕哩呱啦亂叫起來,臨近八點,我們出門了。早餐要吃什麼,阿蒙藏着掖着不説,我們不知嘵,也懶得去猜測,反正客隨主便。在南濱望天塘街邊,我們走進一家小店,店面不大不起眼,但已聚滿了不少食客。剛坐下不久,夥計就端上一大鍋粥,原來阿蒙早有安排,他留我們喝早茶,是刻意讓我們餓,讓肚子懸一陣子,飢腸轆轆時吃粥,才能吃出香噴噴的味道。

把粥盛入碗中,香氣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也許是真餓了,我顧不得斯文,也拋下了矜持,端起碗嘟起嘴巴,瞪眼皺眉吹上一番,等粥稍微涼些,就往嘴裏扒。這粥熬得有味,米粒兒尚在成形,但飯粒兒已經酥軟,入口即化,吃了第一碗,我瞧出端倪,也吃出味道,這是一鍋味道鮮美的黃鱔粥。這鍋粥的製作,師傅是下了功夫的,要先把米飯煮得恰到火候,再把黃鱔肉下到鍋裏熬煮,然後佐以純正的花生油,薑絲、冬菜、香菜、鹽巴、味精等提鮮去腥。當粥的酥軟與黃鱔的嫩滑完美結合,令人回味無窮的黃鱔粥就出爐了。

吃黃鱔粥時,阿蒙別出心裁,往粥裏撒些葱花,攪拌後細細品嚐,那粥,又變成另一種味道。看我們吃相狼狽,有點自顧不暇,阿蒙笑呵呵地問道,怎麼樣,這粥味道如何?我口中含着粥,自顧不暇,無法張嘴評價,只好一個勁兒點頭。倒是詩歌書法寫得好,廚藝更佳的建幫老兄,一邊細品慢嘗,一邊搖頭晃腦地沉浸在歲月的回憶中,脱口而出講了一句話:終於吃到兒時的味道了。此時,我恍然大悟,阿蒙口中秘而不宣的驚奇,原來是這一鍋鮮美的黃蟮粥,還有建幫老兄由衷感嘆的兒時味道。

離開小店,離開南濱,兒時的味道也漸行漸遠。今天還有一個行程讓我們滿懷期待,那就是去鰲山腳下一個名叫南山村的村莊,拜訪一位隱身鄉野的黎族畫家。此行,既是一次黎鄉之行,也將是一次尋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