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眼下正是菊花蟹肥的時候,大閘蟹這種美食,想必讓很多小夥伴欲罷不能。
不過你知道在歷史上,想吃大閘蟹有多難嗎?
歷史上記載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大禹治水時期的巴城官員巴解。
據説那時候巴城附近(今天蘇州一帶)有很多“夾人蟲”,偷吃稻穀、破壞堤岸、用夾子傷人,什麼壞事都幹……
為了給百姓解憂,八戒啊不巴解想出一個妙招——在湖邊挖溝,等晚上“夾人蟲”爬進來,就用開水一瀉而下全都燙死。
不曾想,隨着“夾人蟲”們的身亡,一股香氣卻飄了出來……一嘗,嘿,味道還不錯!
老百姓所幸用巴解的“解”字加上一個“蟲”,給夾人蟲起了一個新名字:蟹。
到了周代,螃蟹已經成為了天子的美餐。《周禮·庖人》中記載,周天子吃的食物有一道叫做“青州之蟹胥”,就是把蟹剁碎後得到的蟹醬。
大家知道,大閘蟹這種東西的產量有限,基本集中在長三角流域,而且必須活着蒸煮。以古代那種條件,根本很難做到冷鏈運輸,所以很多地方壓根吃不到。能想吃就吃的,基本是王公貴族。
在西漢,有一個皇室成員叫劉治,在他的墓穴裏發現了四個留存食物的陶罐,其中有一個就是螃蟹。
到了魏晉南北朝,大閘蟹已經和其他山珍海味並列,成為一種“奢侈品”。
之後的隋唐宋時期,大閘蟹更是在屢登“帝王餐桌”。而且皇帝們吃大閘蟹還特別講究,隋煬帝沿今京杭大運河南下到江南必吃一種“縷金龍鳳蟹”——蟹殼上要用金縷畫上龍鳳花雲,這一隻蟹,只怕是價值一套房。
到了明清,能吃上大閘蟹就是最好的炫富方式。《紅樓夢》裏賈府一頓螃蟹宴,花了20兩銀子,讓劉姥姥歎為觀止。這筆錢夠一個小户人家過一年了!
其實到今天,大閘蟹依然價格不菲,特別是大名鼎鼎的陽澄湖大閘蟹,一隻賣幾百完全是小case。
那麼大閘蟹為什麼這麼貴呢?前面已經説了,在古代,大閘蟹受制於運輸和產地等原因,是很稀少的。物以稀為貴嘛,冬天北方的大白菜都是高價,何況大閘蟹?
而到了現代,人們吃大閘蟹又過多的集中於“陽澄湖大閘蟹”,可是陽澄湖一個湖就那麼多螃蟹,再加上層層環節中間加價,能不貴麼。
顯然,要想讓大閘蟹便宜起來就得解決流通和產量這些問題。而今年,大閘蟹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風:與陽澄湖大閘蟹同樣品質優異的洪澤湖大閘蟹,在拼多多市縣長直播中產地直髮,才賣十幾元一隻。
其實長三角地區很多湖區與陽澄湖是同根同源,像固城湖、南漪湖、丹陽湖等和固城湖一樣都源於三國時期的古丹陽大澤。
如今,拼多多聯合了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興化等優質產區,成立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優品聯盟”。產地直銷,沒有中間商,低價好貨自然而來。
所以説,我們要慶幸身處如今的時代。古代皇帝、王侯將相們才吃得起的大閘蟹,也能夠想吃就吃了。“大閘蟹自由”,來的太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