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的燈火生活|“煙火氣”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美食

新華社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李海偉)“通過這樣一桌菜,讓朋友們體會到街頭巷尾那份‘煙火氣’,吃完再到露台上喝杯茶,感受一下上海的萬家燈火……”55歲的美食達人白紅衞邀請朋友們到家裏吃飯,準備工作從下午三點就開始了。

紅燒肉、響油鱔絲、葱油海蜇、手撕雞、油潑餛飩……四個熱菜、四個涼菜,在老白的心裏早就盤算好了。“我是一個畫畫的,燒菜和畫畫一樣,從備菜、製作到擺盤是一種創作過程,每一步精心製作為的是朋友們喜歡。”老白説,“可能是因為我喜歡畫畫,所以我對裝盤特別講究,會根據菜品特點,選擇相匹配的器皿,每個菜裝盤都不一樣。”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供應充足,菜場還是像往常一樣熱鬧。五花肉、鱔魚、雞,哪家賣得好,老白非常清楚。網上買菜很方便,節省了都市白領的時間,但對於老白這樣的“慢性子”,還是喜歡到菜場一一挑選食材。喜歡做菜的人十分喜歡菜場的那份你來我往“挑肥揀瘦”的熱鬧。

買好菜,老白騎着自行車在上海的老街小巷裏兜兜轉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幾座很有來頭的老建築。老白租住的畫室隔壁就是上海灘紅極一時的影視明星胡蝶的舊居。“工作室放在這樣的環境裏,似乎多了一些靈性。上海有很多這樣的老洋房,一些已經‘走出深閨’融入百姓的生活裏,比如作為畫室、餐館、展覽館等,這就是上海獨有的味道。”老白説。

老白兩歲時跟隨父母從山東老家來到上海,他的童年記憶離不開上海的小餛飩。“我小的時候只有生病了才有小餛飩吃,當時的小餛飩真是好吃,這就是我記憶最深刻的上海味道。”老白説。如今,小餛飩在老白手中有了新花樣。“油潑餛飩是我發明的,上海人喜歡吃餛飩,我用油潑的方法嘗試了一下,非常受朋友們的歡迎。”老白邊説邊操練起來。把餛飩煮好,放在盤子裏,用製作油潑面的方法,加蒜末、葱末、薑末、生抽,餛飩下面用蔬菜打底,燒好的熱油潑上去,瞬間一股香氣散發出來……“老百姓的煙火氣,就是生活的滋味。”老白説。

老白年輕時在電視台工作,加班晚了還是喜歡去吃一碗小餛飩。“改革開放後,真正的夜市開始興起,當時在夜市能吃到的也就是小餛飩、大餛飩、葱油炒麪,再配一碗鴨血湯或者一碗油豆腐粉絲湯。現在的夜市選擇太多了,可以説想吃什麼都可以吃得到,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老白説。

老白畫室的樓上是一個開放的小露台,夜幕降臨,層疊交錯的樓宇似乎都安靜下來,成為這座城市的風景。“我的畫室就像是一個會客廳,大家在這裏可以品嚐一下上海本幫菜的味道,感受一下上海的夜晚,聊一聊彼此的生活。”老白説:“我眼中的上海,無論煙火氣,還是時尚潮、國際範,最大的魅力是,不管你身處在城市裏哪一個角落,都能夠在燈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