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鹽 味精不該背黑鍋
隨着科學證據的積累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減鹽”成了健康飲食的共識。
但是,鹽是鹹味的來源,而鹹是最基本的五種味道之一——缺少了鹹味,食物的風味就會大受影響。
所以,用“限鹽勺”之類的“小妙招”去“減鹽”,只能起到“提醒你吃了多少鹽”的作用——少加鹽之後食物味道不好,很多人是堅持不下去的。
“減鹽”的核心是“減鈉”。因為味精和純鹼都含有鈉,所以許多“專家”稱之為“隱形鹽”,四處強調要“警惕隱形鹽”。
其實這種提醒毫無道理
鹹味是鈉產生的,鈉會產生鹹味——對於食物的鹽,人體的反饋並不是基於“含有多少鹽”,而是“味道如何”。
味精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部分產生鮮味,鈉產生鹹味。鮮味跟鹹味具有“協同效應”,也就是穀氨酸能放大鈉的鹹味,而鈉能放大谷氨酸的鮮味。
或者換句話説,同樣的鈉含量,穀氨酸能夠讓人們嚐起來更鹹——因此,達到同樣的鹹度,所需要的鈉就會更少一些。
這個原理在食品中已經得到了應用。比如美國食品行業中這些年有許多漢堡中採用蘑菇與牛肉混搭,就是利用蘑菇中的“天然鮮味”來減少鹽的用量,從而比傳統漢堡“更健康”。
那麼,使用味精能夠降低多少鹽呢?最近《食品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對幾種常見的“健康食品”進行了試驗。
試驗選取了四種常見的食物:烤蔬菜、藜麥飯、酸奶蘸醬和豬肉菜花炒飯。每種食物製作標準版、減鹽版和“減鹽加味精”版。然後找了163位不同族裔、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成年人來進行品嚐。在同一種食物的三個版本中,品嚐者不知道分別是哪個版本,品嚐的順序也是隨機確定的。在三個版本之間,用水漱口並用餅乾恢復舌頭的靈敏度。
對每一個樣品,品嚐者對於多項指標按照9分制來評分。
其中,最關鍵的是“總體喜愛度”和“味道喜愛度”這兩個指標。
烤蔬菜
在烤蔬菜中,減鹽版本的鈉含量比常規版本低48%,而減鹽加味精版則是低31%。結果是,品嚐者對於三種版本沒有給出不同評分。也就是説,在烤蔬菜中,直接減少鹽或者加不加味精,都沒有改變品嚐者對它們的接受度。
藜麥飯
藜麥飯是含有藜麥的混合食物。常規版本的鈉鹽量是0.37克/份,減鹽版本是0.2克/份,而減鹽加味精版本則是0.25克/份。結果品嚐者對於常規版本的味道喜愛度給出了6.1分,而整體喜愛度是5.8分;對於減鹽版本,這兩個分數分別為5.2和5.3分,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區別”;而對於“減鹽加味精”的版本,雖然也減少了31%的鈉,但品嚐者給出的兩個分數分別為6.2和6.1分,甚至比常規的還要高一些(當然在統計學上是沒有差異)。因為研究者沒有設計減鈉31%的減鹽版本去跟“減鹽加味精”的樣品匹配,並不能判斷如果“不減那麼多,是不是就跟有味精的一樣”。這組實驗可以説明的是:如果通過“減鹽加味精”的方式把鈉含量降低31%,那麼並不會影響藜麥飯的風味。
酸奶蘸醬
酸奶蘸醬的測試結果很有意思。常規版的總體喜愛度和味道喜愛度得分都是5.6分,而減鹽59%之後兩個得分則都是5.8分。雖然沒有統計學差異,但似乎説明減鹽對於它的風味沒有損害,甚至可能有好處。但如果是通過“減鹽加味精”實現減鈉46%,兩個得分則分別為6.1和6.0分,比常規版本得分要高,在統計學上也有“顯著性差異”。
豬肉菜花炒飯
豬肉菜花炒飯的結果跟藜麥飯相似:在常規版本中,兩個得分分別為4.9和5.0分;減鈉62.8%之後,兩個得分分別為4.4和4.3分,都要顯著地低於常規版本;而通過“減鹽加味精”實現減鈉61%之後,兩個得分都是4.9分,跟正常鈉含量的常規版本沒有明顯差別了。
總結一下,這項研究顯示的是:在很多食物中,通過“減鹽加味精”的操作,能夠實現把食物的鈉含量減少30%以上,而風味並不受到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