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牛排與牛扒有何區別?廚師長告訴你答案,學會辨別不用害怕鬧笑話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美食

很多人將牛扒與牛排混為一談,但是,這兩者是不同的兩種東西,不同的説法而已,但是不併不是這樣的,兩者的區別在哪呢?很多人都不懂,看完以後就別再鬧笑話了!

剛開始我也以為是同一種東西,後來我問在西餐廳的廚師長舅舅,他告訴我:從口感上和味道上來講,兩者就有比較大的區別,牛排是來自於牛骨頭附近的肉,而牛扒就不同,它取材於離骨頭比較遠的肉了,所以這就導致,口感鬆垮,不會有很大的嚼勁,而牛排就相反了,肉質比較緊,而且很有嚼勁。

這是牛排與牛扒的大致區別,雖然都是牛肉,也都是煎着吃,但味道和口感卻大不一樣,點之前一定要明白它們的區別

在西餐的餐單中,最常見的關於牛扒指的是牛裏脊肉,與其他位置的肉截然不同,儘管外表被烤得微焦,但用刀將其切開,裏面卻是粉紅色鮮嫩的肉質。

但由於其肉汁並非十分豐富,因此為了讓整塊牛肉吃起來更為爽口鮮嫩,通常廚師不會將其煎太久。為了講求新鮮,烤的時間很短,中間便像是焗出來的一樣,但吃起來卻特別鮮香。

牛排一般常見的三個經典部位是菲力、眼肉和西冷,除此之外,還有牛小排、板腱牡蠣肉(嫩肩)、上腦、臀腰。

而那如果再細分下去,像菲力,還可以再細分一塊小菲力出來,眼肉邊上還有一塊眼肉蓋,眼肉帶骨的戰斧。再之外,還有各種冷門的部位如腹心肉、三叉肉、腩排等等。細説起來簡直沒完沒了。但是西冷肉眼,各有所愛,挑肥揀瘦,各取所需。

板腱(Top Blade Muscle),是牛肩胛骨後的一塊肉,有人稱為“嫩肩肉”,也有很多人稱牛板腱為“牡蠣肉”,顧名思義。這兩種叫法都凸顯了板腱的一個特點:嫩。牛板腱會有一根筋,然後雪花也比較紋路清晰可見,有筋有油有嚼勁,彈口鮮嫩,牛味十足。

上腦跟牛的腦子,牛的頭部一點關係也沒有, 它位於頸部上側牛頭位置到前脊椎(眼肉)上部的肉。入味多汁,肥瘦相宜,口感偏瘦。

牛排部位對其嫩度和多汁程度影響巨大。牛是肌肉極其發達的動物,肌肉的發達使得它純肌肉的部位嚼起來口感比較枯燥,硬,柴。吃牛排一般都是或煎或烤,就是要吃它的嫩和多汁

例如常見的好牛排西冷、菲力、眼肉都集中在牛的背部,背部肌肉只在牛轉向的時候用的到,運動量很低,所以這部分肉非常適合做牛排。如果你在市面上買到便宜的牛排,很有可能是肌肉發達的部位,通常這類牛排口感就像上邊説的,嚼起來口感比較枯燥,硬,柴。

很多人想在網上買牛排,但是面對繁多的品牌犯了難,不知道究竟哪個更靠譜,今天在這裏推薦一個大品牌,大希地的牛排性價比還不錯,關鍵肉真的是和普通牛排不能比啊,香嫰,沒有所謂的黑胡椒汁蓋着,才能嚐到特有的肉的奶香,配上蔬菜和薯條,基本上一份夠飽了。

大希地整切牛排,外形不規則,肉質紋理清晰,品質看的見;專業的切割很好的鎖住了汁水,吃多也不膩;草飼牛採用放養方式,邊吃草邊運動,肉質越嚼越香濃。

大希地黑椒牛排取自上腦部位肉,每塊原肉都經過專業修剃,保留口感較佳部位

黑椒牛排一直是大希地的人氣商品,取自進口牛上腦部位肉,這個部位的肉質細嫩多汁,脂肪雜交均勻,口感綿軟,還一定的嫩筋。

不少人擔心牛排油膩不好處理,花了時間反而做出來不好吃,但其實做法不難,只需要熱油下鍋,中火每面煎2分鐘即可出鍋上桌,再搭配一些調料,一盤鮮嫩入味的牛排就做好了!

肉質肌間脂肪含量適中,紋理清晰

有韌性,有嚼勁,肉質鮮嫩,口感香嫩爽滑,大希地之所以口感好、性價比高,因選用澳洲及南美優質牧場飼養的高品質牛肉

牧場的環境自然天成,且鮮有污染,牛羣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肉質自然健康平時只夠你去餐廳吃兩次牛排的價格,現在買,夠你一家人吃上好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