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嘎吱嘎吱…龍井村今年第一波冬醃菜開踩啦,用的竟然是青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見習記者 周琪
一説到杭州人冬天餐桌上的老底子,十個人會有九個人想到“炒二冬”。二冬二冬,一是冬筍,二是冬醃菜。那份鮮氣,不管老少,都惦記在心頭。
立冬一過,這份能伴杭州人一個冬天的美味,就可以安排了。這幾天,杭州龍井村第一波冬醃菜開始醃製。今天(11月12日)小時新聞記者就來到了龍井村,探秘冬醃菜的製作過程。
菜梗粗壯菜葉肥厚的上海青,用來做冬醃菜很好吃
一兩分地,滿目葱鬱。
“這是上海青,專門用來做冬醃菜的,它的菜梗粗壯,葉子也肥,醃起來很好吃。這邊的是油冬兒,下霜以後菜會變得很甜,炒着可好吃了。”一頭半黑捲髮的袁玉鳳指着自家後院的各種菜介紹着,滿滿的自豪感。這片小菜園,是她一點一滴打理出來的,平時家人吃的菜大都出自這裏,天然無污染、味道又好。
菜園裏,種在邊上顏色更淺的就是做冬醃菜的原料——上海青。這批上海青村民們只在秋天種一季,滿地的青菜正是袁阿姨國慶節前十天左右種下去的。一個半月的時間,就長得飽滿了,剛好趕上當下冬醃菜的時節。
“每年差不多都是過了立冬就開始醃,今年我們家應該是龍井村裏最早的一波。”聊着聊着,袁阿姨又俯身下去拔拔雜草,對這一小片地,她真的非常上心。
圖説:用來做醃冬菜的上海青
去年醃製的一百多斤冬醃菜沒有吃完,袁阿姨決定今年減少“產量”,八九十斤鮮青菜醃上大半缸,“這一波的量,今年冬天足夠全家吃了。”
太陽下曬十幾個小時,軟軟的有點蔫就行了
醃製冬醃菜,有兩個關鍵的步驟:一是曬,二是醃。
曬得好與壞會影響醃菜的口感。“曬久了菜就焉兒了,醃出來不夠脆爽。”袁阿姨二十多年的經驗之談是:在陽光能曬到的地方,攤上十幾個小時左右,讓冬日温和的陽光蒸發掉兩成左右的水分。這時候醃下去,口感極佳。
所以,前兩天中午,袁阿姨就開始摘菜,第一批摘了七八十斤,先曬一下午,隔天又曬了一天左右。“就曬在菜園旁邊的小道上,肯定要曬到太陽的,樹陰的地方水份是出不去的。曬太乾也不行,太乾醃起來就不脆了,不好吃。曬掉兩成水分剛剛好。”袁阿姨説,這“兩成水分”就是憑經驗來看的,菜拿在手上軟軟的、菜葉不太蔫就行了。
圖説:曬掉兩成水分的上海青
醃菜師傅先泡好腳,再站到缸裏踩
袁阿姨家裏開着農家茶樓,負責醃菜的是家裏的廚師張秀成師傅。張師傅醃了二十多年冬醃菜,每年已經習慣了在這個時節赤腳踩進大缸裏。
醃製之前,張師傅要用一鍋開水泡腳,起碼泡上十幾分鍾。
“乾淨的叻。”拖着拖鞋穿着紅條紋T恤的張師傅靦腆地笑,説泡腳是他醃菜前的特殊儀式。
曬乾的菜疊了一大堆在地上,旁邊就是一口大缸,張師傅拿了一盆粗鹽就開始踩啦。
第一步是往缸裏鋪菜。
別小看這個步驟,如果菜鋪放不到位,醃好的菜拿出來就會散架,不會是整株整株的,影響賣相。
“必須得把菜梗斜躺着放下面,上面用厚厚的菜葉兒蓋住菜梗,這樣能起保護作用,腳踩下去不會把菜梗踩斷。”
袁阿姨和張師傅配合着,麻利地把一棵棵菜鋪滿缸底,然後撒上幾把粗鹽。張師傅就脱掉拖鞋捲起褲管兒,站進缸裏。
一腳一腳,張師傅腳底下發出“嘎吱嘎吱嘎吱”的聲音,不一會兒就聞到一股濃濃的青菜汁味。看這個場景,分分鐘讓人想到韓劇裏小情侶踩洗衣桶洗被單的畫面。
轉着圈踩了不到五分鐘,表層的菜葉顏色都變深透出汁水就差不多了,緊接着開始放第二層。
圖説:踩好的狀態
“八九十斤菜,兩斤鹽就夠了。”張師傅在缸裏有節奏地踩踏着,將汁水踩出來就可以鋪上另一層菜。
鋪、踩,循環上四五次,八九十斤菜就都進缸了。半個多小時,張師傅滿頭大汗,“沒什麼技巧,就是用力踩就行,所以很費力氣的。”
“八九十斤菜,兩斤鹽就行。”張師傅在缸裏有節奏地踩踏着,才兩圈工夫,額頭上就冒出汗了。袁阿姨説,老底子家裏醃菜用的是大缸,那時候兩個女兒鬧着玩,會在上面一邊踩一邊跳舞,“其實想要醃菜好吃,肯定是要男的來踩,因為女孩子體重太輕了,踩不實的。”
就這樣閒聊間,張師傅鋪菜、踩踏等步驟循環上了四五次之後,八九十斤菜就全都進缸。往缸裏面一看才發現,原來這八九十斤的菜被踩實後,僅佔了半缸的量。
隨後,張師傅把原先撥出來的一些老菜葉鋪在最上面,完成了醃製最主要的工序。
圖説:大半缸的菜已經踩好了
不止冬醃菜,香腸醬鴨火腿全都安排上
袁阿姨説,今天醃下去的這波,只是蓋了菜葉,還要等上三天,等汁水再出來一些,才正式壓石頭封缸。“我會去山頭採一些棕櫚葉鋪在第一層,再用一片片竹板蓋上,然後用一塊二十斤重的大石頭壓住。”
就這樣,聽着醃菜在缸裏不斷髮出發酵的咕嚕咕嚕聲,20多天後,醃冬菜就能出缸了。
洗乾淨,炒冬筍、炒肉乾,萬物皆可炒。這就是袁阿姨心裏老底子的冬醃菜,是屬於這個時節杭州人的獨家記憶。袁阿姨説,天氣太熱醃菜容易發酸,只有冬天的低温,才能提供醃製冬醃菜的最佳條件。
“現在市場上的那些醃菜,很多是直接用鹽水泡出來的,軟塌塌的不好吃。”速成的醃菜在袁阿姨心裏總是不夠地道。這番老底子的味道,肯定是自家做了幾十年的來得好。
醃上了冬醃菜,算是完成了冬日食物清單的一小部分。
“到過年前,醃雪裏蕻、醬鴨、火腿這些都得一個個操辦起來。”另一片菜地裏,袁阿姨前兩天剛撒下雪裏蕻的種子。等到菜長起來,把它們清洗乾淨、切碎,用手細心醃製,裝上幾罐,來年就成了送人的好禮。
圖説:正在醃製的火腿
就在冬醃菜的大缸邊上,兩隻火腿剛剛完成了第一輪醃製。還有醬鴨,每年袁阿姨都要做上近200只,“現在白天氣温都比較高,有20多攝氏度,還要等一等,等到白天氣温10攝氏度左右,就好開始做了,到時候我家後院都會掛滿醬鴨。”
冬日裏,全家人圍爐吃着自己親手做的炒二冬、醬鴨、蒸香腸、火腿土豆,都是實打實的老底子味道,想想都覺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