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已經五千餘年,可謂是燦爛輝煌,如若繁星。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來看看這十省的代表菜,有沒有你日思夜想的家鄉美味。
黑龍江:鍋包肉
鍋包肉屬於東北菜系,是黑龍江省哈爾濱的名菜,是清末濱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發明的。在中國現代飲食史上,鍋包肉讓哈爾濱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它馳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沒有人沒吃過,這種菜餚兼有北方菜系的鹹鮮,還略帶西洋風味的酸甜口。
湖南: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是湖南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據傳,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火辣辣的紅剁椒,覆蓋着白嫩嫩的魚頭肉,冒着熱騰騰清香四溢的香氣。蒸制的方法,魚頭的鮮香被儘量保留在肉質之內,剁椒的味道又恰到好處地滲入到魚肉當中,入口細嫩晶瑩,帶着一股温文爾雅的辣味。
河北: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着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裏面。驢肉火燒經過了不斷地發展和推廣,最終聞名大江南北。驢肉先以大火後以温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鮮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
福建:佛跳牆
佛跳牆又名福壽全,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閩菜系。佛跳牆通常選用鮑魚、海蔘、魚唇、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後,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味中有味。
江蘇:鹽水鴨
鹽水鴨是江蘇南京的著名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其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 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生產的鹽水鴨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制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
安徽:臭鱖魚
臭鱖魚是安徽省徽州地區的一道傳統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該菜品源於安徽省徽州地。初次見到的人大多不敢下筷,因為鱖魚發出的似臭非臭的氣味,叫人有點擔心。其實食客不用擔心,這絕對不是菜變味而發出的異味,而是這道菜獨有的風味,當你吃一口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它的味道如此鮮美。
浙江:東坡肉
杭州東坡肉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浙菜系。東坡肉是以蘇東坡的名字命名的菜餚。蘇東坡(蘇軾)是中國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對詩人、書法有很深的造詣,對烹調菜餚亦很有研究。他自己會烹製菜餚,並十分擅長燒肉,在他的許多名詩中,亦有關於飲食方面的內容。 “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製作的。
湖北: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是湖北省的一道傳統名菜。製作時通常選用鮮活的武昌魚為主料,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而成,口感滑嫩,清香鮮美。武昌魚具有補虛、益脾、養血、祛風、健胃之功效,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
內蒙古:手扒肉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中國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裏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遼寧:雞架
對於遼寧瀋陽人來説,我們的城市美食之光屬於—雞架。對,雞架——就是雞骨架。整隻雞去掉雞腿、雞翅、雞爪、雞頭、雞胸等等,剩下的部分。雞架對於瀋陽人的重要性,大概等於滷煮之於北京,串串香之於重慶,煎餅果子之於天津。
新疆:大盤雞
新疆大盤雞,又名沙灣大盤雞、辣子炒雞,是20世紀80年代起源於新疆公路邊飯館的江湖菜,主要用雞塊和土豆塊炒燉而成,還同河南燴麪搭配食用。色彩鮮豔、爽滑麻辣的雞肉和軟糯甜潤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帶細,是餐桌上的佳品。
在中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中國人運用獨特的地理環境,演繹出風味的美食,認識美食,品嚐美食,讓我們從中受益不淺,食物不分貴賤,食材也可以是普通的,只要製作的人用心就可以做出一份美食,它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滿足,它可能更是一個故事、一份情感、一種文化。為中國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這就是神奇的中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