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這些術語還敢買燕窩?刷膠粘碎、化學漂白等亂象急需市場監管

不懂這些術語還敢買燕窩?刷膠粘碎、化學漂白等亂象急需市場監管

商家展示已經處理好的完整燕盞。


“買燕窩時如果擔心踩雷,可以下手燕條或者半乾挑盞,不用太在意乾淨度的問題,這樣可以減少踩雷幾率。”燕窩經銷商張莉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你可以跟商家説,我就要半乾挑的燕條或者燕盞,你能説出這幾個詞,就沒那麼容易被忽悠。”


近期燕窩行業頗不平靜。不久前辛巴在網絡平台發佈長文,因為“糖水燕窩”一事控訴平台雙標。他表示,很多網紅以及明星都曾賣過同款燕窩,包括當紅的劉畊宏。隨後劉畊宏就此進行了道歉。這一“控訴”再次把燕窩行業的亂象推到輿論聚光燈下。


中國燕窩市場不斷增長,2020年我國燕窩市場達400億元。燕窩的消費羣體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品類也越來越多元,許多新老品牌和企業發力,加速搶佔潛在的市場。


不過,燕窩市場依然充斥着許多問題和亂象,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刷膠粘碎、假溯源碼和化學漂白等問題在行業內仍然存在。隨着線上渠道逐漸成為燕窩銷售新趨勢,產品端亂象也順勢蔓延到電商平台端。業內人士直言,燕窩行業“水太深”,急需加強監管力度。


行業亂象:以次充好、化學漂白、刷膠粘碎


“我們家最熟練的挑毛工一天也不過挑200克,像我這種半職業的一天最多隻能挑50克。”李青是一位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燕窩產品從業者,她告訴記者,新採摘下來的毛燕往往內嵌燕毛和雜質,挑毛成了燕窩產品加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不過這種挑毛工作頗為費力,李青告訴記者,員工技術嫺熟程度不同,挑出來的燕窩品質也存有差別。為了省力氣,一些廠家走起了捷徑,直接用化學漂白水來簡化挑毛流程,漂過之後,黑色的毛就不再能看得出來。


燕窩產品有多個細分種類,包括燕盞、盞條、燕碎、燕餅等。其中燕盞是已經處理好的完整的燕窩,李青表示,也正是因為類別多樣,給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以次充好的操作空間。比如燉好的燕窩其實非常難分辨出它的原材料到底是什麼,即使商家用碎掉的燕條充當燕盞,消費者也看不出來,而燕條和燕盞的價格差別非常大。


由此,燕窩刷膠和粘碎在業內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李青介紹説,一些燕盞本來比較髒,挑完毛之後,留下的縫隙就比較大,這個時候商家就會把一些燕碎粘在上面,彌補縫隙從而讓燕窩顯得更為完整。還有商家會用一些膠類物質把燕碎粘到燕窩底部,以此增加產品重量。“燉燕窩之前需要先把燕窩用水泡開,如果沒有粘燕碎,泡水之前和泡水之後的重量基本是一樣的。而如果沾了燕碎,燕窩在水裏一泡,下面就會碎成渣,重量會少許多。”


除了上述這些亂象,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燕窩行業一些產品存在的問題還包括價格陷阱、產品走私、虛假宣傳等。


李青分析認為,燕窩市場亂象不斷,主要是因為燕窩裏的學問比較大,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懂產品本身。“燕窩這個行業現在湧進了很多所謂的品牌,但是甚至那些做燕窩的人,很多對燕窩其實也不是特別懂。”


以燕窩裏面的囊絲(燕窩內部呈網狀的結構,為鳥蛋和小鳥提供保温以及緩衝壓力的作用)為例,李青解釋稱,燕窩採摘下來的時候,由於環境不同,需要剪掉囊絲的程度也不同,囊絲留存的多少可以反推燕窩此前所處環境的好壞。


“比如一款燕窩的囊絲大部分都被剪掉了,説明當初這個毛燕裏面是比較髒的。”再以季節為例,她表示,一年當中,雨季的燕窩品質最好,一方面是因為此時燕子的吃食會比旱季豐富,另外經過雨水頻繁的沖洗,燕子身上的乾淨度也會更高,所以雨季的燕窩會比旱季的燕窩更受行業人士喜歡,價格也更高。


再比如毛燕的挑毛方法,最好的挑法是幹挑(噴濕之後挑毛),此外還有濕挑(泡水後挑毛),以及介於幹挑和濕挑之間的半乾挑方式。“燕窩是水溶性的蛋白質,幹挑的營養損失最小,濕挑的營養損失會比較大”,“但是外行根本看不出來什麼是幹挑,什麼是濕挑。”李青説。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台以及各大購物網站上,關於燕窩產品的差評和投訴並不少見。截至目前,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燕窩的投訴內容有583條,涉及燕小廚、燕美娘、燕之屋、小仙燉、同仁堂等多個品牌,投訴事由包括燕窩裏吃出異物,產品有黴變,產品破損、商品重量缺斤少兩、買到假燕窩、產品功效虛假宣傳等。牽涉的平台則包括多個主流電商和短視頻直播平台。實際上,根據消費者投訴信息,辛巴燕窩事件中的產品茗摯燕窩此前就在多個平台均有入駐。


血燕風波後溯源碼上場


根據質量等級不同,燕窩價格往往從一克十幾元到一百多元不等。作為價格高昂的滋補品類,燕窩行業的問題並不是近幾年才有。十多年前,整個行業就經歷過一次“大地震”。


彼時一些商家為了攫取更高利潤,杜撰出“血燕”這個品類,謊稱這種燕窩是由燕子“吐血”形成,因而營養價值極高。據央視當時報道,2011年6月始,浙江省工商局連續三個月對市場上銷售的血燕產品進行抽檢,結果,抽檢的537批次,3萬多盞血燕產品100%不合格,部分所謂血燕亞硝酸鹽含量高達每千克11000毫克,超標350倍。據瞭解,亞硝酸鹽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將會增加患癌風險。


經調查發現,這些血燕產品主要進口自馬來西亞等國家。這一事件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雖然媒體揭發的是假血燕,但是消費者彼時對所有的燕窩都產生了不信任。一時間,整個燕窩行業陷入危機。同年7月,中國開始禁止海外燕窩進口。從事燕窩生產的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媒體報道稱,逾90%的燕窩滯銷。


直到2013年,國家恢復了燕窩合法進口,燕窩市場開始回暖。2014年,中國燕窩正式放開政策。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主管部門協議規定,輸華燕窩產品加工企業必須獲得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註冊後才能獲准進口,合法的進口燕窩產品也符合一系列相關標準。輸華燕窩產品還應建立追溯體系,確保產品可追溯並在發生問題時能及時召回相關產品。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台應運而生,燕窩行業進入了溯源碼時代。


溯源碼已經成為辨別正規燕窩產品的主要標識。“根據產品認證相關規定,境外燕窩產品加工企業所使用的毛燕窩應來自於官方備案的燕屋(洞)。國內燕窩產品加工企業應使用合法進口的CAIQ(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溯源燕窩作為原料。”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表示,CAIQ溯源標籤作為進口燕窩的身份證,已獲得了我國消費者的認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2021年1月份,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度燕窩溯源報告》顯示,目前,獲得我國准入的燕窩出口國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三個國家,獲得我國海關總署註冊的燕窩生產企業共60家,包括35家馬來西亞生產企業、23家印度尼西亞生產企業和2家泰國生產企業。


目前官方認可的溯源碼不止一種。業內人士介紹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頒發的溯源碼(CAIQ)始發於2014年,是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溯源碼,也稱為國際碼。中檢集團在2019年也推出了一套溯源體系,簡稱CCIC,中檢的溯源碼目前主要是運用在馬來西亞的進口燕窩上,區別於國際碼的地方在於,它是屬於直接在國內挑毛加工的範疇。此外還有兩款官方認可的溯源碼,一個是欽州燕窩產業園的溯源碼(中檢體系),另一個是廈門東南燕都溯源碼。


不過溯源碼並不能完全保證消費者買到的燕窩產品品質。“溯源碼可以幫助你查到流通渠道,有正規溯源碼的燕窩產品基本上也是足乾的,不用考慮水分問題,但是這並不能完全保證產品的品質。”燕窩經銷商張莉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燕窩產品進口過程中,海關環節會檢驗亞硝酸鹽等一些元素有沒有超標,有沒有達到食品安全標準,但是並不會檢驗燕窩的刷膠和補碎問題,“因為並沒有機器專門有檢驗刷膠和補碎的標準,全部得靠人工看。”


值得注意的是,溯源碼本身也並不是沒有疏漏。一些不法分子在這個環節上也做起了文章。“為了以次充好,一些加貼仿冒CAIQ溯源標籤的燕窩產品在市場上出現。”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CAIQ)發佈的一個案例顯示,該產品“在包裝上顯著地標識了在構圖、整體外觀上與中國檢科院註冊商標基本相同的燕圖形”。


李青透露説,燕窩行業內有專門做溯源碼的供應鏈,商家買來貼上可以説是自己工廠的溯源碼,“主要看B端經銷商的需求,他們要的話就放上,不要就不弄。就和防偽碼一樣。”她進一步解釋稱,朔源碼原本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知道產品來源以及是否符合標準。“但是燕窩進來的渠道太多了,很多並不是通過正規渠道,而是快遞方式居多,那就不會有正規部門給的驗證資質了。”


除了燕窩溯源碼本身存在的疏漏,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平台端往往也缺少嚴格的審核和把關。有燕窩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對於燕窩產品的入駐,此前有些平台主要是要求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有些看重品牌的影響力,還有平台則是需要產品開白(特殊類目當中的產品需要報白通過才能直播帶貨)。


某平台官網顯示,燕窩等傳統滋補營養品屬於定向邀約類目。即商家通過平台的入駐邀請及審查許可,方能發佈對應類目的商品。具體來説,定向邀約需滿足的條件包括:需滿足相關資質要求和資費標準; 需滿足該行業對店鋪品牌定位、商家實力、經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等。而另一平台入駐説明顯示,傳統滋補營養品的入駐標準要求主要包括:商家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國產滋補食品,生產廠商需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掃描件,近半年內的進口貨物報關單掃描件,以及近半年內的同批次商品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或出入境檢驗檢疫衞生證書掃描件;(若為進口乾燕盞商品,需同時提交原產地證書,且國外生產商需為認監委批准的國外生產註冊企業)。


不過,多位受訪者表示,平台目前所要求審核的資料並不能完全保障產品的品質和質量。“這種審核主要就是看個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啥的,一些特殊的也可以找代辦公司花錢解決。”廣東的滋補行業從業者楊政表示,“(對於燕窩產品的入駐質量審核來説)前期不現實,前期平台要的是商户數量和盤子的大小,後期有可能會抽檢也有可能不會,因為檢測很花錢,誰承擔這個費用呢?”他進一步解釋稱,“平台要的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範圍內儘可能GMV(商品交易總額)最大化,因此在審核方面不會卡得特別嚴格,特別是前期,具體安全還是要靠國家。”廈門的一位燕窩從業者李峯也表示,“你賣的東西如果有問題,那就需要你自己去售後處理。平台端這邊肯定是沒有辦法管控的。”


品牌企業靠高額營銷費用拉動營收


中國是燕窩消費大國。根據觀研報告網發佈的《中國燕窩市場發展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以下簡稱《研究報告》),2010年,我國燕窩行業市場規模達35億元人民幣,2011年這一指標翻了近兩倍。


近些年常温即食燕窩、鮮燉燕窩等產品出現後,燕窩的食用變得更加便利,市場總體呈現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增長格局,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2020年,我國燕窩行業交出400億的成績單。國燕委理事長馬增俊表示,雖然進口量增加,但面對市場需求仍有較大缺口。


幾大電商平台的一些銷售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趨勢。據相關統計,京東燕窩的銷售在五年間增長了3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98%。《2020年燕窩行業疫情生存報告》則顯示,2020年上半年,天貓燕窩銷售額為20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50%。618銷售額約為6.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00%。根據抖音數據分析服務平台蟬媽媽發佈的《抖音2022第一季度滋補膳食行業報告》,從去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以藏紅花、沙棘為主要成分的藥食同源品類,燕窩製品為代表的燕窩滋補品類佔據前二位置,銷售額多個季度持續遞增;在滋補品細分品類,即食燕窩市場份額則攀升至第一。


上述《研究報告》表示,從消費主體來看,85後和90後等人羣逐漸成為燕窩消費主力。對於年輕人來説,具有高顏值包裝的燕窩產品、跨界聯合的燕窩產品或在“燕窩+”上玩出新花樣的產品更有吸引力。


近年來在國內形成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品牌有燕之屋、小仙燉、燕安居、燕府、熹焱燕窩、天賜福燕、青島正典、同仁堂等。其中,小仙燉近年來表現亮眼,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小仙燉創立於2014年,其憑藉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曾吸引多家資本,已經累計獲得6輪融資。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其銷售額為2億,2019年達到8億。2020年,其在618和雙11大促中的銷售額累計達到7.1億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小仙燉,還是老牌燕窩品牌,其經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高昂的營銷和廣告投入。以小仙燉為例,其營銷方式包括請豪華明星陣容代言、小紅書等社區平台KOL種草、頭部主播直播帶貨、電梯廣告集中投放等。曾有燕窩從業者向媒體表示,小仙燉一年廣告費在六七億元左右。


多位受訪的燕窩從業人士表示,大眾對燕窩的認知度偏低。由於不知道燕窩好壞的區別,所以很容易買到假的或者劣質燕窩。“有些客户為了防止被騙只能買品牌燕窩,但是一些品牌溢價誇張,甚至有時候是市場價的3-8倍。”燕窩行業從業者趙辰説。


《研究報告》認為,新進入的品牌都以即燉、現燉為主要賣點,但其在品牌建設和銷售網絡建設等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燕窩行業離產業良性競合和集羣化發展尚有不小的距離。


爭論持續:燕窩真有營養嗎


直到今天,關於燕窩是否真正具有相應的營養價值,各方依然爭論不休。有人相信燕窩是營養非凡的高端滋補品,也有人稱,燕窩中的蛋白質質量較差,根本沒法跟肉蛋奶中的蛋白質相比,靠吃價格昂貴的燕窩來補充唾液酸,性價比太低,作用也不明顯。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表示,缺乏國家標準是燕窩行業亂象頻發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只有有了國標的加持,整個行業才能進入到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的週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尚無針對燕窩產品的行業及國家標準,相關企業主要依據罐頭食品國家標準加工燕窩製品。近年來,燕窩行業企業雖然制定出台了一些團體標準,但在如何規範燕窩產品質量安全以及如何規範檢驗等方面,依然存在空白。


有業內人士表示,想建立燕窩的標準並不容易。這源於原材料本身的多樣性:每隻燕子所產的燕窩不一樣,裏面的營養成分也就不一樣;每家企業加工處理毛燕的方式不同,在此過程中產品的標準再次被複雜化;此外,整個東南亞生產燕窩的企業很多,不同地區的燕子品種不同,不同國家的標準也不一樣。種種因素疊加,導致燕窩的標準非常難做。


整個行業的監管總體上越來越嚴。多位受訪者表示,相關部門對燕窩產品抽檢的頻率越來越高,對指標的把控也比較細緻。楊政説,“現在整個燕窩行業比以前要規範很多了。”不過他還是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燕窩產品時“儘量選擇幹燕窩”。


“對於消費者來説,因為燕窩的客單價不低,所以一般還是會去社交平台或者網絡上做功課的。”李青説,想要買的好的產品,還是要多學習一些鑑別知識。“如果是準備長期食用燕窩,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自己瞭解更多燕窩知識,後續能夠更快地選擇到合適靠譜的商家以及靠譜的產品。”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對象為化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孫文軒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89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懂這些術語還敢買燕窩?刷膠粘碎、化學漂白等亂象急需市場監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