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店兒街美食:百轉千回假魚肚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美食

無論走多遠,家鄉總是我們最温暖的牽掛

Hometown Sheqi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遊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土文學

【NO.2233】

百轉千回假魚肚

作者 | 堤壩漫語

過年時節,我心心念唸的是一道我吃了近30年的老菜——假魚肚。

可能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假魚肚為何物,簡單説,假魚肚就是豬肉皮經過清洗、晾乾、油炸等加工處理,做成這種形似魚肚、口感也類似魚肚的美食,不是魚肚勝似魚肚,於是就叫假魚肚。

無法追溯老祖宗何時發明的這道美食,但智慧在民間,我猜測,可能是由一位在沿海長大的前輩因故遷移內陸長期生活,他因思念家鄉的美食而利用豬肉皮創造發明了這道歷史名食吧!

印象裏,平時家裏割一塊肉,其所帶的肉皮,會被奶奶剔除掉,並把上面帶的油脂全部去除,有時奶奶為了省力些,她把剔除下的鮮肉皮先放在飯鍋裏煮熟,撈出來清理油脂更方便些,這些煮熟後並剔淨油脂的肉皮曬乾後被奶奶用一個小布袋存放起來。

每年一進入臘月,奶奶就把小布袋裏積累一定數量的乾肉皮取出,因存放時間較長,乾肉皮表面有浮灰,放在温水裏浸泡,温水裏放些食用鹼,把豬皮表面清洗乾淨,隨後用葶子杆串起來掛在灶火屋牆外的鉚釘上通風晾曬乾透,一塊塊乾肉皮呈透明狀態。

奶奶在過油前,通常會把菜籽油、棉籽油對半倒入六厏(zhai,老家話,直徑60cm)鍋裏,這些提前拾掇好的乾肉皮也第一時間放進油鍋裏,不能等油熱再放,且油温不能太高,奶奶説一定要掌握火候,這樣整塊幹豬皮受熱均勻,恰當的油温可以讓豬皮充分發泡,豬皮開始慢慢起泡,漸漸地沉潛在油中的乾肉皮一個個漂浮起來,待豬皮完全起泡,泛着光澤,像一個個黃金甲,就可以撈出來了,乾肉皮經過油炸後,其浴火重生的模樣就稱其為假魚肚了,每年年關過油,我們家那個四層大蒸籠(以前一個大家庭幾十口人用的炊具,我小時候它已變為盛放食物的小櫃子了)最下面的一格,其中一半以上的地方裝的都是假魚肚。

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為了家人食用及應酬客人,奶奶會根據涼拌、熱炒或做湯的需求取適量提前用清水浸泡,她用一個盤子壓着,防止假魚肚漂浮在水面上難以泡透,一般需要三個小時,完全泡開的假魚肚像吸滿水的黃色海綿體,軟軟塌塌,橫卧在水面上,把水擰乾後,用刀斜着把它切成片狀,厚度越有2毫米,然後再用清水洗幾遍,就可以放那備用啦。

為了配合假魚肚為食材做湯,奶奶還會在年前提前準備另一樣好的食材——雞腸子,你可能會説:什麼?雞腸子這麼髒的東西,以前不是貓糧嗎,人也能吃?唉,奶奶的口頭禪就是:你沒聽説過吧?吃過雞肚雞腸,忘記親爹親孃。

自幼跟隨奶奶在老家長大,印象裏,奶奶總把長得好看的公雞留在年前備用,在她眼裏,公雞渾身都是寶,不説其他重要的,雞羽毛、雞腸、雞食皮(雞胗子內面的黃色膜衣,健脾開胃,擀碎炕幹餅治療積食)都是奶奶的最愛,在她手裏沒有浪費的東西,是她呵護家、呵護孫兒健康的秘密法寶。

每年殺年雞的時候,除了雞翎——雞翅膀上最華美的羽毛全部摘除、其他部位的羽毛也要拔掉備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奶奶會把這些她精心挑選的五光十色的羽毛交給曾祖父,曾祖父手工紮起一把或兩把五彩繽紛的雞毛逮子,掃塵除灰、得心應手,放在堂屋條几上,一把光彩的小小手工藝品,是堂屋一道亮麗的風景。另外,我和小夥伴們踢的毽子也是奶奶用一個帶孔銅錢,扎一束雞羽毛做成的。

奶奶先把雞腸上的黃油棄之不用,她用剪刀把筷子粗細的一串長約一米有餘的雞腸子豁開,剪開後最闊處有一寸多,她把腸內容物一一抖擻淨,用清水反覆沖洗後,加食用鹼反覆搓揉,捏出黃黏水,反覆沖洗,最後一遍是用大葱葉子搓揉,然後才把拾掇乾淨的雞腸子分批入鍋焯至斷生,再入高湯燒煮,待到軟糯韌滑,略有嚼勁時,撈出切成約三寸長的段備用,一般一串雞腸子是做一大帥碗假魚肚湯的一份食材。公雞的個頭越大,雞腸越肥腴厚實。

説到高湯,奶奶在滷肉前,先將清洗後的豬肉、豬骨頭、全雞用清水煮一個小時,大火轉小火的歷練,方可成就一道風味獨特的高湯厚味。把血沫撈淨,一大鍋的滋味厚重的高湯就盛放在一個比較大的白瓷盆裏備用,有時會撒少許白礬沉澱雜質,假魚肚湯的製作也是這種高湯做鍋底的。

為了讓假魚肚湯的色香味俱全,奶奶還要提前攤一張雞蛋皮,切成菱形,並將半張紅薯粉皮、少許木耳和黃花菜浸泡好摘淨備用,與假魚肚湯同一食材但不同做法的還有涼拌假魚肚和熱炒假魚肚,涼拌假魚肚一般用葱、蒜苗、姜、醋、少許醬油、小磨油調拌;熱炒假魚肚兑菠菜、朔菜或蒜苗段,略勾薄芡,一般是濃油赤醬,是兩款別有意藴的送酒佳餚。

每年的大年初一中午,是我們堂兄妹十幾人圍坐在曾祖父身旁歡喜過大年的温馨時刻,待我們七手八腳把醋水(老家話,即小盤子、勺子)、筷子一一擺好,奶奶已經把六個經典涼菜——涼拌假魚肚、涼拌木耳、蓮菜、豆腐乾、石花菜、涼拌雞絲做好,在等待我們把它們一一端到八仙桌上,開啓我們期待已久的饕餮大餐。

奶奶隨即開始炒熱菜,熱炒假魚肚是第一個被我端上八仙桌的,這份熱炒和涼拌的假魚肚一樣都是我的心頭好。 “味道鮮,口感好,我最喜歡。”這幾乎成了我誇讚奶奶的口頭禪。

受家庭飲食習慣影響,我喜歡假魚肚美食,我也喜歡假魚肚湯裏的雞腸,當然,依據老家舊俗,過年硬菜裏要吃炸魚、滷肉、滷雞、滷豬腿、豬蹄等都為時俗所重,但都不及以假魚肚為主要食材的各種吃法令我難忘。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色香味俱佳的假魚肚湯閃亮登場。雞腸隱約可現,紅薯粉皮墊底烘雲托月般讓一片片假魚肚、木耳、雞蛋皮、黃花菜等擠擠挨挨、花樣紛呈,熱湯中的假魚肚片微有蜷曲,湯色清澈,還撒了賞心悦目、提鮮增香的葱絲、香菜花和蒜苗花。執匙細品,假魚肚、雞腸嫩軟滑爽而略有彈牙,湯味芳香撲鼻,鮮味醇厚。再舀兩塊粉皮品嚐,軟糯滑嫩,豐潤甘鮮。

我的幾位堂兄堂姐戲言到奶奶跟前“尋年味”,尋的就是一家人過年在八仙桌面上的壓軸大戲——一大帥碗熱氣騰騰的色香味俱佳的假魚肚湯。

可能你會説,假魚肚湯、假魚肚菜做起來頗費手腳,現在市場繁榮,山珍海味琳琅滿目,想吃啥沒有?誰會在意一塊豬肉皮、一根雞腸子?

我會在意,是巧手的奶奶發掘、創新了假魚肚菜,把一塊豬肉皮打造成她孫兒們能年年吃到的“山珍海味”,假魚肚菜更是我家的一道親情菜。

在80、90年代年代的偏遠農村,假魚肚香是我過年時節的美食記憶,它年年伴我成長,如今,每到過年時,親自動手製作假魚肚菜是我的必修課,是我樂意拾掇的家常菜,每年我要鄭重其事的分享給我的親朋好友,同時也是向他們傾訴我無盡的思念和懷戀……一塊肉皮一根腸,細水長流歲歲香。似豆青燈綿綿愛,一道美食滋味長。

作者簡介

堤壩漫語,女,社旗縣人,自主創業者,鄉土賒旗公眾號忠實粉絲。喜歡鄉土文學,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古人情趣,想要打撈那些“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東西。

鄉土文學《鄉土賒旗》(Hometown Sheqi)發佈

總編 | 趙華勝

總顧問 | 王學章  王書義  梁銅勳  劉永科

特約作者 | 曉輝  麗萍  尚鈔  春雨  松克  春蘭

特約美編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後)

圖片版權均歸原創作者所有

◆ ◆ ◆

原創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