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蘿蔔

小雪剛剛過去,大雪即將到來,這是雪花起舞的時節,也是因時而食“冬吃蘿蔔”的季節。

十日談|蘿蔔

蘿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無論男女老少,是大家喜歡吃的一道蔬菜。因為蘿蔔不僅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菜餚,還是養生、藥療、藥食同源的經典食材,且物美價廉,不論貧富都能食之,是蔬菜中最有益於人的。

蘿蔔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地域廣泛,名稱也多。《爾雅》:有“葖,蘆萉”;《農政全書》稱蘿蔔“一名萊菔,一名雹葖,一名土酥”;《本草綱目》上叫“萊菔”;《隨息居飲食譜》寫着“蘆菔”;《隨園食單》《閒情偶寄》裏都已叫蘿蔔了。《崇禎松江府志》物產裏有“蘆菔”,清康熙《上海縣誌》記載的是“蘆菔,蕪菁之屬”,清乾隆《金山縣誌》始用名老卜。一個蔬菜品種,有那麼多不同的名字,是少見的,可見蘿蔔的不平常。

蘿蔔,根、葉都可生吃熟吃,開着十分漂亮的紫綠色小花。古代農書醫書對蘿蔔記述甚多:“地宜肥,土宜松,澆宜頻,種宜稀”“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涼止渴”等。民間流傳“蘿蔔上市,郎中沒事”“蘿蔔似人蔘,常吃有精神”等很多諺語。文人墨客喜歡啃蘿蔔者不少,李漁吃蘿蔔的體會有點耐人尋味,他認為生蘿蔔做小菜,吃粥最適宜,只是不喜歡吃了蘿蔔會打嗝,打嗝時的氣味很難聞,所以不想吃蘿蔔了,但又覺得蘿蔔煮熟了吃,沒有臭味,也不會打嗝,就像有的人,初次見面像是小人,後來才知道是君子。梁實秋愛吃排骨蘿蔔湯,也悟出了“多放排骨少放蘿蔔少放水”就能做出一鍋好的排骨湯訣竅。還有位名家最愛吃大塊蘿蔔燉豆腐,説是和尚的吃法,這與乾隆皇帝愛吃的一道蘿蔔和豆腐做的仿葷菜“老火燜汁老卜”是異曲同工呢,還是御膳外傳了。“聞着肉味不見肉,食之似肉不是肉”,倒是有寺廟裏傳出來的味道。種蘿蔔的農民吃法就沒有那麼講究了,炒蘿蔔、醃蘿蔔、蘿蔔乾是他們主要的吃法,雖然簡單,但吃得新鮮。

小時候記得村裏有個老先生,菜園裏種了許多白蘿蔔,鄰居有傷風感冒,他就煮上一鍋生薑蘿蔔湯,感冒初期者,一大碗下肚,體冒微汗,寒氣盡散,果有奇效。一到冬天,這位老先生天天傍晚用砂鍋燉蘿蔔湯,説“上蘿蔔卜”是養生的,他的確氣色很好,也許是“冬天蘿蔔賽人蔘”的道理。小時候的記憶總是特別深刻,長大了總想模仿,老先生的生薑蘿蔔湯我一直學着,還推介給了不少好友,吃了都説好。

據説蘿蔔在古代有代糧的説法,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蘿蔔的確還是上海的代糧商品,種植面積近四萬畝。記得在小鎮上學時,放學出來路過茶館,要聽一會兒長腳書,聽到過曹操兵敗華容道,將士又飢又渴,實在走不動了,路邊田裏正好種着一片蘿蔔,將士們爭先恐後拔蘿蔔充飢解渴,蘿蔔解了曹軍斷糧缺水之困。有時候蘿蔔的確又當糧食又充水,小時候,村裏的小夥伴在野外玩餓了玩渴了,就地取材在人家地裏拔蘿蔔,也不洗,扒了皮就吃,又甜又爽又解渴。

蘿蔔天生樸實,直來直去,清清白白,貌似普通,在蔬菜中的身價永遠是最低調的,但哪個蔬菜有它那麼多的雅稱,那麼豐富的味道與神奇功效,又得到眾人的點贊。“平凡而神奇”這句話説蘿蔔是最貼切的。現在一年四季有蘿蔔,但蘿蔔還是冬天的好,還是當地一方水土種出來的好。(封堅強)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1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蘿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