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品牌廣告片TVC走下神壇了嗎?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美食

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現在有誰還記得11.11各大廣告主發佈的品牌廣告片(TVC)


自己人,還有競爭對手。


開個玩笑。不過,在一年一度11.11中,敢問哪家不是卯足力氣籌備年度重點營銷,但如果問問身邊的朋友、家人,我們能回想起來的品牌和廣告片主題有幾個?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正經來説,“拍TVC到底還有用嗎”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在工作以來的5年裏,我一直在反覆面臨這個靈魂拷問,一直在尋找答案。這也是許多品牌市場部,尤其是公司預算決策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上個世紀末,史玉柱通過一支10秒洗腦廣告“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帶動了百億規模的銷售額,讓腦白金成為80後、90後一代人的記憶。近幾年,B站在五四青年節發佈的廣告片《後浪》、賀歲片《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先導片《誰是佩奇》形成了刷屏效應——不過,這些是少數的倖存者。


更廣泛且真實發生的情況是,很多品牌市場部在大節日、大活動,幾乎都會把TVC當作一個“標準動作”,但能讓我們記住、引發不同圈子主動討論的,寥寥無幾。


所以,TVC還有用嗎?


今天,我試着用自己有限的從業經歷和觀察來回答這個問題,拋磚引玉。


一、古典TVC的新思維 


首先,讓我們回到題幹本身:什麼是TVC?


TVC全名是television commercial,翻譯過來是“品牌廣告片”。早期主要指以電視攝像機為工具拍攝的電視廣告影片,互聯網時代已經拓展含義,特指高端攝影攝像拍攝的宣傳廣告片。


從這個詞彙涵義的起源,不難理解TVC天然地與電視這個傳統媒介有着血緣關係。早些年,大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電視。因此,電視廣告是TVC最早的形態,很多TVC是針對電視這個渠道策劃的。


TVC的本質是講述品牌給觀眾投遞的簡歷,講述品牌故事、傳遞品牌理念、打造品牌形象。這種視覺化的表現形式,相比其他形式,更有能力從多角度展現、深入探討話題,集中呈現更多的信息量。傳統TVC之所以曾經迎來黃金時代,本質上是核心信息通過大媒介,最大程度、重複觸及更多消費者這一基本原理的成功。


理解完基本概念和大環境後,我們可以拿腦白金這個案例作為一個切口,看看一名古典主義TVC的創作者史玉柱,到底做對了什麼事情。


1. 最好的策劃導師就是消費者


史玉柱堅持公司一號位必須要深入一線,保持週期性的用户調研,因為他相信“最好的策劃導師就是消費者”。 


他不僅自己這麼做,也要求公司成員主動去了解消費者,所有廣告部的人必須每週訪談50個消費者,全國各地分公司經理、總部的部門負責人每個月要訪談30個消費者。


腦白金的核心定位關鍵詞是“送禮”,二字靈感正是來源於一次公園調研。史玉柱發現,老頭老太太知道腦白金,但在有購買力的情況下不捨得花錢。團隊發現如果要突破,可以嘗試引導子女給老人送禮,這是中國傳統的孝道,也是美德,而早期的銷售數據也驗證了這點。


2. 好的廣告是改出來的


史玉柱的第二大理念就是“好的廣告是改出來的”。在方案階段,一個廣告方案決策需要全國分公司經理、總部的骨幹,大約召集五六十人舉手投票,只有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贊同票數,才能正式投放。


在全國投放前,會選擇幾個城市,先通過3-6個月週期進行試投放和試銷,試播期間再結合消費者的反饋去做積極的調優,觀察效果。而出於性價比考慮,他們最早是選擇了地級市以及浙江、江蘇的縣級市,這些地區富裕程度和市區一樣,但廣告成本相對低,可以更高性比價試錯。


3. 廣告語要打10年


“最佳廣告,第二年就死掉;最差廣告,10年後還活着。”這是史玉柱在面對腦白金廣告被評為“十差廣告”之首時的回答。


能讓人記住的廣告,特點就是不停地重複。在史玉柱看來,廣告其實是持續性的投資,是一個積累,最怕的就是打一段時間就換,尤其是打了半年一年就換掉,這樣之前花的錢基本上就浪費了,做的積累基本也丟了。


而在“重複”中,史玉柱也有一些小技巧。從時間段上,選擇在廣告旺季即中秋、春節集中播出。播放頻率上,隔天播比每天播效率高,還可以考慮季度的脈衝。媒介選擇則採用“海陸空”策略,電視台作為主力空軍,搭配門店地推,銷售好的地區張貼海報,豐富腦白金出現的場景,提升“存在感”。


梳理下來不難發現,撇開品牌隨着階段變化應當有不同的表達側重、產品功效等爭議不説,像腦白金這樣的古典主義TVC,秉持着從用户出發挖掘洞察,注重小步快跑和迭代優化,堅持長期主義,這些思維放在今天,仍然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二、別把TVC當一招鮮


20多年後,TVC已經從電視廣告,延展了品牌片、廣告歌、演講、微電影等表現形式。而再看看今天的信息環境,許多消費者在新媒體環境已經面臨“信息冗餘”,對於營銷廣告的警惕感和辨識度也在提升,也越來越缺乏耐心。


那我們現在是怎麼做TVC的呢?


通常來説,在面臨一個大節日、大活動,如果甲方品牌經理策劃拍攝TVC,還算是幹了件“事”,好交差,有時甚至承擔着市場部一年核心業績指標。而在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投入的項目中,乙方創意代理常常可以從TVC中獲得高比例的利潤回報。於是,市場上就不缺乏“一招鮮”的共識和默契。


既然花了鉅額預算製作投放TVC,不少公司對於這隻小小的片子更是寄予厚望,既想要品牌調性,又想教育用户,最好還能夠破圈,同時實現用户新增或者銷售轉化。


可是啊,一個籃子,承載不了那麼多雞蛋。


在追求“快”的時代,拍攝廣告片也非常講究效率。從我瞭解到的行業情況,從下發需求到最終成片,快的一週,慢的話最多3個月。如果邀請了明星、名人蔘與拍攝,更是卡着有限的幾個小時迅速完成拍攝,返工拍攝意味高昂的藝人合作成本和拍攝團隊成本,所以修改只能從後期的剪輯和品牌包裝入手。最終,TVC在甲乙方反覆多個版本的修改中,踩着預定渠道的臨界點迅速上線。


與此同時,電視這一媒介正在接受OTT端、短視頻、資訊平台以及更多形態媒介的衝擊。不同的媒介,哪怕我們圈定短視頻這一類渠道,光從熱搜話題和爆款內容來看,就不難發現用户的內容消費習慣有很大差異。在“原生感”更受用户喜愛的大趨勢下,TVC的“廣告感”有時候非但沒有形成用户對品牌的瞭解、信任、偏愛,甚至在前3秒沒播完,可能就已經被滑走了。


然後在下一個大項目,甲方品牌經理和乙方創意總監繼續瘋狂頭腦風暴,誕生了一個新的創意理念,拍攝新的廣告片,開始新的營銷投放。


這時有人會説:是不是可以用達人的短視頻替代TVC,既有爆款又能帶轉化。


恕我直言,這個想法是有些許的天真。


就連頭部網紅達人也會給自己拍一條TVC,置頂在各大平台主頁,讓你在一支片子內更快地瞭解他是誰,他的社會角色和價值主張是什麼。


如果説短視頻是快速見效的減肥藥,TVC應該是勸你堅持健康飲食、鍛鍊的健身教練,後者呈現品牌的人格、態度,更長效,可能一開始會覺得有點貴,但後面會發現這才是更划算的投資和儲蓄,也更容易在長期獲得消費者的偏愛。


今年6月,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突然發起“封號風波”,超過5萬種賣家被封,其中年銷售50億的帕拓遜、營收100億的傲基和通拓,也在一朝之間歸零了。這些依賴亞馬遜平台流量,花費巨大代價運營崛起的一批超級大賣家的店鋪和品牌,突然發現客户和流量都不再屬於自己。隨着中國互聯網獲客成本不斷上漲,品牌會重新成為大家的“共識”,而品牌的傳遞很多時候離不開TVC。


這時候,再回顧開篇的疑問:TVC到底有沒有用?


我會覺得,把TVC當作“一招鮮”、“一錘子買賣”是偷懶,全然否定也是一種偷懶。


“TVC有沒有用”並不是真問題,真問題是,行業從業者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從業務和消費者出發,綜合最新的信息環境制定恰當的品牌策略。在這個過程中,TVC是我們塑造品牌的手段,而不是企業的最終目標。


正如同好的創意,好的TVC應該在決策前思考,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做TVC,其次是這個品牌的社會角色是什麼,它需要解決什麼社會問題,它應該通過片子向目標用户傳遞出怎麼的價值主張。


三、怎樣讓TVC有用?

 
不能只吐槽,還是要討論一些值得探索的解決方案。


從我個人觀點來説,TVC慎重做,尤其在現在的信息環境下,很多公司白花花的預算已經驗證了一個事實——沒有好的業務嗅覺和消費者洞察,以及紮實、篤定的預算投入,這些TVC更多是為人文藝術做出了貢獻,而對品牌主的生意沒有掀起太多波瀾。


如果同一筆預算有更優的支配方式達到效果,別做;媒介費用沒有百萬量級,別做;沒梳理清楚品牌定位和社會角色,別做;沒有不可替代的消費者洞察和品牌創意,別做;想要一次快速達成太多目標,別做;沒有辦法在至少1年內持續重複核心品牌理念,別做…… 如果確定TVC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也有做的做法。


這裏講幾點我比較認同、可供大家借鑑的思路:


1. 超級符號+大渠道:


這個思路是將品牌定位塑造成一個有記憶點、有差異化定位的超級符號,用最新的大渠道進行持續品牌推廣。


以“XX免費小説”為例,早在2018年,XX免費小説APP上線,並通過大規模的線上買量投放在2019年11月,月活躍用户數已經達到400萬,用户規模在當時屬於數字閲讀行業第一梯隊。但是隨着2020年以來互聯網的入局,該APP面臨着用户被分流、買量成本變高,廣告變現盈利降低等多重挑戰。


營銷公司幫助該品牌重塑了品牌形象,“XX免費小説,免費看書一百年”廣告語朗朗上口、突出功能差異點並且很有記憶點,品牌logo以鮮明對比色直觀呈現其卡通形象。在廣告投放的媒介上,選擇他們所定義的“強媒體”,也就是公眾的、公開的、貴的媒體,結合目標用户最終確定《嚮往的生活》等熱門綜藝及影視節目,以及以800輛綠皮火車、北上廣深及旅遊城市地鐵、機場為代表的交通樞紐。


從官網數據來看,2021年在線上買量費用減少一個億的情況下,XX免費小説APP依然保持了用户規模的增長。


2. 既是TVC,也是事件營銷


也就是把TVC當成事件營銷來做,從公眾關注點出發,設置一個能夠讓人眼前一亮、引發共鳴的社會議題或者事件,不是絕對是與非、能引發多元討論,同時能很好承載品牌的信息傳遞及價值表達。


近一年,B站推出《後浪》,邀請老一輩藝術家何冰讚美年輕人是國家的希望。這個短片的論點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在論證時,呈現出的年輕人一代是享受生活美好的少數年輕人,引發激烈的討論和分歧。在洞察到這個邏輯缺憾,快手迅速地邀請奧利給大叔黃春生拍攝推出《看見》,以相似的演講形式,表達着每個平凡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更為可貴的是,《看見》短片中,沒有強調“土味”中的土,也沒有刻意迎合潛海摸礁、登頂高峯,於平凡中見偉大,是一次很好的借勢事件營銷。


3. 和短視頻交朋友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短視頻的用户規模達8.73億,網民使用率已接近90%。這個思路顧名思義,就是之前是服務於電視渠道拍攝廣告片,隨着短視頻成為最主流的媒介形式,品牌廣告片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合進短視頻生態。從重點短視頻渠道反推TVC的表現形式,在不同平台分拆、組合、二創,以更“本土化”的形式發佈,以便形成品牌合力。


當然,行業裏仍有不少創新且有效的實踐,不侷限以上的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啓發。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