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人之常情,我們總會對稀奇的事物有着更大的興趣

紅毛丹是一種近現代才傳入我國,原產於馬來羣島,二三十年前在國內才得以規模化種植發展的水果。

從被少數人認識到推廣普及,要説紅毛丹吸引消費者的地方,那一定是它稀奇的樣貌。

這個產自南洋的水果,果皮顏色或紅或黃,與眾不同的是果皮外覆棘刺,外觀上看上去像極了一個“長了毛”的荔枝,還就是這麼巧,紅毛丹果肉的外觀更是像極了荔枝,甚至吃起來的味道都有七成相似。

因此慣以簡單直觀的方式為水果命名的中國人,在初次見它時,便給了紅毛丹一個直觀但不官方的名字——毛荔枝。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紅毛丹本就稀奇可愛,消費者本來就對稀奇的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再加之紅毛丹與那文化底藴濃厚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相似又不似,於是乎很多朋友曉得但未吃之前,嘗它一口的興致十分強烈。

至少在初知有紅毛丹這種水果時,依農是尤其地想要嘗上一口。

説實話依農與紅毛丹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並不愉快,就我個人而言,就彼時的那顆紅毛丹而言,雖沒有“好奇害死貓”的悔恨,但我是真的不喜歡,味道真不如它的樣貌驚豔。

而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再沒吃過紅毛丹,甚至有機會時,還會阻止身邊朋友的好奇心,貶上一句:這玩意真不如荔枝。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哈哈,圖片沒有諷刺楊桃的意思

我想定有不少朋友對紅毛丹的感情轉變,也都和彼時的依農一樣從興趣滿滿到不怎麼待見。

這從一些網評最難吃水果的文章、視頻中紅毛丹的頻繁“出鏡”率就可以看出。

文章寫到這裏標題的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紅毛丹這個消費者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是因為徒有其表的“難吃”而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不不不

我是一個客觀的農業人,怎麼能給一個商品果下“難吃”的定論。

包袱還沒抖,大家別先散,接着往下看。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紅毛丹的“不受待見”真的是因為它“難吃”嗎?

客觀的説,講一個有消費市場的水果難吃,這句話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因為好吃與難吃是相對的,你之毒藥我之蜜糖,既然紅毛丹能成為商品果,那麼在那些重複購買紅毛丹的消費者心中它就好吃。

另外即便在吃過紅毛丹但吃後不待見它的消費者心中,紅毛丹也不似榴蓮那樣兩極分化那麼嚴重,只是“不待見”、“不喜歡”而不是絕對的拒絕。

此外以我個人為例,還有一個點,好在又一次嘗試了紅毛丹,當下對它的態度雖不能説有了180°的轉變,不過現階段我是真的覺得味道還不錯,“難吃”的只是初嘗時的那一顆罷了。

所以紅毛丹的“不受待見”並不是因為它“難吃”。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那紅毛丹的“不受待見”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答案還是因為它“難吃”!

看了依農的自問自答彆着急,放下手中的刀,容我給你解釋解釋,這裏的“難吃”和上文的“難吃”説的不是一回事。

“難吃鮮”

作為水果紅毛丹有一個先天劣勢,那就是紅毛丹極其的不耐儲存,並且不只以前哪怕直至當下我們沒有找到妥善解決紅毛丹不耐儲運的辦法。

不耐存儲是由於紅毛丹果皮的特殊結構,若不做任何處理,採收後3天內果皮就會發生褐變,常温狀態下3——4天果肉就會失水甚至是出現酸酒味,一週的時間就可能腐壞變質。

不耐運輸的癥結出現在紅毛丹果皮外的棘刺上,紅毛丹果皮外的棘刺容易折斷,而棘刺中含有單寧,單寧會加速果實的褐變,並加速果肉的變質時間。

而紅毛丹是典型的熱帶水果,集中種植於東南亞等國,國內雖有種植但主要產地侷限在海南省的部分地區。

也就説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吃紅毛丹的地點越往北,果子經歷的儲運時間就越長,依農的“初嘗一口”就是吃了新鮮度不高的紅毛丹,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不待見。

“難吃美”

紅毛丹的果肉與荔枝果肉的外觀、口感極為相似,不過荔枝的核與果肉之間極易脱離,另外無核荔枝品種,吃荔枝時我是特別享受那“囫圇一口”的甜膩,用地道的陝西話就是:“美的很”!

而絕大多數品種的紅毛丹,果肉和果核之間都有一層難以剝離的膜,別説“囫圇一口”了,就算是小心翼翼,也要麼吃不全果肉,要麼連膜一起吃下。

吃不全果肉心裏定是不美,要是吃下膜則更慘些,因為紅毛丹果肉與果核之間的膜有苦味,連同果肉一起吃下非常影響口感。

這個問題是喜愛紅毛丹的消費者都詬病的事情,甚至已經有吃貨達人開始科普如何細緻地吃全果肉且不吃膜了。

試想一下,若是一個初嘗紅毛丹的消費者囫圇一口嚐到苦味後又怎會待見紅毛丹。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難吃值”

紅毛丹和荔枝很像,這句話在這篇文章裏出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是確實像,還是要説。

它倆外觀、口感雖像但定有細微的差異,不過很難評論誰優誰劣,敷衍一點就是各有千秋差不多吧。

“差不多”,問題就來了

一般品種的荔枝幾塊一斤,而一般品種的紅毛丹十幾、幾十一斤,價錢上可差得遠。

既然外觀、口感“差不多”,定有不少的消費者會覺得吃紅毛丹不值。

因此也就加重了紅毛丹的“不受待見”。

寫到這一點,依農首先要聲明一個問題,愛吃紅毛丹的朋友們要覺得紅毛丹值,那它就是“值”!沒什麼好槓的。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難吃第二次”

有心理學家表示我們僅需兩秒的時間就能決定喜歡還是討厭一個人。

我覺得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我們對於水果的情感,第一次吃一種水果的感受很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還有沒有下一次。

而紅毛丹是個外貌誘人興致、不耐儲運、不能“囫圇一口”、價格比荔枝高的水果,若是第一次吃因外貌和價格會有很高的期待,但要是吃了一口不新鮮、吞下發苦的薄膜,失望之後便可能像依農第一次吃紅毛丹萌生“這玩意不好吃”的固有印象。

一旦這固有印象形成,便很難再嘗試第

吐槽得有點多了,我沒有貶低紅毛丹的意思,也不希望沒吃過紅毛丹或對其形成固有印象止步於第一次的消費者讀出貶低的意思。

所以最後要強調一下我想説的是啥?

我對紅毛丹的固有印象已經轉變,契機是什麼呢,我去了產區吃了新鮮且價格合適脱核品種的紅毛丹,紅毛丹的“難吃”,我的“不待見”就消失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4 字。

轉載請註明: 紅毛丹曾經爭相嚐鮮的稀罕物,怎麼就成了一種“不受待見”的水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