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232天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羣眾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項目
紹興市全民閲讀優秀項目
外婆家的秋日廚房
管見的美食江湖·第一O一站
四季三餐
文/管見 美食主播/俞偉
秋風窗下起,九月雁成行。
我站在浙江嵊州甘霖鎮上朱村的下塘邊,仰頭看天上的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
外婆挽着竹籃來到身旁,拍拍我的肩膀:“來,跟外婆去地裏拔雞苗菜。”
壹
雞苗菜芋艿湯
外婆家的菜地在村後,她與外公兩個人,種着三分地,吃着四季菜,過着平靜的日子。
秋分撒下的蘿蔔籽,冒出了綠油油的一大片,挨挨擠擠,密密麻麻,當地方言稱為“雞苗菜”,大概是指像雞毛一樣細碎的菜苗。
蘿蔔菜長到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地裏間苗,一孔只留下兩三株茁壯的蘿蔔苗,其餘的都連根拔起丟進竹籃裏。
回家後,外婆端張小椅子,手拿剪刀,慢慢剪去雞苗菜細長的根,一把一把碼得整整齊齊,和廚房裏的鍋碗盤筷一般,秩序井然。
到了傍晚,我聽見村裏人家起鍋炒菜聲,母親喊孩子吃飯聲,暮歸牛羊的叫喊聲……外婆家的廚房也響起了柴火的噼裏啪啦聲,滾水的咕嚕咕嚕聲。
外公從地裏帶回來一把小青菜、幾個芋艿,外婆將芋艿放在門後邊的竹筐裏,小青菜洗好切成段,等蒜瓣在菜油裏煎得蹦跳,散發出明亮的香味,青菜下鍋,翻炒幾下,便可裝盤。
雪白的新稻米飯,碧綠的炒青菜,還有烏黑的梅乾菜,外加一碗八月拔的秋毛豆,外公照例是半斤黃酒,直喝到縣城廣播播出結束曲,寒露的農家晚餐,樸素又醇厚。
過了兩天,碧綠的雞毛菜開始泛黃打蔫,外婆便將它們重新裝進籃子,用井水洗淨、瀝乾、加鹽、輕揉,放進玻璃瓶,製成醃雞苗菜。
門後的芋艿,去皮洗淨,和醃雞苗菜一起放進鐵鍋,加一勺豬油,兩根紅辣椒,燉透的雞苗菜芋艿湯,色美味濃,最是下飯。
買一塊豆腐,加一把醃雞苗菜,文火輕熬,這樣燉出的湯,恰似秋日的清風明月,別有一番風味。
貳
炒南瓜子
“下雨天,不要出去玩了,秋雨涼,容易感冒,外婆給你炒瓜子。”
“瓜子在哪裏?”我一下子來了興趣。
外婆笑笑,提醒道:“前幾天吃了南瓜,你忘了?”
秋日裏,外公摘回來幾個金燦燦的老南瓜,剖開,掏出南瓜子,白色的瓜子沾着黃色的瓤,放在淘米籮裏洗乾淨,拿到陽光下曬。
老南瓜切成大塊,一塊一塊貼着鍋邊放了三圈,連着南瓜蒂頭的那一塊放在鐵鍋中央,橙黃一片,怡然自樂,頗有世外桃源的舊民之風。
我就守着外婆家的灶台,聽柴火聲,聞木炭味,看蒸汽升。
“外婆熟了嗎?”
“還沒有,鍋裏的水剛開。”
“外婆熟了嗎?”
“越問越熟不了,不要急,水乾了才熟。”
鍋裏的水漸漸幹了,南瓜的香味越來越濃郁,清香中帶一絲焦香,南瓜熟了!
南瓜蒂頭的那一塊,照例是歸我的,它特別甜,特別香。我拿在手裏,邊吹邊吃,喜氣洋洋。
下雨天,炒南瓜子。
鐵鍋裏,倒入粗鹽,不斷翻炒,待到雪白的粗鹽微微發黃,就可以放進瓜子,用小火繼續翻炒,聽到輕微的“噼啪”聲,就立即撤出柴火,用餘温將瓜子焙熟。
外婆將瓜子盛在大碗裏,我迫不及待地掏出幾顆,左手右手倒騰一番,“咔得”用門牙磕開,又脆又香,唯一的遺憾是瓜子肉太薄了。
外婆分出一小碟,放進碗櫥,這是留着給外公下酒的。
四季三餐,相互扶持。行至暮年,更是兩人一心。
叁
帶魚燒蘿蔔絲
那一天,外婆買回來兩支帶魚,銀色的帶魚盤了一個竹籃子,銀光閃閃。
外公一邊埋怨煎帶魚浪費菜油,一邊卻主動去灶前生火。
廚房裏瀰漫着油香和魚香,帶魚是海魚,天然帶着鹹味,這油裏一煎,焦香味格外誘人。
煎得兩面金黃,再加葱花、薑末、鹽、醬油,煮透裝盤,趁熱吃,魚肉雪白,厚實豐腴。
為了能多吃幾餐,外婆在煎帶魚里加入了許多蘿蔔絲,一盤帶魚成了一大碗。現在想來,帶魚燒蘿蔔絲有一種暖意融融的家常風味,是最能體現真實味道的草根美食。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外婆樸實而智慧地善待食物,日子再艱難,也要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柴火,在灶頭裏噼啪,
日子,在廚房中流淌,
人情,在煙火裏滋長,
外婆,在秋日的廚房。
主播説
外婆的廚房我也有幸進去過
每次進去心很温暖、安靜
廚房出來的菜
色彩不多、樣式很簡單
怎麼形容呢——
請聽完今天我配的歌曲
《yesterday once more》
分割線
看了這篇文章的你
右下角點個“在看”,可好?
歡迎入羣
一、“熱愛2020”羣(羣友自己決定一個喜歡的項目,每天堅持並在羣裏打卡),目前84人。
二、“思維訓練營”羣,目前90人。
三、“每天耕田”(每天寫作)羣,目前78人,羣裏要求所有的人每天堅持寫作並打卡,還有文壇大咖隨時指導,你來不?
四、“進一寸的歡喜”(英語學習)羣,目前130人。
五、“野蠻人之家”(運動健身)羣,目前34人。
作者介紹
管見:
高級編輯
中國網錢江潮評特約評論員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户端特約評論員
浙江省電視藝術傑出貢獻獎獲得者
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