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人都不好了! 美團外賣小哥偷吃菜品還吐回餐盒
近日,有網友在脈脈職場平台上匿名發帖稱,一名美團外賣送餐員在送餐途中私自打開客人飯菜,吃了兩口又吐在餐盒內,隨後竟還正常派送。帖子一出,外賣安全問題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在深入調查後發現,在外賣配送環節中,暴露出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小覷。
偷吃飯菜吐回餐盒
記者從網友發佈的視頻中看到,事發時為10月21日凌晨0時50分許。這名穿戴美團外賣制服和頭盔的外賣小哥,進入電梯後接連按下數層樓,隨後迅速蹲下身來,麻利地解開手中的塑料袋,取出筷子,嘗起了飯菜。更令人震驚的是,吃了幾口後,配送員還將疑似食物殘渣吐回外賣盒內,整個過程持續了約一分鐘左右。隨後,他若無其事地將塑料袋紮好,大大方方地走出電梯。
帖子一出,輿論譁然。眾網友紛紛譴責外賣小哥沒有公德心。“這小子是有多餓,你不知道電梯都有監控嗎?”也有網友將矛頭指向整個外賣行業的機制和職業道德。“試想,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如果從業者缺乏職業素養,行業缺少監控監管,那它能健康麼?能對消費者負責麼?”
饞嘴小哥不在少數
記者深入調查後發現,不少曾經做過外賣配送員的網友發帖“自曝”,稱自己也曾幹過類似的事情。“哎,我吃過雞排和甘蔗,我喜歡麻辣味的雞排。”“喝過奶茶,當時太渴了沒忍住。” “送顧客的飲料,我拿走了……”看到這些評論,有網友直言“觸目驚心”,“整個人都不好了”。
記者注意到,根據不少“自曝帖”的內容,有的配送員“偷吃”是因為太餓,有的是“手頭不寬裕“,還有的是來不及吃飯,偷幾口客人的飯墊肚子。
法律法規存有空白
今年 9月1日,《外賣配送服務規範》正式實施。《規範》明確規定,外賣配送機構應具備企業法人資質,且具有固定辦公場所和規模化的配送隊伍,同時配送箱、配送車和頭盔等也應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並要求配送人員宜年滿18週歲,且應對配送人員進行身份審核。不過,從餐廳廚房到顧客餐桌,在這最為重要的配送一“環”,卻出現了法律的“真空地帶”。
對此,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曉鵬律師坦言,發生類似的事件,同目前立法和監管的缺失不無關係。“如今,外賣行業悄然興起。我認為,完善立法,無論是對防範公共安全,提升客户滿意度,還是保護商業模式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監管部門來説,也應敦促平台,做好防範措施、強化監管,讓產業安全、有序發展。”
一句開除難掩隱患
10月26日下午,美團對外公佈調查結果:涉事配送員已經找到,並已被辭退。同時,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已向用户致歉並取得了諒解。今天上午,記者致電美團外賣,欲瞭解事件後續詳情。客服人員記錄後表示會回覆,不過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事件並不只發生在美團外賣一家平台上。近年來,許多外賣平台均被曝出過外賣員偷吃客户餐食,有的甚至還當街“試吃”。
有網友質疑,每每發生這樣的事情,外賣平台的回應,無外乎“辭退”配送員了事。“一句‘開除’,很難讓大眾信服。員工是開除了,問題也解決了麼?如果配送員吃過的餐品,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又將如何認定責任呢?”
人防技防堵住漏洞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許多環節確實處於“無序”狀態。不過,部分平台已開始做起了有益的嘗試。從人防到技防,堵住配送一環的漏洞。第一是加強教育培訓,包括配送安全、配送服務流程及技巧、配送異常處理等,規範配送員的行為規範;第二是抬高准入門檻,如查實有嚴重交通違規或暴力犯罪記錄,則不得加入送餐隊伍;第三是提升“技術含量“。目前,就有外賣平台開始使用餐品包裝封籤。封籤採用特殊材料製成,如遇到外力撕毀,將留下永久性痕跡,用户可憑此確認自己的餐品在配送過程中是否原封不動,杜絕人為或意外因素的食品污染;第四是鎖定行為軌跡。有網友建議在頭盔裏安裝攝像頭,全程監控配送員的“一言一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漂流的盡頭”:勞動換財富很平等,我一直都沒有覺得這些人辛苦
網友“珠海用户66xxxx658”:老子曾經用美團預定温泉,因為有事沒去,400多塊就扣了,沒有退還,從那時起我就知道美團就是個流氓,垃圾。那時起老子就再也不想看到這垃圾美團。
網友“中山用户66xxxx658”:敢對外賣小哥不敬,下次給你們放泄藥
網友“望梅止渴”:從來不點外賣,都是去店裏吃
網友“大口大口喘”:完善索賠法律這樣的罰它五十萬判三年
網友“泊客鄂狼”:都是你們逼的!老是給差評、投訴!一個差評一天白乾了!一個美團大眾點評把吃飯的人養成大爺心態了!給商家和騎手帶來的傷害很大的!到最後還是消費者遭殃!惡意差評就是這樣治你!讓你裝逼!快遞、外賣都那麼辛苦為你服務!你的不愉快轉嫁別人!這就是後果!我做廚師的,看到外賣小哥每天垂頭喪氣的掙不到錢被扣得房租都交不上!心裏好酸!
網友“한성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食物都不能用來害人,切記!
網友“百萬富翁老闆”:幸好我從來不叫外賣
網友“零度還是水”:這是外賣開的一劑良方好
網友“南昌用户66xxxx658”:。其他我不知道。反正我暑假做過餓了嗎騎手。這個看人的吧。對得起自己良心就好了。都這樣。你以後外賣也被別人這樣你開心嗎
10月9日消息,智能新零售公司美味生活宣佈獲得近3000萬元A1輪融資,由經緯創投領投,水滴公司(旗下業務: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點亮基金等天使投資方繼續跟投。美味生活的A1輪融資後,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將出任公司業務顧問。
本次融資完成後,美味生活將在全品類供應鏈、智能設備研發和跨領域合作等方面持續投入,加速擴大業務規模,建立核心壁壘。也會協助水滴公司旗下的水滴保、水滴互助、水滴籌三大業務普及全民保險與醫療資金保障方面進行進一步探索。
對於此輪融資,美味生活創始人兼CEO周顯軍表示:“感謝水滴公司、經緯創投、點亮基金等投資人,我們也會加速完成A2輪,做到更好的業績回報大家。每當看到清晨還有深夜都有人在售貨機購買食品,為一天的奮鬥補充能量時,就覺得我們在做一件很有社會價值的事情。未來三年智能新零售發展潛力巨大,交易訂單規模將超過單日5000萬單。美味生活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綜合智能售貨機平台。”
美味生活是一家無人零售綜合解決方案平台,為B2B2C平台模式,自主研發並運營鮮食自動售貨機、水果生鮮自動售貨機、零食飲品自動售貨機,佈置多場景、售賣多品類,滿足消費者複雜多樣的需求,打造新零售線下新入口。據悉,其目前已在全國10個城市如北上廣深杭的核心商圈,完成數千個點位的鋪設,合作企業包括國美在線、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紛享銷客等。
據悉,美味生活平台免費入駐50人以上公司,並提供一些試吃的代金券作為福利。對於業內通病的盈利問題,周顯軍表示:“行業當前都是虧損的。當我們到達一定規模時,將實現盈利,目前我們的運營效率是比同類公司高不少的,有的公司在盲目砸錢搶規模。盈利問題今年暫時還沒考慮。”總體而言與同行相比,他認為美味生活的優勢一方面在於自動售貨機的研發能力,目前已自主研發3款自動售貨機;另一方面在於鮮食供應鏈,目前鮮食訂單在自動售貨機同行中名列前茅。智能售貨機的日使用頻次在2-3次不等,餐飲售貨機主要是解決即時快捷的需求,未來可以通過產品銷售和品牌廣告獲得利潤,一般10個月左右可以回本。
據瞭解,美味生活CEO周顯軍原為美團外賣東南三省區域經理,管理超500人線下運營團隊,曾是美團最年輕的90後區域經理。2010年參與創辦中國最大的大學城餐飲團購網站—青團網,2014年周顯軍被美團點評總裁王慧文與時任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現水滴籌與水滴互助CEO沈鵬挖掘。在美團外賣不斷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他有了做自動售貨設備售賣吃喝產品的想法。基於出身美團點評和多名互聯網高管的資方配置,這對於美味生活品牌的提高和規模擴大上有一定幫助。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説:“智能零售設備不僅僅可以售賣零食和簡餐,相信未來還可以高效的銷售金融產品,智能零售設備將會成為新一代互聯網公司的必爭線下入口,因為誰離用户更近,誰就更可能爭奪到更多用户消費行為的投票。今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零售模式的爆發期,美味生活不僅是今年國內誕生的第一批智能零售服務供應商,在執行力方面也屬於行業第一梯隊,充分體現了90後年輕團隊的優勢,水滴公司很榮幸能夠成為美味生活的天使投資人並能夠持續跟投。”
關於水滴公司與創始人沈鵬
沈鵬在大學未畢業時就加入了美團創業團隊,歷任大區經理、業務發展總監等崗位,親身經歷“百團大戰”並在其中收穫了豐富的商業知識和戰鬥經驗。後作為美團外賣全國業務負責人,率領美團外賣在兩年時間裏取得了日訂單超過400萬單,單日交易額破億的成績。2016年4月沈鵬離開美團點評,懷揣着公益初心創立了水滴公司。水滴公司致力於為廣大人民羣眾高效地提供醫療資金,旗下有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大業務,各業務相輔相成,共同完善人民大眾的醫療保障體系。
沈鵬曾入選2017福布斯30Under30亞洲領袖榜、胡潤30位30歲以下創業領袖榜、2017年創業邦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2017福布斯30Under30中國領袖榜,得到眾多權威機構的認可。
水滴互助是一個互幫互助的社羣,所有會員通過“一人患病,眾人均攤”的互助規則共同抵禦癌症和意外等風險。截至當前,已有超過450萬人加入水滴互助,累積幫助了156個會員,均攤的互助醫療金總額近1800萬元。
水滴保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的互聯網保險優選平台,水滴保以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聯合中國平安、泰康在線、安心保險、安聯保險、眾安保險等數十家保險公司,為用户精選最優保險產品,滿足用户多元化深層次的保障需求,真正讓用户省時、省心、省力,目前月保費流水已超百萬。
水滴籌是為緊缺醫療資金的用户推出了免費大病籌款工具。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水滴籌現已成為國內增速最快的大病籌款平台,並開創了整個行業0手續費的風潮。目前已有6萬多人通過水滴籌籌集了十多億醫療資金,超過5000萬人次參與捐款,水滴籌在公益領域的貢獻也受到了民政部指導《公益時報》編纂的第十四屆中國慈善榜的認可,給予水滴籌“年度十大慈善項目”稱號。
(2017-10-09)
隨着網絡訂餐越來越便捷,外賣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餐方式,甚至有網友稱外賣為“夏日四大救命恩人之一”。
外賣的江湖從來都不平靜!
8月24日,餓了麼宣佈合併百度外賣;9月份,有消息稱美團即將拿到至少3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巧合的是,同一天,也有消息爆料,滴滴正在考慮投資餓了麼,金額可能在20億美金左右,不過這兩件事都有待證實;10月16日,餓了麼宣佈正式接入支付寶外賣服務線上運營,在全國範圍內,支付寶App首頁應用中的“外賣”切換為“餓了麼外賣”,餓了麼成為支付寶原生首頁界面11個默認應用之一。
目前,外賣行業“三國殺”的遊戲已然演變為“二人轉”的戲碼。隨着外賣廣闊的前景和經濟價值,未來外賣市場是雙雄繼續對峙還是有新玩家入局呢?或許,新一輪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前景可期 今年將超2000億元
自2013年以來,我國在線訂餐市場保持高速增長,2016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3.6萬億,年增速10.8%;2017年上半年外賣用户規模達2.95億,較2016年底增加8678萬,增長率達到41.6%,預計2017年中國外賣市場用户將突破3億,交易額達到2045.6億元,到2020外賣用户滲透率達到80%,用户規模達到6億,可突破7000億。
有報告分析,超過4成用户表示每週點外賣3次以上,超過3成用户週末仍然經常叫外賣,接近6成受訪用户使用外賣軟件訂早餐、下午茶和宵夜,外賣就餐已經成為常規方式之一。種種數據表明,外賣輻射範圍越來越廣,用户需求多樣化發展,平台覆蓋全品類,未來市場規模巨大。
下半場玩法升級
競爭日益激烈,外賣市場從最初大大小小平台演變成三足鼎立到兩強爭霸的格局。
我們先來看看市場上的幾組數據:
據美團外賣提供的一份來自Trustdata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市場份額(交易額)美團外賣以45.2%領跑,餓了麼併購百度外賣後份額為42.7%,還是低於美團。
然而,餓了麼也提供了一組來自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外賣市場份額中,餓了麼以41.7%保持領先,美團外賣以41%緊隨其後。
其他調查顯示:根據BigData對2017年第一季度外賣交易量的研究,餓了麼加上百度外賣份額共佔據了53.8%的市場份額,美團外賣緊隨其後,佔據33%。
從數據上來看,誰才是市場份額的第一,眾説紛紜,餓了麼和美團更是一致將自己定位為外賣行業第一的位置。
餓了麼合併百度外賣後,兩大平台優勢互補,整合各自在交易、配送等領域的資源,繼續發揮以往“品質外賣”的獨特品牌優勢,鞏固新平台的領先地位。
美團也不甘落後,目前擁有近6億用户,移動端月活躍用户超1.5億,全國覆蓋2800個市縣、有450萬商户,利用集團多平台流量優勢,為外賣輸送業務,力圖用技術甩掉燒錢的拉客模式。
上半場,各大平台拉開了一場補貼大戰,每次點外賣你是不是會去選擇減滿的店家,正所謂,無滿減,不外賣。
如今,外賣大戰已經到了下半場,整個市場接近天花板,消費升級,一線城市外賣率先發展,二三線城市潛力巨大,除了補貼之外,升級玩法才是搶佔市場,找到增長點的關鍵。
● 外賣,大家首先關注的肯定是食物本身,乾淨的食物更受用户青睞。對此,平台需加大對商家質量的管控,嚴打黑作坊,讓用户吃的更放心。
● 其次就是配送速度,”即時配送“是外賣平台進軍商超的基石,物流配送是決戰下半場的關鍵性因素,配送速度快、服務品質高直接影響了用户的忠實度。
● 最後是拓展新業務,在傳統餐飲服務之外,逐漸擴充到生活用品等相對低頻的品類,讓消費者真正做到不用出門就可以逛超市。
● 還有一點就是大數據和技術支撐了。外賣平台將消費者消費行為、支付方式等全部聯繫起來,利用這些大數據為用户畫像,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你丟掉的外賣餐盒去哪兒了?
外賣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環保問題。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的一篇文章《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闡述着外賣行業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一時間,外賣平台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按照外賣平台全國日訂單量2000萬單左右來算,每單外賣使用1個塑料袋、2個外賣餐盒、1雙一次性筷子,則每天消耗2000多萬個塑料袋、4000多萬個外賣餐盒,以及2000多萬雙一次性筷子。
這樣大家看着可能沒感覺,我們用個更形象的表達方式:每天所產生的外賣垃圾可以從地球到國際空間站轉3個半來回,一天消耗的塑料袋可鋪滿168個足球場。
那麼,這些外賣餐盒到底去哪裏了呢?
外賣行業中使用的一次性餐盒多為PP(聚丙烯)材質,不適合回收,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燒或填埋。由於PP(聚丙烯)不含增塑劑和氯離子,焚燒是不會產生多氯聯苯等有毒氣體的,也不產生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微量石油烴焦化物對爐體運行也不產生影響。所以,把塑料污染全部歸結為外賣產生的垃圾就有點一葉障目,畢竟其它行業也會產生污染,如廢舊的手機電池,一塊廢電池可以污染6萬升水,相當於3個標準游泳池。
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人們對外賣餐盒處理不當自然會引起一定污染,但同時它也創造了不菲的經濟價值,每天大量的訂單就可以創造150萬騎手的就業機會,為大家奔波在就餐路上節省約1980年的時間。
只能説,環保問題,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留言,謝謝!@今日話題
(2017-10-19)
隨着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搭配着一次性餐具的快餐便捷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就因為一次性餐具,外賣平台最近攤上事兒了。近日,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下簡稱“重慶綠聯會”)將“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外賣”的主體公司告上法庭,對於外賣餐盒造成的環境負擔,要求三家企業承擔一定的治理責任或者承擔相應的費用。對於這件在很多市民眼中的稀奇事兒,本報記者專程連線重慶綠聯會有關負責人及負責此次訴訟的原告律師,探尋真相。
“一根筷子”引發的訴訟
接過記者電話的是一個年輕的聲音,通過電話,記者得知這位女孩名叫安妮。只有23歲的她,是此次外賣平台訴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大學畢業後,原本就學習環境工程的安妮選擇了綠聯會這樣一份公益事業。“可能與專業有關吧,上學的時候,我就覺得環境保護非常的重要,有機會就去參加環保志願者活動。後來加入綠聯會之後,感覺每天都很充實,因為我們真的是把環保當成是一種事業來做。”
談及此次外賣平台訴訟案件,安妮説:“自從外賣平台火起來之後,大量的一次性餐具流入市場,很多消費者並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吃完後就把嶄新的甚至是沒開封的一次性筷子直接丟進了垃圾桶,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我們不反對消費者使用一次性餐具,但是反對這樣一種‘被贈送’之後的浪費。我們有時也叫外賣,但我們一般都會自備餐具,並特意備註上不用附送餐具。”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外賣行業的興起不僅增加了就業,也方便了市民,但是一次性餐具的濫用的確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此次外賣平台訴訟案件的原告代理律師張守純坦言,他自己也曾是一名環保志願者,之所以接下這個案子,也是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能夠促使平台商家做出改變,同時促進國家有關職能部門能夠跟進法律法規的制定。
社會輿論難分伯仲
對於這場訴訟,社會輿論一片譁然,支持者對這種環保新建議積極點贊,反對者則滿腹怨言,生怕損害了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益。
網友“心靈捕手”認為:“外賣,快餐,快遞等等垃圾,現在量越來越大,是該引起重視了!”網友菩提一葉説:“點外賣的,建議自備筷子,可以節約很多資源。”
網友“愛上天使的貓夢之小城”説:“不用一次性餐具,難道讓快遞抗個案板把陶瓷餐具抗出來送嗎,等吃完了再回收,路上恐怕會比較壯觀。”網友King説:“真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的麼,我看未必!我現在兼職送送外賣,親身經歷,有客户,因為商家忘記放餐具,和商家鬧彆扭,退錢讓他自己去買還不行,一定讓商家送一雙筷子給他!”網友“木山”説:“以前説塑料袋被起訴污染,然後超市就開始開開心心堂而皇之對塑料袋收費,看樣子這下外賣平台又要堂而皇之賣筷子了。”
也有網友還給出了主意,網友“口水多過茶”説:“技術上很容易解決,下單的時候彈窗一下,免一次性餐具,立減幾毛,這樣很多人如果在家,估計都會選擇免餐具吧。”
對於此次訴訟事件,部分濟南市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一家動漫公司工作的小王表示:“有時候多要的筷子,沒用也是浪費,這樣本來可以不用筷子的消費者就可以不用了。”
“我們也看到不少網友的議論,但是我們要聲明的是,我們並非譁眾取寵,而是希望通過這件事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有壓力我們也有動力,當然更有信心。”安妮説。
環保黑鍋該誰背?
據瞭解,被起訴的外賣平台已經相繼做出了改變,例如,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已經可以在訂購外賣時選擇“0餐具”。此外,8月31日,美團外賣宣佈將啓動“青山計劃”,並設立“首席環保官”,以推進外賣行業環保問題的解決。但是,重慶綠聯會對於三大平台的訴訟步伐並沒有停止。
“原告方還將請求判令被告對已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修復或承擔修復費用。但究竟應承擔多少賠償數額,量化是難點,我們還要徵求專家意見,尋找量化的辦法,進行大範圍的估算。”張守純表示,他們提起訴訟的依據主要是新環保法和“限塑令”,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原告方認為,外賣平台顯然侵犯了用户綠色消費的自主選擇權。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丁巖林認為:“外賣平台沒有執行國家早就實行的限塑令,本身就應該受到行政處罰。關鍵是污染到底是誰造成的?此案應更強調消費者享有的知情權、選擇權和避免損害的權利。環境法的原則是污染者來承擔,但污染如何來確定,污染者是不是就是平台?這個在實踐中還是有爭議的。這個案子從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侵犯來起訴,可能更合適。”
有業內人士認為,綠色環保志願者組織起訴外賣公司,意義大於結果。餐盒垃圾成災,外賣企業有責任。但板子只打在外賣企業身上,顯然也有失偏頗。店家只管做、平台只管賣、小哥只管送、訂餐者吃完就往垃圾桶裏扔。白色污染成了誰都不管的問題,有悖的是“誰收益,誰付費”原則。外賣商家、平台和消費者都應該為外賣垃圾處理買單,補償回收利用需要的成本費用。
(2017-10-01)
國慶期間,河南濮陽的張女士帶着75歲的父親來南京旅遊,走在路上,就被美團外賣小哥給撞成了重傷,幾天下來,醫療費花去了好幾萬,但肇事者和美團外賣目前只掏了一萬多。張女士請記者幫他們維權。
[國慶來南京旅遊 75歲老人被撞骨折]
10月3號,南京下着雨,張女士一家從升州路步行去旅館,沒想到一輛美團外賣電動車從身後撞了上來。
被撞倒後,老人被緊急送往醫院,被診斷為右髖骨骨折。經過交警鑑定,美團外賣小夥負全部責任。在醫院住了幾天後,老人的病情逐步得到了控制,一家人也因此花了不少錢。張女士説,現在已經花了4萬5,醫院還讓他們隨時準備錢。
[美團承諾不推脱 肇事人員已被停職]
目前,肇事的外賣小哥和美團外賣一共給予了老人1.2萬元的賠償。今天上午,記者陪同張女士一家人來到了肇事方所供職的美團南京公司。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不會推脱後續賠償問題。
美團公司方面介紹,他們給每個外賣員都購買了保險。除了進行相應賠償外,肇事的外賣人員也被公司暫時停職了。
[送餐傷人頻發生南京醖釀管控措施]
法律界人士認為,外賣送餐員撞傷人,外賣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除醫療費用外,還要賠償傷者的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
據瞭解,僅2017年上半年,南京就發生了3242起涉及外賣騎手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天多達18起。事故頻發,除了外賣小哥安全意識不足之外,外賣平台派單考核機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事故頻發,今年9月,南京交警邀請美團、餓了麼等多家企業進行了會診。目前,南京正在醖釀出台《加強外賣送餐電動自行車管理的若干措施》。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忱 楊文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阿楠德隆”:現在南京行人和電動車基本都比較規矩的。就是這些外賣騎手,闖紅燈,逆行,不看路還刷手機。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才是偶然的。
(2017-10-12)
繼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之後,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龍頭之爭正式開始。正當實體餐飲商家計劃把美食佈局於線上線下,微信餐飲小程序的紅利風生水起,逐漸橫掃消費者的視線。
夏日葵電商小編留意到,外賣訂餐小程序的苗頭是洋快餐肯德基自助點餐燃起的,藉着不需要排隊的勢頭,給消費者提供了線上點餐更優惠的餐飲服務。只是,不需要排隊真的意味着省時嗎?在工作日的中午,肯德基排隊人流最多的時候,小編和同事嘗試了一把自助點餐小程序,手機登錄後便是愉快的選餐。十分鐘過去了,待我們選餐完畢抬頭一看,排隊隊伍已不見人影,只剩下部分等待餐齊的食客。
不過,網上訂餐小程序的便利前景廣闊,更體現在社羣化傳播上。拿美團外賣來説,CEO王興帶領的團隊憑着分享紅包、消費者評價騎手和商家、電商零售的方式來傳播加大美團外賣的使用率,此外,好友去哪和消費者評價的運營底下,是王興帶領美團外賣走向“社羣化”運營道路。
夏日葵電商小編觀察,大部分點外賣的消費者都是年輕“吃貨”羣體,餐飲的社羣不止體現在王興的美團外賣上,微信羣組上也淋漓盡致。類似“美食交流羣”、“珠海吃貨羣”、“烘焙分享羣”的羣組逐年增加,和新媒體培訓領域的羣組不同,微信餐飲社羣的內容開始走向一條自運營道路,馬斯洛需求層次是以温飽為最基本的需求。取之用户,用之用户的社羣理念在餐飲領域經營得可謂不亦樂乎,這也難怪為什麼美團外賣CEO王興説,社羣化傳播的信息最火熱。
小編大膽假設,餐飲實體門店若計劃增強用户粘性,還得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出發——即社羣化運營+新興的微信餐飲小程序。門店管理、移動支付、預訂點餐、美食社羣等餐飲優勢是微信的餐飲小程序為現代餐飲商家提供的優質服務,而優質的微信餐飲小程序,則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技術團隊了。
(2017-10-18)
小陳加入美團當外賣騎手有一年多了,雖然當騎手的工資是不錯,但是風裏來雨裏去的,辛苦不用多説,還經常遇到一些奇葩的客户,不好應付,但客户是上帝,他們的要求必須儘量滿足,得罪不起。前幾天小陳送餐品到KTV給客户,完了之後小陳轉身要走,但是客户要小陳先唱一首來助興,不然不給五星好評。
小陳的最大愛好就是唱歌,並且在朋友裏面還是名聲大噪的實力唱將,要是在上班時間答應留下給客户唱歌還有些為難 ,好在小陳送完這單就可以下班,便爽快答應奉陪。
小陳接過麥克風便氣度從容放聲唱起來,哇塞!這一唱簡直就是張宇附身了,藝驚四座。
@向左向右:有這唱功還送外賣,大材小用了
@風風火火:我也是騎手,上個月送餐被車撞了,保險買了,理賠麻煩囉嗦得要死,想想我們這行也是拿命混飯吃
@殺馬特:建議這兄弟去參加選秀,沒準一夜爆紅。
@紅玫瑰:草根歌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聰少”:明顯沒有去掉伴嘛,這是原唱
網友“胸懷宇宙的孫連成”:卧虎藏龍,沒有好平台,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2017-10-25)
美團、餓了麼這對“歡喜冤家”,這回都將目光瞄準線下,重金開闢第二戰場,兩家越鬥越厲害。不過打架歸打架,可別耽誤了送我們的外賣啊。
近日,由美團參與投資的猩便利6家門店在上海同時試營業。與此同時,餓了麼無人值守貨架項目“e點便利”也正式啓動。就在大家為美團外賣與餓了麼的線上市場之爭紛紛“站隊”時,雙方的“戰火”已經悄悄地波及線下,雙雙開始了線下實體便利店的佈局。
在局外人看來,雙方背後都有很強的資金力量,但一方要用資金打敗另一方,短時間內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探索和佈局更多的模式,搶先入局,才能制勝。此次,雙方都將目光瞄準線下便利店的零售模式,又有什麼用意?
美團的猩便利和餓了麼的e點便利
目前,美團投資的便利店,與餓了麼的e點便利都處於試運營狀態,雙方均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以上海為先試點,猩便利採用“互聯網APP+多人值守”店面模式,餓了麼則以提供“無人值守貨架”形式入局。
美團的“猩便利”門店
9月26日,猩便利6家門店在上海同時試營業。以“智能手機掃碼購物+多人值守”的模式,據相關媒體報道,店內購物能夠實現全程自助手機掃碼購物,相比於傳統的便利店,猩便利商品品類更加豐富、產品也更大差異化,商品價格跨度大,購買模式新穎。所售商品包括便當、三明治、關東煮等熟食,鮮食佔比接近40%。除此之外也有日常酒水飲料、日用品等。店內還佈局了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圖書等,提高用户粘性。
據瞭解,猩便利計劃在上海開出40-50家門店。明年將走出上海市場。此前,猩便利宣佈獲得超1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在投資機構中,美團點評創始人張濤、王興、葉樹蕻、王慧文等都在其中。
作為美團的另一對手,餓了麼也不甘示弱。據相關媒體報道,由餓了麼近期組建的線下項目“e點便利”在上海試點正式啓動,此前,餓了麼推出了線上便利店品牌 "e 點便利 "據透露,e點便利主要提供小型貨架和冰箱的安裝、各種食品飲料的鋪貨補貨、定期維護、售後服務、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屬於無人值守貨架項目,商品在價格上低於市場價。這也被業內認為是餓了麼正式入局新零售。
餓了麼的“e點便利”
流量+配送,外賣平台入局便利店更有優勢
美團外賣、餓了麼是一個高效率運轉的平台,取餐、送餐、商户、配送,這些看似都與線下傳統的實體便利店不搭邊,但從目前的運營模式來看,外賣平台入局線下應該説是最順其自然的,也是最有優勢的。
餓了麼與美團入局的便利店與傳統便利店不同。首先,便利店是接入互聯網的線上線下模式,採用無人值守貨架模式,用户自助選購,可全程在手機掃碼購物、買單,由配送員鋪貨、配送等。這種購物方式,與外賣平台端購物流程相同,只是將線上虛擬的購物模式轉移到線下,核心依然是線上下單、選購、配送的模式。因此,對於外賣平台來説,已經熟悉了線上購物模式的用户,消費習慣已經形成,無需進行消費再教育。
其次,外賣平台進入線下便利店模式,在供應鏈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在產品上,能夠利用外賣平台的熟食、生鮮、零食、日用品等商品,滿足便利店的日常供給;
在配送方面,高頻次的外賣配送,練就了平台行動力極強的地面配送團隊,可及時為無人貨架配送和週轉;
在資金方面,雙方都贏得了行業內巨頭的站隊,資金都不可小覷,餓了麼融入阿里生態圈,有更多的入口流量和線下商家資源,美團外賣依靠美團和大眾點評的用户粘度,鏈接商户,加之騰訊的支持。
線下佈局戰,美團餓了麼新零售誰領先?
自餓了麼與百度外賣合併後,在外賣行業中,餓了麼與美團的市場份額勢均力敵,然而市場的競爭是流量的爭奪,那麼二者為何都選擇切入線下便利店?
首先,要想獲取線下流量,必須要尋求直接接觸用户的渠道,而用户平時購買的高頻次的剛需商品是最好的切入點,因此,便利店就成為線下流量獲取,留住用户的方式。尤其是便利店的零食、鮮食、酒水飲料等快消品。因此,入局便利店是最好的線下流量爭奪方式。也是未來新零售佈局的重點。
今年8月,餓了麼宣佈合併百度外賣。
事實上,美團外賣與餓了麼早已不是單純的餐飲外賣平台,平台已經涵蓋了下午茶、零食、日用品等多種品類。已與線下的商超、便利店進行了多種方式的合作,在新零售方面已經有了實踐。
2017年,大型連鎖綜合超市大潤發入駐美團外賣,覆蓋132個城市,樂天瑪特,歐尚,卜蜂蓮花,麥德龍,杭州世紀聯華,新華都購物也已經上線美團外賣。美團外賣APP上出售的商品包括蔬菜水果、零食、日用品等,基本涵蓋了商超線下門店所有品類。
2016年“新美大”獲得了來自華潤旗下華潤創業聯和基金的戰略投資,華潤旗下的華潤萬家、蘇果超市、便利店以及太平洋咖啡、華潤堂等上萬家線下零售門店都將集體“搬入”美團外賣。雙方表示,把華潤旗下的數千家零售門店,深度結合美團-大眾點評的技術、數據與運營能力,通過遍佈全國的地推和配送團隊,共同探索“互聯網+零售”的新業態。
餓了麼在與百度外賣合併後,也迫不及待地將百度外賣的零售業務進行整合,百度外賣零售渠道團隊和醫療健康業務團隊融合至集團新零售BU。此前,餓了麼也與Today、上蔬永輝、屈臣氏、7-Eleven等4家便利店達成合作,Today在武漢的150家門店、上蔬永輝在上海的15家門店、屈臣氏在廣州的84家門店、7-Eleven在重慶的34家門店紛紛在餓了麼平台上線。
雖然外賣平台在線下新零售的業務有所接觸,但此次,雙方親自投資和佈局的線下新零售能否有所突破,未來美團與餓了麼線下比拼誰更勝一籌?
目前,雙方表示都在試水新零售,但外賣平台的入局,有先天的優勢,這種模式被很多人看好。餓了麼背靠阿里這棵大樹,融入阿里生態圈,未來不排除與馬雲線下新零售佈局的相融合。而美團外賣依靠外賣和點評業務,鏈接更多上游商家,背後也不斷有大佬的支持。線上PK難分勝負,那麼線下新零售之戰又如何呢?
(2017-10-11)
在《社區新零售》這本書中探討過一個問題,當我們在探討社區新零售時,是否考慮過外賣平台在其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如今的外賣已經不僅僅經營餐飲,也包含了商超便利的配送,外賣平台若向商超便利類目擴張,對其他社區經營者是個不小的挑戰。
若“社區新零售”只是買得到、送的到,那外賣也可以解決
當我們談論社區新零售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將零食飲料、日化百貨、生鮮水果賣給社區業主,而當我們談論外賣時,想到的是購買餐飲填飽肚子。雖然社區新零售與外賣的主營方向不同,但二者之間的區隔門檻越來越模糊,外賣平台已經開始接入商超便利板塊,成為社區新零售的參與者之一。
如果從場景角度考慮,社區是一個終端消費場景,而以餐飲為主的外賣只是裏面的經營項之一;但如果從交易過程來看,零售無非是“買賣”,外賣平台本身具有強大的“買賣”能力,在其上接入社區便利店常見的零食飲料、日化百貨也屬正常的市場擴張行為。
所以,這裏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思考“社區新零售”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從線上端考慮,若社區新零售只重視線上的“買”和線下的“送”這兩件事,那完全是外賣平台擅長乾的事情。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外賣流量入口,以及完備的配送團隊,其他社區新零售參與者很難與外賣平台競爭,甚至會被外賣平台反噬。
嚴重點説,從購買便利店產品的便捷性和配送的時效性,如今沒有任何一家便利店能與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相抗衡,社區終端的消費流量入口已經被兩大外賣平台壟斷了,其他愛鮮蜂、閃電購等社區便利店平台可以勉強存活,但已沒有機會達到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量級。
從社區001開始就已經表明,純粹的線上社區零售業務的生意並不好做,在線上購物用户有很多選擇,而社區消費單量也不是一個爆炸式的存量市場,需要運營平台一點一點去引導挖掘這個增量市場,這個過程熬死了社區001,熬垮了愛鮮蜂,以“養流量”的方式,經營即時性消費的社區市場,成本實在太大了。
“以單養單”,外賣平台發展社區零售業務要比其他人更容易
這兩年垂直的社區便利店平台出現了不少,其中以社區001、愛鮮蜂、閃電購最具代表性,但這三家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過,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社區消費市場的高頻可持續的流量不足,而他們又不具備足夠的燒錢補貼“養流量”的資本。
“養流量”其實就是養用户,當你的用户來了之後,你要有辦法留住他,而且還需要刺激他頻繁的使用你的產品,這樣才能維持發展。可從實際效果來看,社區便利店平台養流量的能力要比外賣平台差很多,而且外賣平台在社區市場“養流量”的工作並不是蓄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結果。
第一,外賣APP使用場景要變便利店APP多,無論是在家還在公司都可以使用;第二,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分別握有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大超級流量入口;第三,外賣平台本身已經具備了強大日常單量;第四,外賣平台已經發展了完備的終端配送團隊。所以,對於外賣平台拓展社區消費市場,其已不需要“養流量”,完全可以做到“以單養單”的健康發展。
“以單養單”也很好理解,雖然社區不是最大的外賣市場,比不上辦公區和校園市場,但社區仍然是外賣的重要消費場景之一,而且也能帶來穩定單量。也就是説,外賣平台完全可以憑藉常規的餐飲外賣來維持正常的運營,包括線上平台和線下配送,已經形成了成本邊際遞減的規模效應。
對外賣平台來講,拓展社區商超消費需求,是錦上添花的增量市場,他們可以以常規餐飲外賣服務來培育社區新零售其他的消費需求。所以,從這一點上,外賣平台去拓展社區商超便利市場要比其他垂直社區便利店平台更有競爭力。
掌握了線上消費流量入口,外賣平台會否壟斷社區新零售?
雖然外賣平台的重心暫時還不在社區新零售市場,但作為行業從業者就不得不做好提前準備。如果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坐實了對社區消費流量的壟斷,那其他競爭對手該如何應對?近期美團新一輪40億美元的融資就有一部分將用於拓展社區零售市場。
其實這是一個挺可怕的問題,與餐飲行業存在的不同店鋪、不同餐品、不同口味的市場特徵不同,社區便利店彼此間是嚴重同質化的競爭關係,如果線上流量被外賣平台壟斷,到時候誰跟外賣平台的關係更緊密,誰就可以被放在最好的推薦位子,獲得更大的單量,而維持這種關係的方式就是給外賣平台更多的扣點收益。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線上的競爭將放大區域的競爭關係,外賣平台不僅有線上下單平台,還有線下配送團隊,其不僅可以與500米範圍內的便利店合作,還可以與3公里內其他便利店合作,外賣平台將放大線上的競爭,甚至會引起便利店彼此間的線上價格戰。
若沒有便利店願與外賣平台合作,外賣平台完全可以進行自營,要知道便利店經營的食品飲料、日化百貨用品是高標類產品,外賣平台只需建立一些覆蓋半徑3公里的社區倉,就可以截留線上的流量。這才是最可怕的,也應該引起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的注意,如果社區新零售市場發展到這個階段,那外賣平台將會直接與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搶市場。
所以,若社區新零售只是買和送,那完全是外賣平台乾的事情,其他競爭對手很難與其競爭,因為流量已經被壟斷。好在,社區消費市場存在的根基並不完全依賴於線上,只不過現在發展到需要由線下向線上轉變的階段,而社區線下市場仍然存在,但對傳統社區便利店而言迫在眉睫的需要學會更多的利用線上工具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線上增量市場固然可喜,線下存量市場才是社區立足根本
線上的發展確實為社區消費帶來了增量市場,例如之前外賣不發達時,若是肚子餓,家裏煮兩個雞蛋也能解決,沒有啤酒,忍忍也就一頓過去了,而現在手機下個單就可以解決。所以説,如果沒有線上的便捷性,很多消費需求是無法轉化的。線上的價值固然明顯,然而社區終歸是一個熟人經濟市場,便利店老闆與社區鄰里的關係很重要,如果沒有情感依託,社區實體店是做不過線上店的。
很多小區都不只有一家便利店或者小超市,當出現競爭者時,做生意就要靠維護老客户的關係了,因為(不考慮租客的話)社區內人羣基本固定,就是做熟人生意,誰家的店能夠與老客户更熟絡,生意自然也就越好。在社區線上市場還未被激發時,線下傳統便利店或是夫妻小超市就是用這種最傳統的方式經營着,而且這種經營方式至今仍然存在。
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我們在選擇到哪個社區小店消費時,潛移默化的會受情感因素影響,感覺跟哪家的老闆更熟悉,哪家的老闆更友好就會選擇到哪家消費。如果都不熟悉,那就看心情了做選擇了,不過即便再不熟悉,像很多現代化便利店一樣,都是店員在經營,與老闆也沒有什麼感情交流,但總會有一家常去的店鋪,作為心理默認的消費首選。
未來當很多便利店同時出現在外賣平台時,消費者仍然會把最熟悉的那家店作為首選,這就是老用户的價值(當然如果別家店鋪有優惠活動另當別論)。所以,社區新零售不僅僅使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了,同時也要強調“服務”和“關係”的重要性,外賣平台可以解決線上的買和送的問題,但提供不了更多直接的生活服務和人文關係,我在《社區新零售》一書中重點討論過這問題。
一個比較好的現象就是,隨着今年初便利蜂的走熱,到之後的無人便利店的爆發,越來越多人開始更加關注線下零售業的變遷發展,同時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改造升級線下門店上,這種態度激活了線下便利店市場的創新積極性,有利於提升社區便利店的服務能力,增加社區線下店在未來的競爭能力。
無論是商區還是社區,新零售終歸需要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社區的線下市場還有非常大的創新空間,例如天貓小店、永輝會員店、物美社區店等,線下社區的價值漸漸被更多的零售商認可並開始大力投入促其發展。
社區新零售未來將是商超-便利店在線上、線下全業態的競爭
在前面《社區新零售:傳統超市危機正在蔓延》、《社區新零售:自己玩,還是跟別人玩?》兩篇系列文章中已經分析過,社區市場將會出現傳統商超、線上商超、連鎖便利店、互聯網便利店激烈競爭的局面,如今外賣平台也有可能會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來,社區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消費市場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文/王利陽 《社區新零售》作者
科技自媒體,社區商業研究者、創業者
微信公號:言區社
(2017-10-24)
很多職業真的是能賺到不少錢,但是也是真心很辛苦,最近我的一個職場朋友跟我説美團外賣員真賺錢啊,一個月工資竟然有1萬多,這個工資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説的確很高,因為現在很多職場朋友的工資還沒有上萬。
但是這些外賣小哥能拿到上萬的工資,因為他們每天過着的都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生活,拿到也被很多人認是理所當然,但是外賣小哥真的可以拿到這麼高的工資嗎?
我那次和一個外賣的小哥交流,我詢問他們是不是真的可以一個月上萬,外賣小哥跟我説有的人的確可以一個月工資上萬,但是很少,他們送一個外賣,會給3塊,5塊,10塊不等的費用,但是如果遭到客户的一個投訴,那就要扣幾十塊錢,而且最倒黴的是有時候經常在半夜接到單子,很多人有吃夜宵的習慣,而且還不能送晚了,一旦晚了,一個差評就讓外賣小哥一天都白工作了!
小編也點過不少外賣,我覺得大多數的外賣員都是很有禮貌的,見了面都會親切的説你好,而且還會説飯菜要趁熱吃哦!也有可能 是因為怕客户給差評的緣故吧!
還有外賣小哥每次送外賣都不是拿一份外賣,而是一次拿着很多人的外賣,對於不熟悉路線的外賣員就很有可能會繞遠路,最後導致送餐時間太晚,而結果就是給個大大的差評!
還有的時候因為商家出餐太慢了,所以送餐的時間根本來不及,但是客户根本不聽你講的話,然後就給你一個差評,一天的工資又白費了!
所以這個行業可以説賺的真是辛苦錢,當外賣員工收到工資的時候都是非常開心的,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是你,你願意去做外賣員工嗎?寫在評論中!
每天定時分享職場故事,職場經驗,職場技巧!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