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盤點古代亡國之君:自殺與被殺

  如果把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的命運做成一張圖表,我們看到的是一條明顯的下滑曲線:雖然偶有波動,但是基本上是越來越慘。

  秦代以前,亡國之君雖然失去了國家,但不會失去尊嚴。商湯俘獲史上第一個亡國之君夏桀之後,將他流放於南巢。在流放地,夏桀身邊還有幾個侍臣陪伴,基本上保持了貴族的生活待遇。和夏桀比起來,商紂王性格比較剛烈,於鹿台之上自焚而死。如果不死,他的下場和夏桀應該一樣,止於被流放而已。周武王嘆息之餘,將紂王的兩個兒子武庚、祿父封為諸侯,讓他們分邦建國。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雖戰亂重重,不斷有諸侯被滅國,但是勝利者對亡國之君一般都以禮相待。就拿著名的吳越恩仇來説,勾踐卧薪嚐膽滅了吳國之後,並沒有想殺掉夫差。他的計劃是遷夫差於越國東部邊陲,封他一百户以養老。倒是夫差自己羞愧難當,自殺而死。

  之所以如此優待,是貴族政治的風度使然。在秦始皇以前,中國社會一直是貴族社會,“禮”是政治的最高原則。對貴族們來説,勝利是重要的,風度更為重要。考諸世界歷史,歐洲人也是這樣做的。歐洲政治中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雖然秦始皇的後代基本都被殺光了,但秦代之後,善待亡國之君的政治傳統又一度恢復。比如漢代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下場就比較有面子。曹丕稱帝之時,識時務的劉協親自“勸進”,明智地配合曹丕完成所謂“禪讓”儀式,讓曹丕避免了篡位的惡名,順利當了皇帝。過後他被封為山陽公,邑一萬户,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甚至行漢正朔。劉協太太平平地當了十四年山陽公後,得以善終,終年五十四歲。死後他不但被諡“孝獻皇帝”,還被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他的兒孫劉康等人相繼繼位,山陽國存在了八十九年,直到永嘉年間被少數民族所滅。對一位亡國之君來説,劉協可謂功德圓滿。蜀國末主劉禪和吳國的末代君主孫皓命運也與此大致相類。

  曹丕導演“禪讓”大戲之時,肯定不會想到,四十五年之後,另一位權臣司馬炎以幾乎同樣的手段,從他侄孫曹奐手中奪取了皇冠。曹丕代漢的成功演出,為後世樹立了範本。在這之後,西晉、宋、齊、梁、陳、北周、北齊、隋、五代的梁朝及大宋王朝,都照葫蘆畫瓢,將“禪讓”劇本搬演了十次。

  開始幾次,大家都是搬演舊本,規規矩矩,亡國之君都得到了善終。對亡國之君首開殺戒的是南朝宋主劉裕,本來東晉末帝司馬德文也很懂事,十分識相地在禪位詔書上簽字,又不等劉裕“三讓”就搬出皇宮。劉裕也按歷代規矩,封了司馬德文一個爵位。然而,中國歷史的內核在此時悄悄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皇位的爭奪者由平民階層轉向了流氓。劉裕是市井無賴出身,根基太淺,士族並不真心擁戴。何況稱帝之時,劉裕已經年近七十,司馬德文正是年富力強的三十六歲。司馬德文的存在,讓劉裕不能安枕。即位不久,他派兵將司馬德文殺死,接着又對司馬一族痛下殺手,幾乎夷殺了全族,開後世之君屠殺遜帝及先朝宗室之先河。

  從那之後,中國改朝換代的模式發生變化:新皇帝逼舊王朝末帝禪讓後,先封前朝末帝為王,然後再找機會暗殺並滅族。南朝的齊王蕭道成逼劉裕重孫子劉凖遜位,蕭道成的後代蕭寶融禪位於梁王蕭衍,蕭衍的後代蕭方智禪位於陳王陳霸先,都是這個做法,一絲不差。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全食一郡。一年之後,陳霸先派親信前去誅殺蕭方智。十六歲的蕭方智繞牀而跑,邊跑邊哭喊:“我不願當皇帝,陳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現在又要殺我!”士兵追了好幾圈,才抓住蕭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這種先封后殺的把戲一直足足玩了八次,到了五代時期,那些末代皇帝才算回過味兒來。五代時期的末代皇帝中有兩位是自殺而死,免得受二茬罪。後梁末帝朱友貞是國破後自刎而死,後唐末帝李從珂是國亡後自焚而死,都算是比較明智。

  不過,被直接殺死,還算不上末代皇帝中最慘的下場,最慘的是像北宋徽、欽二帝那樣在無比屈辱的流放中受盡折磨後死去。被流放到北方邊地後,趙氏父子倒是“經得住打擊”,選擇了頑強地活着。他們被關押在一座小院裏,在朔風沙塵中吃着不堪下嚥的食物,靠回憶往事過活。徽宗在惡劣的環境中患了重病,雙目失明,忍受了九年俘虜生涯後悽慘去世。而趙桓在黑龍江的冰天雪地裏足足受了三十五年的罪,才在絕望中死去。


  盤點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或被迫做妓女或自焚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辛棄疾詞《摸魚兒》所詠佳人,早化塵埃,但她們的特殊身份——后妃,卻讓人遐想,引人探究:她們的花容月貌,神秘生活,悲歡離合,命運浮沉……

  (一)

  后妃知多少,恐怕也算曆史難題之一。儘管她們的“另一半”(其實是陰陽嚴重失衡不成比例的)——歷代帝王,其人頭經縝密的史學家數清了,凡五百五十九,可后妃數量卻是糊塗賬。按儒家經典《周禮》規定(據鄭玄注),天子的妻妾標準數為一百二十一人,外加各色美女千餘名;而《新唐書·后妃列傳》明文記載,皇帝后妃分為八級共一百二十二人。據此推算,后妃總數應是帝王數的一百二十多倍。實際上,帝王受原始的性衝動驅使,他們恨不得佔盡天下美色,因而往往“超標”;其實,選進皇帝后宮的美女,不管有沒有小老婆的身份,每一個都是天子的性奴,只要老倌有性趣,你就應當“招之即來”。若按“佳麗三千”計,則歷代后妃總數可達一百六十多萬。像“遊蕩無度”的後趙皇帝石虎,“奪人妻女,十萬盈宮”,更是令人瞠目。

      個別帝王好男色,再玩玩同性戀什麼的,則為后妃史增添了另類的一頁——我們還是專説后妃。數以萬計的佳麗圍着皇帝一個雄性轉,誰不巴望“幸”運降臨?腎虛陰虧的皇帝,實在是有心無力,不説上牀,就是“目淫”——挨個掃視一遍,也準把他累得頭暈眼花,當場休克,且留下永久的審美疲勞後遺症。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在男權主導、皇權至高無上的社會,即令得寵的后妃,命運也不一定好到哪裏去。君王一翻臉,立馬就叫你從天堂掉入地獄,他們一般不大顧念糟糠情,就是新歡,也可以棄之如敝屣。那個在熒屏上熱播過的所謂“漢武大帝”劉徹,就親自致死和殺害三位夫人:首任皇后陳阿嬌,遺棄幽閉致死;二任皇后衞子夫,逼迫自殺;鈎弋夫人死得更冤,因為她的兒子弗陵被立為太子,她就必須先於老皇帝而死(劉皇帝擔心他死後年輕的妃子染指劉氏社稷)。阿嬌被遺棄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完不成生育龍種的“政治任務”,而鈎弋被處死的原因恰恰是她生出了接班人,總之,生育不生育都可能成為女人的“罪名”,這就是皇帝的硬道理。底下容我摭拾一些亡國后妃故事,看看她們的命運悲歌。


  (二)

      先秦兩漢的亡國后妃。

  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分別和三個絕色美女的名字連在一起。

  夏桀征伐施部落。施部落酋長向夏政府求和,獻出美女,她被稱為“妹喜”。夏桀對她十分寵愛。《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説,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於膝上,聽用其言”。《帝王世紀》則稱,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荒唐乖張之舉,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困苦不堪,指着太陽咒罵夏桀説: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商湯看到夏桀已處於眾叛親離的末日,遂起兵伐桀。夏桀潰敗,匆忙逃奔,後死於南巢。妹喜,做了暴君夏桀的犧牲品,也成了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

  妲己是有蘇氏的女兒。據《史記》記載,紂王征伐有蘇部落,俘獲到美豔的妲己為妾。紂王非常寵愛她,在衞州設“酒池肉林”,沉溺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致使原本國力強大的商王朝為周所滅。於是,妲己就成了商朝滅亡的禍首。實際上,在京都郊外牧野進行的商周命運大決戰中,紂王雖有兵數十萬,卻紛紛陣前倒戈,投向周營。可見紂王早已人心喪盡,成了孤家寡人。紂王自知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妲己據説是被俘後砍了腦袋。因為容顏太妖嬈,梨花帶雨,讓人不忍下手,故有“太公蒙面以斬妲己”的説法。

  西周末代國君幽王姬國涅,王后申氏,是申國國君的女兒,史稱“申後”。申後生子宜臼,立為太子。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之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六宮。褒姒性情憂鬱,笑顏極為稀罕,偶露笑容,更加豔麗迷人。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周幽王為博寵妃一笑,竟拿十萬火急的軍事警報和部隊集結作兒戲,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一幕。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廢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宜臼出奔到申國,申後被囚禁。公元前771年,申後的父親申侯與犬戎聯兵攻周,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説被殺),宮中士卒嬪妃,死者不計其數。西周遂亡。《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真是厚誣女人了。

  春秋戰國,列國紛爭,國滅國興,政權更迭頻繁,亡國后妃多多。我們只選取一個知名度最高的西施做典型。吳越爭霸,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在吳國過了十年奴隸生活。勾踐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他卧薪嚐膽,明恥教戰,一方面訓練軍隊,一方面用美人計,將夫差送進温柔鄉,使其從思想上解除武裝。美人計的主角是傾國傾城的西施。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大喜,寵愛無比,在姑蘇台特為修築豪華的館娃宮,縱情玩樂。一切都如勾踐君臣所料,夫差兵敗身死,勾踐復仇成功。西施的下落,説法不一:作為“戰利品”重回勾踐手中,供其享用;與昔日情人范蠡泛舟太湖,續寫浪漫的愛情傳奇;勾踐夫人出於強烈的嫉妒心將其處死,理由當然是“美女禍國”。唐代羅隱對“禍水”説大不以為然,寫詩為西施鳴不平:“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必怨西施。西施若解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秦王朝二世而亡,沒有一個“導亡”的女性。阿房宮美女如雲,那些沒有生育的多被秦始皇帶到墓穴裏(陪葬)了,活着的則成了漢王劉邦的勝利果,接着更強力的楚霸王殺到,又從劉邦手中搶奪了大部分,滿載而歸,衣錦還鄉去也。


  白雲蒼狗,歷史的風雲變幻莫測。項羽稱王東歸,向鄉人炫耀似乎還是昨日,今夜就該他演出霸王別姬的悲情一幕。太史公對虞姬的記述太過簡單,也就虞姬很美麗,頗得項羽寵愛和她跟着項羽唱垓下歌這麼點信息,並無一字提及虞姬之死。虞姬自殺之説,見於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所引《楚漢春秋》有虞姬和的歌詞:“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和詩一出,虞姬剛烈美麗的形象得以凸顯,自殺身亡也漸成不易之論。不過虞姬之死,卻另有一説。《太平寰宇記》卷一二八説:“虞姬冢在縣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依此説,則項羽是殺虞姬的兇手。虞姬的命運令人感嘆唏噓。不管她當時是否自殺,後世都要讓她一次次揮起寶劍自刎。傳統的歷史觀和道德觀需要這樣的典型:輕賤自己,以死殉夫,節義雙全,道德完美。這才是理想的女人。

  漢帝國,前漢滅於王莽,後漢亡於曹氏,而亡國皇后里居然有王莽和曹操的女兒,這種現象倒是耐人尋味,其政治隱語依然是,為了權柄,為了皇冠,權迷心竅者可以不惜犧牲自己女兒的青春和幸福。女人依然是權力角逐場上的工具。

  公元前1年,漢平帝即位,年僅九歲,大司馬王莽掌權。平帝十二歲時,王莽將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后以便鞏固權勢。可是婚禮後不到兩年,王莽竟毒死了平帝,立兩歲的劉嬰為帝。年僅十四歲的王皇后就依制升格為皇太后,擁有了小皇帝嫡母的身份。公元8年,王莽自立為帝,自己的女兒當然也就不能再稱“皇帝他媽”——太后了,被改封為“黃皇室主”。但沒想到他的女兒竟是一個忠貞不渝的人,對父親的行為痛斥不已,並屢次拒絕了父親安排的改嫁他人。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殺死王莽,燒燬宮殿。王皇后卻不肯逃走,毅然投向火海,化為灰燼。王姑娘的一生,硬是毀在了她親爹手裏。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另一個經歷亡國變故的皇后叫王政君,是小王皇后的姑奶奶。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她,只睡一夜她卻懷孕而生子,取名劉驁。劉奭即位,是為元帝。劉驁以長子被立為太子。王政君沾兒子的光,勉強戴上了皇后冠。但元帝寵愛的是傅、馮二妃,王政君徒有皇后尊號,被冷落一邊,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順,不是爭風吃醋的女人,這個名義皇后還可當下去。元帝病重,打算廢黜劉驁,另立傅妃之子劉康為太子。因大臣切諫未果。劉驁保住了太子地位,王政君也保住了皇后的鳳冠。元帝卒,劉驁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后。其後,王政君又以太皇太后身份見證了哀帝、平帝、“孺子”三朝,曾一度臨朝稱制,行使皇帝權力,實權漸落其侄王莽之手。王莽覬覦帝位已久,鴆殺平帝,先做“攝皇帝”,而後南面稱帝,給太皇太后則送上一個“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稱號。他接着派人向太皇太后索要漢傳國璽。王政君指着來人鼻子大罵,宣稱她作為“漢室老寡婦”誓死保衞玉璽的決心。當然,漢傳國璽最後還得交出。王政君一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親自選拔培養的“安漢”重臣、最信任的好侄兒王莽,竟成了篡漢逆賊。她對漢朝滅亡還真該負“領導責任”。王莽沒要了姑媽的命,也還算給面子。公元13年,王政君憂憤而死,享年八十四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之一,也是少數得以善終的亡國皇后之一。

  後漢亡國之君是獻帝劉協。劉協作為軍閥手中的一塊磚,在屈辱中當了三十年的傀儡皇帝,他扛的那面漢幟,早已名存實亡。事實上陪他做了亡國后妃的有伏壽、曹節和董貴人等。

  伏壽於公元190年入宮,時漢獻帝十一歲,伏壽十五歲。時局板蕩,漢室傾頹,伏壽被立為皇后就沒過上一天安穩日子。後來曹操總攬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和伏壽的日子更加不好過。漢獻帝想恢復皇權,寫了一份密詔以集結義士誅殺曹操。消息被曹操獲悉,他便加害所有與之相關的人。後宮中的多位妃嬪因此喪命。伏皇后給她父親寫信,要他想辦法除掉曹操。曹操聞之大怒,逼漢獻帝廢了伏皇后。不久,伏壽在幽禁中死去。她生的兩位皇子也被毒死,並株連伏後兄弟等百餘人喪命。

  曹節,曹操次女,漢獻帝第二任皇后。公元213年,曹操將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送入宮中,做漢獻帝的夫人。第二年,她們都受封為貴人。同年,獻帝伏皇后遭曹操廢殺,翌年改立曹節為皇后。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稱帝,派遣使者索取玉璽,曹節將玉璽擲出,大罵:“上天不會保佑你們!”也算她為保衞漢室所作的最後努力吧。漢獻帝退位後,被稱為山陽公,曹節亦由皇后降為山陽公夫人。劉協死後,三十來歲的山陽公夫人,苦熬二十六年的孀居日子後辭世。她與獻帝合葬,所用的車服禮儀皆從漢制。

  董氏,漢獻帝的寵妃。董氏與劉協是表兄妹,公元196年應召入宮,時年十五六歲,未幾封為貴人。公元199年,獻帝令董承攜密詔出許昌,集結忠臣義士誅曹操。事不諧,曹操殺了董承,還不解恨,向漢獻帝提出要殺死董貴人。獻帝説董貴人懷孕在身,不能動刑。曹操聽説董貴人懷孕,更非斬草除根不可。結果,董貴人被殺,時年約十八歲。


  (三)

  從三國兩晉經南北朝隋唐到五代十國,戰亂頻,分裂久,王朝變幻有如走馬燈,親歷亡國之痛的后妃甚眾,只能舉類型,選代表性人物。

  第一,當了俘虜的后妃。像南朝陳後主寵妃、名字和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連在一起的張麗華,因為絕世美貌,被視為“妲己”,一經抓獲,當即斬首,雖然殘忍,卻也乾脆痛快,一死百了。北齊後主高緯左皇后馮小憐,國亡被俘後,高緯要求宇文邕把馮小憐還給他,高緯如此愛美人不愛江山,從馮小憐角度想,她未嘗不感到些許慰藉,亡國之君畢竟還愛着她。可高緯旋即被殺,等待她的是被當成“禮品”送來送去。而馮小憐的婆婆胡太后,因為年紀偏大失去“禮品”價值,竟淪為長安妓女,屈辱地苟活着。

  對亡國后妃而言,最痛苦最難忍受的也許不是砍頭的鋼刀,而是人格的羞辱和感情的蹂躪。遭受一個個臭男人粗野的發泄,痛苦莫名,若不能心如死灰聽任糟踐而敢反抗,就會招來更多的折磨。“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的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75年向宋投降,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小周後為鄭國夫人,雙雙軟禁於汴梁城。宋太宗趙光義早知小周後的美名,每到命婦入宮參拜皇后的時候,就要將她留在宮中好幾天。每當從宋宮中被放回府邸時,小周後總是放聲痛哭,大罵李煜之聲遠播於牆外。李煜只會一首又一首地填寫思念故國的詞曲,那篇著名的《虞美人》,對故國無盡的思戀引得趙皇帝勃然大怒,認為李煜再也不能留在世上,就立即將他毒死。李煜下葬不久,拒絕入宮的小周後自殺身亡。

  面對勝利者居高臨下、挑釁侮辱性的發問,面對死亡威脅,如何回答,能否勇敢面對,那是對昨日後妃的智商和骨質含鈣量的最好檢測。説真的,有些后妃的回答大義凜然,如金石擲地有聲,不容辯駁,真讓曾經的帝王相形見絀。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以五代前、後蜀兩位后妃為例:公元925年,後唐莊宗伐蜀,前蜀後主王衍投降,後唐受降,允以蜀主不死。可就在押解俘虜進京途中,唐帝突然改變主意,令人去誅殺全部俘虜。雖有宅心仁義的唐樞密使張居翰改一字(將“王衍一行”改為“王衍一家”)而救上千人性命的善行,王衍一家被誅殺卻無人能救。王衍的母親徐氏將要被殺時大聲説:“我的兒子以一個國家迎降還免不了誅滅全家,你們背信棄義,我斷定你們也要遭受這種災難的!”徐氏以國家信義這個立國之本責問勝者,並斷言背信棄義的國家不會有好下場。事實很快就驗證了徐氏的預言,僅僅過了十年,後唐即被同樣不講誠信、且是唐主女婿的石敬瑭所滅,末帝李從珂及太后和后妃們被迫自.焚而死。

  後蜀君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答宋太祖趙匡胤之問,流傳甚廣,堪稱典型。公元964年,宋發兵擊後蜀,蜀軍不堪一擊,孟昶請降,花蕊夫人作為戰俘,與孟昶一起被押解進京。第一次召見,宋太祖竟厲聲指責花蕊夫人道:“人説女色是亡國禍水,你倚仗美貌,使孟昶荒於遊樂,敗了國家,該當何罪?”花蕊夫人面無懼色,坦然陳辭:“做君主的大權在握,不能悉理朝政,強軍保國,自己迷戀聲色,卻將罪名加到宮妃身上,是什麼道理?”當場索要紙筆,題詩曰: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述亡國詩》悲憤婉轉,不亢不卑,表達了一個有氣節的亡國之女深沉的悲哀。花蕊夫人贏了理,卻“輸”了人,趙皇帝將她據為己有,就像山大王強奪民婦做壓寨夫人一樣。逾七日,孟昶暴卒,花蕊夫人悲痛欲絕,在宮中掛上孟昶的像,表示懷念。後被趙光義一箭射死,花蕊夫人香消玉殞,她的詩句卻成了永恆。可與花蕊夫人答趙皇帝媲美的是黃巢妾答唐僖宗問。公元880年,前方派遣使臣進獻黃巢和他家人的頭顱以及他的眾妾,被黃巢們逼得逃亡四川避難的唐僖宗終於逮着高唱“形勢大好”的機會,他親臨成都大玄樓出席莊重的接受儀式。僖宗李儇興致很高,要秀一把,便從政治高度責問黃巢的眾妾:“汝曹皆勳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人爭與之酒,其餘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獨不飲不泣,至於就刑,神色肅然。好一個黃巢妾,面對官家咄咄逼人、責以國恩大義的質問,義正辭嚴,駁得李皇帝啞口無言。黃巢,站在政府立場説是叛賊;站在人民立場看,則是造反英雄。他正經八百地稱過大齊皇帝,他的姬妾自然也算后妃一族。

  第二,被殺的后妃。茲舉兩例:朱温為了稱帝,決定滅了唐昭宗。公元904年秋,昭宗正在皇宮安歇,朱温派殺手率一百多人深夜進宮,謊稱有急事相奏,欲面見皇帝。昭宗的妃子見來人眾多,猶豫中推遲稟報了片刻,立即被殺死。殺手闖入宮內,見到昭儀李漸榮,問皇帝何在。李漸榮大聲説:“寧可殺了我們也不能傷害皇帝!”昭宗被殺,昭儀李漸榮為了保護昭宗,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殺害。翌日,宰相又假稱昭宗何皇后令,宣佈昭宗為宮人所害,皇子繼位。哀帝尊何皇后為皇太后。朱温正式稱帝后,殺何太后於積善宮,並廢為庶人。

  王淑妃,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妃,長相美豔,號“花見羞”。國亡時憑密藏躲過一死,後欲出家為尼,被拒絕。及後漢,曾是後唐將領、做了後漢皇帝的劉知遠要殺王淑妃母子。王氏臨死前,大聲説:“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兒,使每歲寒食持一盂飯灑明宗墳上。”在場的人聽了,一個個都很傷心。王淑妃的無罪辯護,是在對牛彈琴——皇上要殺頭便是你有罪的證據;想以留下兒子可以祭奠他父親(也是劉皇帝昨日的主子)這種孝道親情來感動皇帝,也註定落空,別人都聽得涕不可仰,唯獨官家無動於衷。無辜的王淑妃死了,她為挽救兒子生命所表現出的母愛,依然偉大而感人。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第三,由皇太后變為公主。公主是皇帝的女兒,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儘管説“皇帝女兒不愁嫁”,身份極高貴,但女人好像還是更喜歡當皇后。北魏就有一公主,公然鼓動自己的丈夫反叛奪權。事敗,法官問她何以謀反,她説:“當公主有啥意思,當皇后才過癮!”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楊麗華,卻經歷了由皇后而公主的身份置換。楊麗華系楊堅長女,由太子妃而皇后,順理成章。宣帝崩,靜帝尊楊皇后為皇太后。女婿死未逾三載,楊堅稱帝,取天下於孤兒寡母之手。這個“寡母”正是周室皇太后、楊堅自己的女兒。既已改朝換代,再稱楊麗華為皇太后就不成體統,隋文帝改封楊麗華為樂平公主。由“皇太后”那麼老氣的稱呼迴歸為“公主”,一個早上又變嫩了。楊麗華居然不買老爹的賬,把送上門的公主金印都扔了出來。楊堅想讓女兒改嫁,不從。大業五年(609年),這位頗有個性的亡國皇后逝於河西,時年四十九歲。

  第四,再嫁的后妃。可分兩種,一是“下嫁”,由后妃變成官員妻;一是“平調”,嫁給另一君王仍做后妃。

  北魏孝武帝元修和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高氏姐妹,就是國亡後嫁於他人為妻的。姐倆人生悲劇的總策劃總導演是她們的父親高歡。高歡是曹阿瞞式的權臣奸雄,可玩弄皇帝於股掌之間。

  元修是北魏王朝最後一任帝王。為了控制元修進而控制北魏朝政,高歡就讓元修將自己年約十八歲的大女兒納為皇后。元修不甘於當傀儡皇帝,於公元534年親率軍兵離開京師洛陽,投奔既為大丞相又是妹夫的宇文泰,去了長安。由於憤恨高歡,元修將皇后高氏棄在洛陽,卻帶了與他亂倫私通的堂妹平原公主明月。未幾,元修即被宇文泰殺害。剛滿二十歲就守空牀、遭遺棄的高皇后,當然不願為薄情寡義的元修守節。看着成天以淚洗面、悒鬱愁苦的女兒,高歡再度做主,將女兒嫁給獻文帝拓跋弘的曾孫、彭城王元韶為王妃。不久,她的弟弟高洋稱帝,元韶變成了新王朝的皇親、皇上的姐夫。不過,讓高氏想不到的是,高洋這個大惡棍根本不念手足情,無端欺負“性行温裕”的姐夫元韶,致其活活餓死。本想平靜度日的高氏,再度成了寡婦。


  年僅十一歲的元善見在高歡的擺佈下,成了東魏的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后是高歡的二女兒。高洋代東魏自立,降元善見為中山王,姐姐高皇后為王妃,旋即又將元善見殺害。不到三十歲的小高氏,被迫改嫁給尚書左僕射楊愔。後高演繼高洋為帝,他擔心其兄高洋倚重的楊愔繼續專權,難以駕馭,便將其咔嚓了。高氏姐妹雖然貴為皇后,但並無幸福可言;相反,在國亡和夫君被殺後,被迫再嫁他人,而她倆非皇帝的丈夫,又被她們親兄弟送進鬼門關。她們本來就是父親弄權的工具,加上兄弟毫無人性,所以命運就非常悲苦。

  再嫁君王還做后妃的,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羊獻容可算典型。年輕貌美的羊獻容坐上後位時,“八王之亂”餘波未平,她也屢被廢立。惠帝被殺,懷帝司馬熾繼位,尊嫂子羊獻容為惠帝皇后。公元311年,匈奴人劉曜攻佔晉都洛陽,“縱兵大掠,悉收宮人、珍寶”,同時又“焚燒宮廟,逼辱妃後”,懷帝被俘。羊獻容被劉曜接納,併為其生下三個兒子,一個後來還被劉曜立為太子。公元318年,劉曜稱帝后,即立羊氏為皇后。劉曜對羊獻容“甚愛寵之”,羊氏嘗與聞政事,多有建言。死後,劉曜厚葬之。有一次,劉曜問羊獻容:“吾何如司馬家兒?”羊獻容回答説:“胡可並言?陛下開基之聖主,彼亡國之暗夫,有一婦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貴為帝王,而妻子辱於凡庶之手。妾爾時實不思生,何圖復有今日。妾生於高門,常謂世間男子皆然。自奉巾櫛以來,始知天下有丈夫耳!”

  羊獻容説出這番真心話,會讓很多“愛國者”瞧不起她,認為她叛夫當“大奶”,叛國充“漢奸”。不要怪羊氏“不愛國”,只能怪她的前夫白痴,而且性無能。不妨把羊獻容和王昭君作個對比:同樣是嫁給匈奴人,後者奉旨“和親”,儘管是公開的小老婆轉讓,卻被稱為友好使者;而前者是國家戰敗不曾自殺卻做了俘虜被逼再嫁。離開漢宮的王昭君找到了個人的幸福,我們可以歌頌;羊獻容因國滅被俘而意外獲得幸福,我們也用不着發狠申斥。“國家不幸獻容幸”,説來令人莞爾。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亡國后妃中再嫁次數最多的當推隋煬帝的蕭皇后。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這位公主不唯美色絕代,且“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所作規勸隋煬帝的《述志賦》頗見才識。她自十三歲被楊廣相中做晉王妃後,即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此人殺死楊廣後曾稱許帝)的淑妃、竇建德(反政府武裝司令,自稱長樂王)的寵妾、兩代突厥可汗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後宮中的昭容。飽經滄桑的蕭皇后,的確是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

  (四)

      宋元明清的亡國后妃。

  北宋亡於野性十足的女真人,后妃遭遇極其悲慘。1126年金軍攻陷汴京。明年三月,金軍將徽、欽二帝和鄭皇后以及妃嬪、皇子、公主、宗室、百官等三千餘人押送北方。徽、欽二帝被封為屈辱的昏德公、昏德侯。后妃們則遭到了非人的凌辱,趙構母韋后、妻子邢秉懿和姜醉媚、帝姬趙嬛嬛等三百人留洗衣院。所謂“洗衣院”實乃軍妓營,洗衣工即是慰安婦。宋欽宗的朱皇后不堪凌辱,自盡身亡。宋高宗的原配妻子邢氏及趙構的其他妃妾,都被折磨致死。

  韋后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紹興和議後才放回南宋,高宗尊為韋太后。她在金朝還留下了宋高宗的兩個有金人血緣的異父弟。徽宗與鄭皇后被流放五國城,鄭皇后因不堪折磨,病死,終年五十二歲。


  南宋為蒙古人所滅。1276年,元軍兵不血刃進入臨安,押解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等后妃宗室臣民數千人北上大都。太皇太后謝道清被“降封壽春郡夫人”,幾年後,生前沒有子女的謝道清客死異鄉,終年七十四歲。謝道清這個仁弱的女人還曾組織力量抗元,也很難得。全太后則去正智寺出家當了尼姑。相對説來,蒙古人對俘獲的太后還比較客氣。

  臨安陷落,南宋軍民擁立趙昰為端宗,端宗生母楊淑妃為楊太后,垂簾聽政。端宗病死後,陸秀夫立趙昺為帝,楊太后繼續垂簾聽政。1279年陸秀夫揹負帝昺蹈海身亡。楊太后聽到帝昺死訊,失聲痛哭道:“我忍死至今,只為趙氏一脈,今日無指望了!”隨即也跳海自盡。

  元朝亡國之君是元順帝。明軍還未打到大都,元順帝即率后妃安全逃往上都開平。在明軍追擊下,元順帝的流亡宮廷又移往應昌。明洪武三年(1370),明軍攻克應昌。除皇太子愛猷識臘達裏和幾十名隨從騎馬突圍之外,包括皇太孫買的裏八剌在內的所有後妃、宗王、官員、將士都成了明軍的俘虜。同此前一次次被俘后妃北行相反,這一回是向南行。1371年,元廷后妃皇孫被押解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沒有舉行獻俘之禮,對被俘的元廷諸人採取懷柔政策:認為元末帝“知順天命”,給他加了一個“元順帝”的稱號;封元皇太孫買的裏八剌為“崇禮侯”;讓元順帝后妃穿本民族服裝晉見馬皇后,又在龍山給他們安排宅院居住。朱皇帝的文明政策使被俘后妃免遭厄運。

  明朝亡於甲申年(1644)。3月18日,李自成農民軍攻破了崇禎的最後一道堡壘——北京皇城。崇禎向後妃傳下了他最後一道旨意,讓她們自裁。當天夜裏,天啓帝張皇后自縊;崇禎周皇后自縊。其餘妃嬪也多數自盡,有幾個不肯自盡的亦被近侍殺死。第二天,崇禎皇帝朱由檢蓬頭赤足、失魂落魄地從紫禁城來到煤山上,長髮覆面,上吊而死。當大兵衝進後宮時,宮人們紛紛逃跑。有一個宮人魏氏大呼:“我們必會受到污辱,有志氣的人要早早想出對應的辦法!”説完躍入御河而死。在她的帶動下,一二百宮人皆跳河而死。

    標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00 字。

    轉載請註明: 盤點:歷史上亡國之君和亡國后妃的悲慘命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