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何時傳入中國?古人為何稱西瓜為“寒瓜”
蟬兒鳴、西瓜甜。炎炎夏日,西瓜是人們當之無愧的寵兒。“8424、小蘭、特小鳳、京欣……”如今的西瓜,名字聽上去很是高深莫測,聽者要是不瞭解行情,肯定一頭霧水。話説,西瓜名兒的演變和進化,真是有一串有趣的故事。
古人把西瓜叫“寒瓜”
瓜是個古老象形文字,這個字兩邊像瓜蔓,中間瓜藤垂下,結出一個又圓又大的果實,就是瓜了。瓜字雖早已有之,不過,西瓜原產非洲,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那是西漢以後的事情了。
中國自西漢時起開設了與非洲大陸之間的海上通道,自非洲大陸起,途經斯里蘭卡及南洋諸島,最終從福建沿海登陸。在西漢時期,西瓜正是沿着這條線路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在那個時代,只有皇室成員以及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享用西瓜。不過,當時西瓜的還不叫西瓜。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裏,曾描述過一種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陶弘景提到的這個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説,西瓜最早傳到中國時,名字叫寒瓜。
西瓜這個名稱的出現,是在南宋,至於為什麼叫西瓜,有人認為,在唐代西瓜經絲綢之路從西域進入中原,並因此得名。
“8424”的名字裏藏着它的身世
西瓜的名字叫了1000年,不過,現在市場上銷售的西瓜,又有了許多有趣的名字。現在南京最常見的,就是以數字命名的“8424”了。這個聽上去像個秘密代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出生日期”。
“8424”最早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科院育種專家吳明珠培育的西瓜品種。是在1984年幾十組試驗配比組合中,表現最為出色和優秀的第24組配比,名字也由此而來。8424最初在上海南匯育種培育,後來也在其他地方種植。正宗的8424,種子都來自新疆。
除了8424,南京的夏天還有“小蘭”、“特小鳳”“京欣”等品種的西瓜。小蘭是小型瓜,瓜瓤是黃色。京欣是中型偏大的瓜,最初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京”自然取自北京,“欣”則取自當時課題組特邀的日本專家森田欣一的名字。特小鳳也是小型瓜,形狀像橄欖球。
特小鳳和小蘭,名字都有個“小”,和瓜型本身有關。浙江大學的張明方教授,還曾研製出了一種叫“小芳”的西瓜,這種西瓜皮硬而堅韌,便於運輸,西瓜的個頭小、花紋秀氣。不過,“小芳”主要在杭州本地種植,南京市面上難得一見。
南京市場上的西瓜,一年四季“籍貫”有別
由於物流發達,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不過,在南京,不同季節吃到的西瓜,籍貫可是大有區別。
眾彩市場辦公室主任沈家安告訴現代快報《發現》週刊記者,黃梅季節結束之前,在南京市場上銷售的“8424”“小蘭”“京欣”,主要來自蘇北和安徽,江寧橫溪也有一部分。黃梅天過去之後,山東的瓜大批進入南京。等到三伏天結束後,北方的河北、河南等地的瓜熟了,大批進入南京。再往後,到了中秋國慶以後,遼寧、吉林的瓜進入南京。和江蘇本地瓜相比,這些遠道而來的北方瓜,由於生長期較長,個頭都比較大,十多斤二十多斤的都有。等到了春節前後,南京市場上的瓜,主要來自海南、廣東、廣西,市民到飯店吃飯,飯店果盤裏的西瓜,主要就是海南的無子瓜。春節前後,南京還有從雲南和越南來的西瓜,頗有名氣的黑美人,就是這個方向來的。春節往後,到了春季,南京市場上的大棚瓜比較多。再往後,又是本地的露天瓜上市,如此循環。
西瓜個頭的變化,映射出時代變化
入行30多年的沈家安説,從西瓜個頭的變化,也能看出社會的發展變化。
二十年以前,大西瓜受歡迎,因為那時候人們收入低,家庭人口又相對多,花點錢買個西瓜大家分着吃,吃不掉就留着下次吃。現在,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不少是三口之家,孩子長大出去了,就剩老兩口,一個大西瓜根本吃不掉。另外,隨着人們收入增多,生活質量提高,更加註重食物的新鮮,大西瓜就不怎麼受歡迎了。
因為市場發生了變化,所以,專家們也調整方向,特小鳳、小蘭一類的小型瓜就有了市場。當然,在有些地方,比如賓館、飯店,大瓜的需求量還是很大,賓館、飯店的果盤,都是用大瓜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