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6日,外國遊客拿着木頭做的步槍在約旦河西岸的埃弗拉特定居點跟Caliber 3反恐學院的教官學習射擊技能。Caliber 3是以色列著名的反恐與安全學院,主要的課程集中在“功能性戰鬥訓練”,他們的教官都是或曾經是特種部隊的士兵。
當地時間8月16日,外國遊客拿着木頭做的步槍在約旦河西岸的埃弗拉特定居點跟Caliber 3反恐學院的教官學習射擊技能。Caliber 3是以色列著名的反恐與安全學院,主要的課程集中在“功能性戰鬥訓練”,他們的教官都是或曾經是特種部隊的士兵。
當地時間8月16日,外國遊客拿着木頭做的步槍在約旦河西岸的埃弗拉特定居點跟Caliber 3反恐學院的教官學習射擊技能。Caliber 3是以色列著名的反恐與安全學院,主要的課程集中在“功能性戰鬥訓練”,他們的教官都是或曾經是特種部隊的士兵。
當地時間8月16日,外國遊客拿着木頭做的步槍在約旦河西岸的埃弗拉特定居點跟Caliber 3反恐學院的教官學習射擊技能。Caliber 3是以色列著名的反恐與安全學院,主要的課程集中在“功能性戰鬥訓練”,他們的教官都是或曾經是特種部隊的士兵。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廣州眾成電子”:反恐!!!!
網友“a5314bbfd5f7de11acddb1c3”:反恐!!
印尼和俄羅斯承諾加強反恐合作
2017-08-10
中國軍視網
正在印度尼西亞訪問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印尼外長蕾特諾9日在雅加達舉行會晤,雙方承諾加強在打擊恐怖主義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蕾特諾在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説,印尼和俄羅斯兩國政治關係密切,雙方同意進一步深化這一關係。作為兩國合作的重點內容,雙方就反恐、網絡安全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深入討論。
拉夫羅夫説,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並未消除,“伊斯蘭國”成員散佈在世界多個地區,雙方同意在雙邊及多邊合作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上加強協調。
兩國外長還討論了貿易、投資等經濟合作問題。
拉夫羅夫8日抵達雅加達開始為期兩天的訪問。在雅加達期間,他將會見東盟秘書長黎良明。他隨後還將訪問泰國。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10)
據目擊者透露,襲擊者曾高喊“真主至上”。 圖片來源:俄羅斯塔斯社
據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發佈消息,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卡爾洛夫在安卡拉遭恐怖襲擊身亡,襲擊者被警方當場擊斃。
土耳其Haberturk電視台20日消息稱,襲擊者與土耳其“居蘭恐怖組織”有關,曾是一名警察,並在安全部門工作超過兩年。在此前
土耳其
國內政變未遂後,襲擊者被開除公職。警方已控制其母親與姐姐,並對其住所進行搜查。
而俄羅斯衞星社駐土耳其分社社長克里莫夫則猜測,這場襲擊背後可能是敍利亞的“極端伊斯蘭宗教組織”的操作。“我認為,這場襲擊與阿勒頗的解放有直接關係。敍利亞很多組織將該國的戰爭視為宗教層面的活動,而不是恐怖分子與政府軍的衝突,由此產生此類報復性事件。”克里莫夫分析説。
俄羅斯外交部20日稱,土耳其2015年擊落俄羅斯戰機後,卡爾洛夫在俄土關係正常化中做出巨大貢獻。普京在卡爾洛夫遇襲後,稱讚他是傑出的外交家,作為一個軍人而犧牲,並對其親友表示慰問,指示將卡爾洛夫提名國家級表彰。
據衞星網報道稱,襲擊發生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普京通話稱,殺害俄駐土大使的行徑是對土耳其人民的攻擊。土外交部隨即發表聲明,嚴厲譴責並對俄方表以慰問,承諾土方將徹查此案並嚴懲罪犯,希望此事不會對兩國關係投下陰影。
普京表示,此次襲擊事件,是對雙邊關係正常化的挑釁,也是意在破壞敍利亞的和平進程。普京認為,應以加強反恐力度回應俄駐土大使的遇害事件。
通話後,普京與埃爾多安達成一致,俄方將成立工作小組赴土參與調查,並呼籲土方對俄駐土各大使館加強警力。此外,俄調查委員會已對此事件進行刑事立案。“我們必須知道,是什麼驅使(襲擊者)做出此事。”普京強調。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外長查武什奧盧當地時間19日晚按計劃抵達莫斯科,並將於20日參加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三國外長會晤。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西毒歐陽瘋”:埃爾多安真會把帽子扣在居倫頭上
網友“Song”:讓克格勃去查
網友“追”:打大打
網友“司空明象”:中東是一桶毒蛇纏繞的黃金
網友“winston330”:**至上。
網友“賣炭翁”:俄還以十倍的報復
網友“日月星辰”:北極熊的憤怒
網友“f m m2015”:為什麼呢?
網友“全球鷹007”:越反越亂。
網友“青桐”:抗議一下就好了嘛,不要老是想搞個大新聞。
(1970-01-01)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這是一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組建、直接指揮的部隊。它專職反恐維穩,權限擴大。它被視為普京提前為總統選舉佈局的一大舉措。
今天,讓我們走近俄羅斯國家近衞軍。
牛刀小試
俄羅斯國家近衞軍近日在俄南部阿斯特拉罕州擊斃4名非法武裝人員。
塔斯社援引阿斯特拉罕州國家近衞軍發言人的話報道,當地時間6日凌晨,4名非法武裝人員進攻位於阿斯特拉罕州列寧區國家近衞軍的一處崗哨。
國家近衞軍在交火過程中擊斃這4人,國家近衞軍成員無人受傷。
發言人説,這4人與先前在阿斯特拉罕州發生的襲警事件有關聯,被當地警方通緝。
阿斯特拉罕州內務局4日説,警方當天接到發生交通事故的報警後去現場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有人用火器向警察射擊,導致兩名警察死亡。
剷除80多個非法武裝集團
2016年3月,普京簽署法令,決定在俄原內務部隊基礎上組建俄國家近衞軍。
3月27日成為俄羅斯國家近衞軍成立紀念日。
俄國家近衞軍近日提交給總統的報告顯示,組建以來,國家近衞軍共在俄境內摧毀300餘處非法武裝人員營地,剷除80多個非法武裝集團,消滅125名非法武裝人員。
俄國家近衞軍所屬特種部隊參與8000餘次特種行動,逮捕1.5萬名犯罪嫌疑人,查獲2000多件非法銷售的武器和29萬發各類型子彈。
另外,俄國家近衞軍體制外安保人員破獲4.1萬件犯罪案件,逮捕4.7萬名犯罪嫌疑人。
北高加索上千次特別行動
俄國家近衞軍在俄北高加索地區的反恐鬥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歷史和民族、宗教等複雜原因,俄北高加索地區反恐形勢一直比較嚴峻,也是恐怖事件高發地區。
2016年俄國家近衞軍在北高加索地區開展1000多次特別作戰行動,消滅包括9名非法武裝頭目在內的82名恐怖分子,剷除100餘處非法武裝分子營地。
收繳武器和禁止武器流通是俄國家近衞軍在北高加索地區另一重點任務。
2016年俄國家近衞軍在北高加索地區收繳200餘支各類型槍支,4.6萬發各種口徑子彈、13.5公斤炸藥及50餘枚自製炸彈。
精鋭傳統
“近衞軍”泛指軍隊中的精鋭之師。
在蘇聯衞國戰爭時期,一些戰功卓著的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獲得“近衞”稱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內務部內衞部隊於1992年成立。
據普京簽署的法令,2016年3月,俄在整合原有內務部內衞部隊基礎上建立新的俄國家近衞軍。
普京日前出席俄國家近衞軍成立一週年慶祝活動並向國家近衞軍授軍旗時説,近衞軍體現了俄世代國家保衞者的精神和意志,繼承了光榮的傳統。新成立的國家近衞軍是實現國家和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近衞軍的直接義務就是發揮最大潛力保衞俄國家利益和公民權利。
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來講,實現國內穩定是發展的基礎。
同時,2018年俄即將迎來總統選舉,組建國家近衞軍也被視為是普京提前為總統選舉佈局的舉措之一。
主職反恐
俄國家近衞軍主要負責打擊恐怖分子和有組織犯罪、維護公共安全、保護國家重點設施、協助俄聯邦安全局保衞邊境安全等。
目前,俄國家近衞軍約有34萬人,包括原內務部內衞部隊、特種部隊和體制外安保人員等。
建立獨立的國家近衞軍是出於反恐和維穩的需要。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恐怖主義越來越具有有組織犯罪的性質,恐怖分子往往接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把國家近衞軍從俄內務部中剝離出來,將專業和精鋭的力量組成一支獨立之師,避免了權力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有效提高了俄應對突發事件和恐怖襲擊的能力。
權限擴大
俄國家近衞軍的權限得到進一步擴大。
國家近衞軍由俄總統直接指揮,近衞軍總司令是俄最高決策機構聯邦安全會議成員,參與俄國家最高層面的重大決策和行動。
在人身受到威脅或犯罪分子逃離的情況下,近衞軍不用發出警告就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在戒嚴狀態下,近衞軍在進行戰鬥值班時有權直接進入居民住宅。
近衞軍有權檢查公民證件、查扣車輛、使用水炮、裝甲車等專用設備制止騷亂,根據需要有權暫停社會及組織的通信網絡等。
輿論認為,近年來嚴峻的反恐形勢及近期日趨複雜的維穩現實,意味着俄羅斯需要一支專業的反恐和維穩力量。
俄民眾希望國家近衞軍能夠成為有效打擊恐怖分子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
(原題為《看普京調教一年帶出來的反恐精英怎樣打“真CS”》)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錘子鐮刀的兔子”:俄羅斯武警
網友“有容乃大”:普京想連任握緊槍桿子?
網友“welly”:標題吐槽無力…
(1970-01-01)
持鮮明親歐立場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馬上和德國總理會晤,隨後又遠赴非洲訪問馬裏。履新一週便努力夯實法德、法非兩大根基,馬克龍心氣之高,早已超越塞納河畔總統大選剛結束時的閒言碎語和花邊新聞。
然而,倘若他走親歐路線是意料中的規定動作,那麼第五共和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第一次洲際訪問選擇深陷戰亂、且有法軍駐紮的馬裏,則不太尋常。上任才幾天便到駐馬裏的法軍基地發表講話,馬克龍的國際格局觀,和之前的幾位法國總統似乎不太一樣。而且,這位年輕人在競選時甚少對非洲表態。我們自然要問:為什麼是馬裏?為什麼是非洲?
由於殖民的緣故,近現代的北非、西非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半部法國史。而對留心當代法國社會的人來説,20世紀的法國史幾乎每個時段都可以和非洲大陸掛鈎,其歷史迴響常常在輿論界、學術界奏起:無論是一戰、二戰時隨法國號召北上參戰的非洲士兵,抑或是1947年在馬達加斯加的起義,再到1950、60年代阿爾及利亞艱難的獨立路,乃至常被人詬病的所謂“法國和黑非洲的特殊關係”(Françafrique),這些和非洲大陸接觸的點點滴滴,在當前的法國社會都可以被取用,引發新的內涵和外延。
巴黎因其東郊聚居的馬裏移民人數之多,被譽為馬裏以外“最多馬里人”的城市。少有提及的,倒是法國在整片法語非洲獨立思潮醖釀期中的核心地位。事實上,現代西非的首批知識分子、甚至開國元首,恰是在巴黎完成革命思想的轉變。可以説,法國之於非洲,今天除耳熟能詳的政經、軍事聯繫外,還有着深厚的文化淵源。這一點,便讓法語非洲區別於英語、葡語非洲。
5月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馬裏總統凱塔陪同下視察駐加奧(Gao)的法軍基地。
法國的薩赫勒政策: 2013-2017
2013年1月,應馬裏總統的請求,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宣佈在馬裏實行軍事行動(Serval)。當時,馬裏北部已經被極端武裝分子佔領一年,且有向首都巴馬科進軍的苗頭。法國介入不久後,馬裏-法國聯軍成功解放了馬裏重鎮加奧和廷布克圖。然而,利比亞政權倒台後所引發的整個薩赫勒地區(Sahel,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地區之間的一條長超過3800公里的地帶)之安全形勢劇變,是先前主張武力推翻卡扎菲的法國所沒有充分預估到的。於是,2015年,奧朗德便宣佈實行另一場軍事行動(Barkhane),以3500名法軍的兵力,打擊三百萬平方公里之廣的薩赫勒地區極端恐怖勢力。
不妨從兩個細節打量法國和馬裏的互動:2013年2月,奧朗德親臨馬裏,在法馬聯軍逐漸收復失地的有利形勢下,宣告“這一(軍事行動的)凱旋是我目前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同年底,馬裏現總統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也在當時向好的形勢下贏得了總統選舉。這一互動,一直持續到2017年1月在馬裏首都舉行的法國-非洲峯會上雙方的情投意合:一個大讚“這是所有法國總統裏對非洲最誠摯的一位”,一個説“馬裏是世界上少見能在經受如此一場危機後迅速站起來的國家”。
在這裏,我們無意深究馬裏是否恢復元氣,畢竟極端武裝勢力依然是這個國家的威脅,且其社會經濟也一直萎靡不振;也無意討論法軍、乃至聯合國維和部隊在毛里塔尼亞、馬裏、尼日爾、布基納法索和乍得五國的軍事部署是否奏效,畢竟現在無人能預料到法軍何時才能班師回朝。我們要回答的是:馬克龍和奧朗德總統的對非政策,有什麼異同?
2017年上台的馬克龍和2012年上台的奧朗德,對非經驗大不相同:前者曾有在非洲大國尼日利亞工作數月的經歷,後者上台前幾乎沒有踏上過非洲大陸;馬克龍剛任命的外長,恰是之前負責在馬裏執行軍事行動的總司令(Jean-Yves Le Drian);引起法國坊間一片驚呼的新總理,其任職過的阿海琺公司(Areva)也在尼日爾有着核心業務。如此一套擁有豐富對非經驗的政府班子,在歷屆法國政府中確實少見。用馬克龍競選時接受採訪時的一番話,我們可以把握到他當 時的底氣和願景:
“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我曾會見過非洲政商界的多位要人,以及尼日利亞、南非、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等國的現任領導人……我將在法國、歐盟、地中海南岸和非洲四者間,就安全、氣候、貿易、就業和創新等方面開展項目……”(2017.4.14)
到了5月19日在馬裏總統陪同下訪問加奧法軍基地時,馬克龍明確提出將會延續奧朗德時期的薩赫勒政策。而且,他還強調和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在薩赫勒地區進行軍事合作,既涉及直接的反恐行動,也涉及對該地區多個國家的軍隊進行培訓。借用他演講中的原話,便是:“我希望德國也能加大投入力度。在訪問德國時,我已經和德國總理討論過了。這也是她的想法。”要知道,德國在十年前是不贊成歐盟對乍得政府軍進行軍事培訓的。對近年法國在薩赫勒地區的行動,德國也曾一度緘默。
法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執行的軍事行動Barkhane。(圖片來自法國國防部網站)
馬克龍的非洲之行不光為反恐
在軍事上延續前朝對非政策,且吸納德國到整個法非、歐非關係的框架內,這還不是馬克龍非洲行所傳遞出的全部信息。薩赫勒地區諸國的發展,不僅關係到直接的反恐戰爭,而且還關係到歐洲此時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的難民問題。薩赫勒地區一日不安寧,西班牙和意大利便一日要接納大批來自非洲的難民。即使該地局勢穩定了,只要社會經濟得不到發展,當地百姓依然會千方百計北上尋找生存機會。對此,馬克龍提出在未來加大對該地教育、基礎設施和醫療方面的投資力度,以此在社會上剷除極端勢力滋生的土壤。
然而,馬克龍沒有提及的議題,也同樣牽動着西非、中非人民的心。就近年再度興起的“非洲法郎脱歐論”,便有2015年乍得總統對“脱歐”的呼籲。今天,非洲知識份子普遍希望能在非洲法郎問題上有所突破,讓15個使用該貨幣的非洲國家切實擁有自己的貨幣主權,以便提振這些國家的競爭力。
事實上,法國和黑非洲的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是:尼日利亞、安哥拉、南非、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它們均不屬於非洲法郎區。換言之,對法國來説,歷時長達70年的非洲法郎與其説有經濟意義,還不如説具有政治意義。但對於西非和中非諸國來説,如何“脱歐”卻在技術上有一系列的難題。哪怕連部分法國學者也提出非洲貨幣和一攬子貨幣掛鈎的可行性,迄今為止奧朗德和馬克龍均未對這一關鍵問題有過明確表態。馬克龍競選前關於非洲法郎的保留態度,為將來進一步的討論留有空間:
“總的來説,這些非洲政府選擇留在這個可以促進穩定和區域一體化的非洲法郎區是明智的。但我將聽取非洲夥伴在這方面的看法。”(2017.4.14)
多位非洲經濟學家合寫的《論擺脱貨幣依賴:非洲法郎對何方有利?》(2016)一書。
法非關係中不能忽略的非洲視角
幾乎每一次法國總統的非洲行,都會被部分媒體以“法非特殊關係”解讀之。固然,法國的軍事介入和經濟佈局,容易被解讀為新帝國主義;其不作為,又容易被指責為無動於衷和袖手旁觀。但我們理應超越這種非黑即白的分析角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龍這次非洲行所體現出的高調和沉默,既帶有前任對非政策的延續,也體現出吸納德國、主張展開以歐盟和非盟合作的新動向。然而,撇開歐洲不論,單是整片薩赫勒地區各部族近年的人口遷徙和思想價值取向,已經值得留意。而局勢穩定、頗為獨善其身的塞內加爾,也許是西非諸國的一個成功榜樣。總之,跟進法國對非政策的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把握非洲大陸本身的脈動。因為,馬克龍上台的時間還太短,而非洲的歷史又太長。
(作者系巴黎第四大學政治哲學博士研究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Rio Lynx”:最後這句話看着好熟悉啊,倚天屠龍記的後記裏好像見過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