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職業繼承奇聞:女户要定期上繳閨女
導讀:中國人的職業繼承製度長盛不衰,這種制度,一般都要把一些比較特殊的人羣劃成另冊,嚴加管理,好讓他們世世代代幹自己的本行。比方當兵的、唱戲的、運糧的。
到了明朝,這種制度制定得就非常專業,例如有一種家庭被稱為“女户”,他們的功能就是給皇宮生女人。他們不用交糧納税,只要上繳個閨女就行了。生的是小子?那不行,上外頭買去!不然跟抗皇糧一個罪名。再有,你家裏要是幹木匠,那可能你就被統計到木匠户裏去了,過了幾代人,皇上有木工活,也許還來找你家。你要説自己這代已經改鐵匠了,不會木工活,那也不成,你照樣得給皇上刨木板去,不然你自己去找一個頂你。
身份世襲的制度,現代中國人其實都不陌生,就在幾十年前,大家填簡歷的時候還要寫明成分,明明自己現在是個撿垃圾的,也要老老實實寫上“地主”,就因為自己祖上使喚過長工。至於工廠接班頂替制度,退出中國歷史更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並非只有中國有此習慣,古代的許多帝國都曾經實行這種制度,像古埃及,職業也是世襲的,而且劃分的精細程度不亞於中國。就魏晉時期而言,軍户制度主要還是為了保證有足夠多的軍人。比如西漢的軍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該服兵役時就到軍營報到,服役完了就接着回家種地。但是到了三國亂世,軍人是很寶貴的資源,尤其是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絕不能讓他們輕易脱出政府的掌握。所以,政府給他們上了特殊户口。軍人職業化猛一聽好像是個好主意,但是到後來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需要考察一下軍人的待遇問題。
魏晉伊始,軍户的待遇還算過得去,但到後來,軍户的處境越來越壞。這些軍户雖然是軍人,但他們可不是除了操練什麼都不幹。如果你不幸屬於軍户,那麼,首先你要努力種地交很重的租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可能還要養牛、放羊,假如在南方,你可能還要打魚。要是你的領導比較負責,農閒的時候你會被叫去參加訓練。等到要打仗了,不消説,要扛上槍去戰場。軍户這麼拼死拼活地幹,能得到什麼呢?僅僅是政府撥的一塊地,還有偶爾撥發的一點口糧。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政府可能給你分配一個媳婦。政府對軍户的婚姻問題很關心,之所以要強制寡婦配人,也是為了保證軍户都能娶到老婆,以便生出小軍户來接班。
軍户的社會地位直線下降,一般老百姓都看不起軍户,把他們看做一羣下三濫。官府自己也把軍户看做賤民,當時對罪犯的處罰,經常就是全家罰為軍户。如果某人作戰勇敢,立了戰功,政府有時候就會褒獎他,讓他的子孫免除軍户身份。政府此舉,等於公開宣佈軍户等於勞改農場裏的勞改犯,改造得好的話提前釋放。
這樣的軍户其實跟國家奴隸差不多,所以,只能靠嚴厲手段來確保他們不敢逃跑。曹魏的法令規定:軍户逃亡,抓到殺頭;親屬不報官也一併殺頭,報官,全家罰做奴隸。這些軍人的家屬就是政府手裏的人質,軍人想要逃跑的時候,考慮到妻小,就不能不掂量掂量。不光軍人本人不能逃亡,他的孩子如果逃跑,全家也要受株連。這種制度下,軍户子弟的前景很不樂觀。《晉書·趙至傳》裏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軍户子弟的故事。趙至出身軍户,他的父母卻送他讀書,希望他能擺脱軍户身份。按慣例,趙至16歲就得參軍,於是趙至15歲時,決定裝瘋。等大家都覺得他確實是瘋子,他就逃亡到了遼東。趙至到遼東後踏上仕途,一直幹到州部從事(相當於廳級幹部)。雖然成了領導,但如果被發現出身軍户,仕途會大成問題。所以他的父母依舊不敢和他相認。等他知道母親病死,而自己卻沒能盡到任何孝道,感到非常內疚,很快也吐血死掉了。
軍户畢竟是皇帝的財產,皇帝對此還是有所認識的,也確實頒發過一些旨意,説要對軍户給予一定優待。但是皇帝天天坐在皇宮裏喝茶,真正管事的是那些軍隊領導,各種積弊自然越來越嚴重。劉宋時代的大臣沈亮在奏章中説道:“我看到軍府中的士兵,快八十歲的老人,才七歲的孩子,都被叫去使喚。那些老人,氣血已經衰耗;那些孩子,身體還沒有發育。請陛下優容。”皇上回答:“嗯?我明明已經讓人去改革了,怎麼現在還是這樣?好,我下文件再催催。”這些被當成國家奴隸一樣看待的士兵,到底能有多高的戰鬥力,當然很值得懷疑。
儘管政府拼命控制這些軍户,但是軍户的數量還是在下降。晉朝政府為了補充軍户,把勞改犯、私人奴隸、被檢舉出來的逃亡農户都掃進了軍户裏頭。這些社會最底層的人都變成軍户,只會讓軍户的紀律更加渙散、戰鬥力更加低落。到了晉朝後期,軍户在軍事上已經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了。軍户越來越不像捍衞皇上的鋼鐵長城,而是一羣變相的勞改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