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樸素的綠T黑長褲、
光着腳、
靠牆倚坐,
手邊放着兩瓶幾塊錢的飲料……
車站裏似乎從來不缺這幅裝扮等車的人,為什麼偏偏這個人火了?
原因只有一個——他叫樊建川。
原來,照片拍攝當天,樊建川正在重慶火車站候車,忙完重慶建川博物館事宜後,正準備出發返回成都。
樊建川何許人也?
四川知名人物,
曾是資產數十億的富商,
還曾多次入選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
……
在許多人的印象裏,像樊建川這樣身家數十億的富豪,不應該是這幅打扮的。
即便不像小説裏的霸道總裁那樣一絲不苟,至少也要像馬雲王健林那樣得體嚴肅。
但樊建川這一身打扮,實在看不出一丁點“富豪”的架勢。
而這並不是樊建川第一次以如此“接地氣”的形象出現。
今年3月,樊建川被曝在街邊小店吃麪的照片時,也紅遍網絡,當時他花14元吃了一碗雞雜麪。
樊建川的“拼命”前半生
樊建川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按他自己的話説,就是骨子裏淌的都是行伍的血。
小時候的樊建川可以説是個完完全全的“熊孩子”。偷偷跑去金沙江游泳,偷江對岸人家的南瓜,還三不五時地跟別家孩子打架……
但高中畢業後,樊建川卻沒有跟隨父母腳步,而是當了知青。拼命地勞動,他餓暈了兩次。
他説父親打小就教育他:“做人要有一股子拼勁兒,一人一條命,是用來拼的!”為了改變自己,他決定,去當兵!
零下40度、天寒地凍的內蒙古,樊建川呆了兩年。
高考恢復讓樊建川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經過複習,樊建川考上了西安政治學院,畢業後到重慶三醫大做了老師。一晃,又過了8年。
可是,樊建川心裏又有了想法:“我都看得見自己是怎麼老的了!”
於是他再次改變人生軌跡,踏入仕途。34歲,他已是宜賓市常務副市長。
然而漸漸地,他覺得工資有點太少了。隨後,毅然辭職,下海經商。
事業剛起步時,樊建川一家人只能蝸居在成都一間很小的房子裏。
他貸出鉅款建房,結果卻只賣出一户。當所有人都覺得“完了”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因為國家政策的調整,成都雙流機場需要一個完整小區為職工提供住宿,樊建川賺到了第一桶金。
之後8年,樊建川將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在成都最繁華的地段都有他的商品房、寫字樓、商鋪……而他自己也成為了胡潤中國富豪榜的常客。
樊建川的“館奴”後半生
認識的人都知道,樊建川愛收藏。
在西安上大學那會兒,他常在當地古玩街閒逛,偶爾也跟着一些懂行的人收藏些風花雪月的東西。
但時間長了,他漸漸覺得這些東西……沒意思。於是,他轉而收集一些跟抗戰有關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紀念歷史。
別人當破爛的,他當寶貝撿回家;
每次到老村老宅,一見到舊垃圾他都忍不住去扒拉;
明明答應給妻子買裙子,卻半路反悔,拿着錢去買了自己想要收藏的勳章;
甚至有次在天津塘沽他看到有人砸碉堡,一聽碉堡是抗戰留下來的,他當即付錢,愣把50噸的碉堡運回了四川……
1999年,樊建川決定建博物館。那時候,他的目的很簡單,只是想以博物館的名義搞收藏,以避免法律糾紛。但其實,樊建川沒什麼信心。
不過當自己有14件藏品被國家文物局的專家鑑定為一級文物時,他立刻拍了大腿:“建!”
多少人説他傻,文物給國家就好,花冤枉錢幹嘛!
他卻説:“中國十三億人,十二點五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
為了填博物館這個無底洞,樊建川變賣了自己的辦公樓、商鋪等幾乎所有家產。
等全部手續完畢,已經是2004年11月,他卻又做了一個決定:
“2005年是抗戰勝利60週年,這是一個甲子,是個大事,(博物館)必須在8.15準時開館!”
整整9個月,他幾乎都睡在工地。累了在建材商那裏打個盹兒,醒了就開始和工人們沒日沒夜地忙,工地旁還立着倒計時牌……
終於,2005年8月15日,經過6個部委專家組嚴格審查,博物館開館了。
博物館內,30噸手寫資料,40萬封書信,近2萬本日記,百萬枚像章,800餘萬件藏品……其中經鑑定的國家一級文物足足有153件!
收藏之龐大,令人瞠目結舌。
隨後幾年,樊建川又建成了“川軍抗戰館”“中國壯士羣塑廣場”“抗戰老兵手印廣場”“援華義士廣場”等抗戰系列場館。
其中,手印廣場一排排玻璃上已印有4000多名抗戰將領或老兵的鮮紅手印,為取這些手印,樊建川跑遍全國,甚至還跑進了太平間。
“一個民族不能忘記她的捍衞者,在這些老兵凋零之前,我們應留下他們的印記,以為永世的紀念。留下一個手印,就留下一分力量。”樊建川説。
歷史,在這裏得以“重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遙遠的”抗戰記憶在樊建川的博物館裏得以重生,再塑血肉。每年來參觀的遊客有100多萬人,無一不眼含熱淚。
在中國壯士羣塑廣場,約3000平米的中國地圖上,200多位抗戰名將和著名烈士的鐵像站在他們戰鬥或犧牲過的地方。揭幕時,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抱着父親的塑像痛哭:“爸爸,我抱您了!”
2004年,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來到安仁,為援華美軍館題寫館名,還即席唱起了《滿江紅》。她説:“我年輕時,在街頭宣傳抗日就唱這首歌。”
開館日,曾在飛虎隊中開轟炸機的84歲老兵格魯伯坐着輪椅趕來,進了援華美軍館就問:“樊先生,你這個大房子裏放的全是美軍的東西嗎?”
一得到肯定的答覆,他一下子哭了起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專門紀念美國志願航空隊的紀念館。我的青春,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國。我為人類和平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格魯伯坐在輪椅上,給樊建川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他説:“我代表美軍士兵感謝您。”
如今,樊建川已經先後建成30座博物館。但他最不願意面對的博物館只有一個——“戰俘博物館”。
“因為覺得做俘虜是個污點。這些人的一生可能就一張照片,那就是被殺之前日本人拍攝的,他們死了,親人又不敢説……”
最後,等待着幾百萬犧牲戰俘的,是所有人的遺忘。
但樊建川不願這樣,他曾在日本買下了市面上所有的戰俘照片,並帶回國建館。
一個個流亡異鄉的英魂,一張張黑白殘像中的面孔,就是那段血淚史最真實的記錄。
以色列駐華大使進館參觀後,為樊建川寫下一段話:“這是一個平凡的人,幹了一件偉大的事,他留住了一個民族的苦難。”
現在,樊建川最大的願望就是建更多的博物館,希望在有生之年,建成100座!
“現在有房奴、車奴,我是館奴。我願意一生為博物館做奴隸,只要是能建夠100個,馬上死都可以。”
就連自己的身後事,樊建川也早早做好了打算。
兩份捐贈遺囑,一份是在他去世後將博物館交由國家管理;但另一份,樊建川的妻子卻怎麼也不肯答應。
因為樊建川打算把自己的遺體捐給重慶三醫大,用自己的皮,做一面軍鼓,放在博物館裏。
便是身死,他也想守護博物館。
收藏戰爭,不是為了復仇。
而是一個民族的崛起,
一個國家的復興,
唯歷史,不能遺忘。
只有時刻銘記戰爭的殘酷,
才能更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導讀:維珍集團創始人、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仍在繁忙的日程中仍堅持抽時間來讀書。多年來,他已經推薦了幾十本書籍,這些書一直吸引着他,並幫他成長為生意人。
我們無法保證大家能沿着布蘭森的足跡邁進,但這些書當然有可能讓大家找到正確的方向——
1. 《1984》
圖片來源:amazon.com
——
喬治·奧威爾
雖然首次出版於1950年,但這部小説在1984年及以後一直有着深遠的影響。作品描繪了一個未來的反烏托邦社會,政府監視着人們的一舉一動,在某些情況下還會施以懲罰。
2017年1月底,白宮高級顧問凱莉安妮·康韋“另一種事實”的説法讓這本書的銷量急劇上升。
布蘭森把《1984》納入人生必讀的65本書中,部分原因是它隨時都能提醒人們保持警惕和懷疑。
2.《黑匣子思維》
(
Black Box Thinking
)
圖片來源:amazon.com
——馬修·賽義德
失敗是所有成功制度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但前提是控制者明白哪裏出了問題。
在《黑匣子思維》中,記者馬修·賽義德探討了為什麼某些人會故意忽視自身以及他人指出的錯誤。他敦促人們採用心理學家卡羅爾·德維克所説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而非固定型思維模式。
布蘭森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它提倡改變對待失敗的態度,並且明白進行嘗試並根據其結果來調整自身行為是我們學習的唯一途徑。”
3.《結束反毒品戰爭》
(
Ending the War on Drugs
)
圖片來源:amazon.com
——理查德·布蘭森
這本書由布蘭森本人編輯(他寫道:“我實在忍不住要把自己做了些貢獻的一本書塞進去。”),其中彙集的論文都和世界上打擊毒品的行動有關,其中包括許多失敗案例。
布蘭森寫道:“它通過一組如此聰明的專家來解釋全球毒品政策改革為什麼那麼重要。”這些人中包括慈善家喬治·索羅斯、墨西哥前總統埃內斯托·塞迪略以及瑞士聯邦前總統露特·德萊富斯等人。
布蘭森解釋説:“對待毒品的態度正迅速從犯罪行為變成健康問題。讀了這本書的人都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4.《斯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
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
)
圖片來源:amazon.com
——約翰·斯坦貝克
牽着自己的貴賓犬橫穿美國的斯坦貝克在這本書裏介紹了跟最真實美國民眾打交道的經歷。
他駕車駛過國家公園、偏僻的鄉間道路、小鎮和大城市,接觸到了美國的方方面面,併為讀者呈現了美國人的全方位畫卷。
布蘭森更多地把它看作一本生活指南,而非旅遊指南。
他寫道:“這本書讓你看到生活中的小樂趣,以及這些重要而短暫的時刻中偉大的人性奇蹟。”
5.《宇宙》
(
Cosmos
)
圖片來源:amazon.com
——卡爾·薩根
《宇宙》於1980年配合同名電視節目出版,其中的圖示章節其實是想讓讀者感到震驚。
作為天文學家,薩根帶着大家回到數百億年前的宇宙,然後從宇宙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交替追蹤它的發展變化。
這本書是科學領域的一部開創性著作,應該能讓所有開始認為自己是萬物中心的人感覺到自身的卑微。
6.《如果我只能告訴你一件事》
(
If I Could Tell You Just One Thing
)
圖片來源:amazon.com
——理查德·裏德
對人的人生指導源泉,理查德·裏德有着無法滿足的好奇心,這一點讓他變得被人熟知,因為他向所有人尋求建議。
在這本書裏,裏德把多年來他獲得的最佳建議收集在了一起。這些建議來自名人、運動員、政界人士以及企業家(包括布蘭森)。
布蘭森解釋説:“這些人各式各樣,都很有趣,他們都把重點放在真切的經驗教訓上。我喜歡時不時讀上一章,以便獲取靈感。”
7.《贏家》
(
Winner
)
圖片來源:amazon.com
——阿拉斯泰爾·坎貝爾
記者兼政治助理的阿拉斯泰爾·坎貝爾在這本書裏全面探討了構成成功故事的要素。
為在日常生活中實現最大收益,一些最富有、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依賴類似的行為模式,無論是醒來的時間還是鍛鍊身體的時間,或是抽空來查看郵件。
就像裏德的《如果我只能告訴你一件事》一樣,布蘭森説他會時不時地拿起《贏家》來讀上幾章,目的是提醒自己已經走出去了多遠,以及在哪些方面還有成長空間。
8.《從為什麼開始》
(
Start With Why
)
圖片來源:amazon.com
——西蒙·斯涅克
斯涅克是一位領導力專家,他相信只有帶着具體目標,或者找到存在的原因後,人們才能有效地經營自己的公司。
《從為什麼開始》畫出了三個同心圓。斯涅克把最外邊的圓叫做“什麼”,把中間的叫做“怎麼做”,最裏面的叫做“為什麼”。對企業來説,越靠裏的圓圈越不可或缺。
斯涅克認為,太多的公司都專注於自己製造“什麼”,而不是自己“為什麼”。要製造這樣的產品。只有為自己的經營活動找到一個堅實的理由,公司才能跟客户聯繫在一起。
來一起讀書吧!
作者:
Business Insider
資本門,
高淨值人士的出海之道,
打開屬於您的資本之門!
一家專注於“中外資本”的公關新媒體
線上提供新聞營銷全網覆蓋為資本PR
線下對優質項目提供FA和展銷路演
提供一對一VIP戰略顧問合作
“品牌+資本”顧問服務套餐/
3個月 / ¥29,999
套餐內容包括:
1.公司品牌vi標識設計
2.企業宣傳冊設計/15頁
3.企業採訪片製作/5min
4.一次財經媒體或新聞資訊媒體推廣/50家
5.公司創始人專訪文一篇/2000字
6.資本對接或商務拓展合作15家
歡迎訂購,詳情請諮詢資本門媒體部工作人員微信號18217551955
歡迎以下"資本界優質項目"洽談商務合作
VC/PE/Pre-IPO
海外上市併購
家族信託基金
CRS移民置業
(2017-08-21)
全球氣候變暖關係着地球上每個人的未來。現在,全球27名億萬富翁已經開始行動起來,攜手建立“突破能源聯盟”,推進清潔能源的民間和政府投資。
當地時間11月30日,2015年巴黎氣候峯會召開第一天,比爾·蓋茨在巴黎與奧巴馬一起對外宣佈,將推出一個金額達100億美元的能源研究投資計劃,這些資金來自億萬富翁個人、加州的大學等28個私人和機構,用於幫助從政府基礎研究中產生的項目產業化
。
比爾·蓋茨出席巴黎氣候大會,宣佈自己在突破能源聯盟上的最新努力。視覺中國圖
蓋茨透露,目前,已經有20個國家政府加入,包括美國、中國和印度,它們已經承諾會增倍投入能源研究預算。
“我們需要創新來獲得突破的解決方法。”蓋茨説,“這些投資人關心清潔能源和廉價能源。”
蓋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基礎研究商業化,幫助政府發展可再生能源。
簡單來説,就是在政府研究的基礎上,利用他們自身資金幫助促進低排放技術的商業化,在有潛力的概念和切實可行的產品之間的鴻溝上架起一座橋樑。這條鴻溝被他們稱為“近乎不可逾越的死亡之谷”。
“這件事非常緊迫,現在的形勢需要你一旦發明東西就能運用到全球能源體系中。”蓋茨説。
“如果你的目標是到2050年減少温室氣體排放,那你最好能在未來10年內有所創新,以便擁有時間來轉換全球能源體系。這通常需要50年,所以我們必須更快地採取行動。”
除了比爾·蓋茨,硅谷的另外一名巨頭也對此事非常熱心。在巴黎氣候峯會召開前一天,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主頁上公佈這個“突破能源聯盟”計劃,稱將與自己的妻子一起加入蓋茨的倡議行動。
“
解決清潔能源的問題是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説,“沒有能源安全和穩定的氣候,我們將不能夠在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或連接世界上取得有意義的進步和挑戰。目前的制度不鼓勵創新,這個倡議會讓我們加快實現創新
。”
根據扎克伯格的介紹,這個聯盟將與各個國家合作,促進清潔能源“基本和應用研究的資金保證”,同時該聯盟還將集中投資“接近近零排放的公司,並承諾給每個人提供合理、可靠的能源價格”。
這一舉措中所定義的清潔能源,
不僅包括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還包括核能、電網技術、高級輸電系統,以及回收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碳的各種方法
。
此外,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印度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董事長安巴尼、Bridgewater對沖基金集團的雷•戴利奧(Ray Dalio)、以及維珍集團(Virgin Group)的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都在這個聯盟名單上。
潘石屹12月1日在上海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這個聯盟未來其會持續關注清潔能源的發展,會在全世界看項目,突破地域的限制。
同時,這個聯盟投資的項目不是純公益項目,也會有商業的部分。
“投多少錢現在不能説,要等比爾·蓋茨宣佈。”潘石屹説。
突破能源聯盟參與、支持者:
美國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喬治·索羅斯
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孫正義
印度信實工業有限公司主席兼總經理Mukesh Ambani
美國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主席比爾·蓋茨
中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團執行主席馬雲
美國勞拉和約翰·阿諾德基金聯合主席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
美國Salesforce.com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馬克·班尼奧夫(Marc Benioff)
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兼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
美國Facebook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及其妻子、兒科醫生兼The Primary School CEO普莉希拉·陳博士
沙特阿拉伯Alwaleed Philanthropies慈善組織董事會主席Alwaleed bin Talal王子
英國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美國橋水聯合基金創始人Ray Dalio
尼日利亞丹格特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iko Dangote
美國凱鵬華盈(KPCB)投資基金合夥人John Doerr
美國LinkedIn及Greylock Partners聯合創始人Grey lock
英國兒童投資基金 創始人Chris Hohn
美國科斯拉創投(Khosla Ventures)創始人Vinod Khosla
南非非洲彩虹礦業(African Rainbow Minerals)創始人兼執行主席Patrice Motsepe
法國Iliad Group創始人Xavier Niel
德國SAP聯合創始人兼主席Hasso Plattner
美國老虎基金 創始人兼主席Julian Robertson
中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沈南鵬
美國Prelude Ventures聯合創始人Nat Simons and Laura Baxter-Simons
美國NextGen Climate董事長及實業家、慈善家Tom Steyer
印度塔塔有限公司名譽主席 Ratan Tata
美國惠普企業有限公司CEO梅格·惠特曼
中國SOHO中國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欣 董事會主席潘石屹
美國加州大學首席投資官辦公室
致力於清潔能源創新的MissionInnovation參與國家有20個,分別為:
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丹麥、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沙特阿拉伯、韓國、瑞典、阿聯酋、英國、美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哈哈”:至少對於我國的現狀是利大於弊的。今年我國的北方地區甚至到全國都面臨着環境污染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關係着全國人民的健康,試想一下北京的人民一年大概300天都有霧霾,出門還要選天氣。實在是令人心疼。千萬不能再走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新興資源如果能夠解決廢氣問題直接關乎中國的環境。人的發展依賴於環境,我們要愛護環境,和環境友好相處。每件事都有兩面性,發展資源不可能純公益性質,但是這種既能促進經濟發展又能節約資源治理環境的三贏又合唱不是件好事。
網友“jimmy_kuk_”:無利不起早,完畢。
網友“gagaab”:很好,有錢就乾點對人類益處的好事吧,少給自己到處買房。
網友“yzy209”:又在合夥騙錢吧?
網友“飛一般”: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網友“要什麼自行車”:有遠見
網友“柯里昂尼”:説的有一點是對的,既然窮人連温飽都保證不了,又怎能有餘錢投入環保?但同時良好的環境對於所有人來説都很重要,在大方面來説,只有富人等擁有龐大資源的人才能推動有效計劃的落實,不排除利己的動機,但像蓋茨這樣的人即使不搞環保也能長壽,又何必大費周章去搞全球能源環保項目?我總認為,對未來懷揣積極的心態與希望比一味抱怨問題要強,既然富人在大方面能出力,那我想像咱們這樣的平民也不輸於他們,從自身做起,總會有改變世界的一天!
網友“like”:美國人真喜歡搞各類聯盟,XX者聯盟
網友“相對自由”:有錢任性
網友“TL”:創始人,創始人,創始人。。。第三次工業革命簡直就是造富神話
網友“清風拂面”:有錢人為了長命百歲已經提前需要低碳生活,對於窮人來講是要吃飽穿暖低碳不低碳還很遙遠。所以這個會是有錢人蔘加的而不是窮人的。
(1970-01-01)
每個白手起家的富翁都有不一樣的發家史,但是,他們還擁有13個相同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並不遙遠,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你也想成為百萬富翁?請從好習慣開始。
翻譯丨李思璟
本文由界面新聞編譯自美國網站Business Insider,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他們從普通人轉變成有着七位數財產的成功人士的原因之一,在於其“富有的習慣”。這個短語是托馬斯·科裏(Thomas C. Corley)生造的,他花了五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的日常習慣。
“通過研究,我發現你的日常習慣會透露出你在生活中能否獲得成功”,他在新書《改變習慣,改善生活》(ChangeYour Habits, Change Your Life)寫道,“習慣預示着一種因果關係。習慣決定着財富、貧窮、快樂、悲傷、壓力、關係好壞、健康與否。”
科裏説,好在是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改變和培養的。以下就是一些你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培養的,百萬富翁們的一些“富有的習慣”:
1
他們經常閲讀
富人更願意學習,而非娛樂。科裏寫道:“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閲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閲讀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富人閲讀是為了獲取知識。”
科裏發現他們傾向於閲讀三類書:成功人士自傳、個人修養或發展類書籍、歷史類書籍。
2
他們堅持鍛鍊
“76%的富人堅持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科裏寫道。有氧運動包括跑步、短跑、快走、騎自行車等。
“有氧運動不僅對身體好,對大腦也有很大幫助。”他寫道,“有氧運動可以增加神經元(腦細胞),體育鍛煉還可以增加體內葡萄糖含量,葡萄糖就是大腦的燃料。大腦獲得的養料越多,發展就會越好,你也會變得更聰明。”
3
他們結識其他成功人士
“你會和你常常來往的人一樣成功。”科裏寫道,“富人總是在尋找目標明確、樂觀熱情、心態積極的人做朋友。”
另外也要避免與負能量的人或影響接觸,科裏強調:“負面的、消極的批評會讓你離成功的道路越來越遠。”
4
他們追求自己的目標
“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可以讓你產生長期的幸福感,最終轉化為大量的財富。”科裏寫道。有太多人犯了追逐別人(比如他們父母的)夢想的錯誤,富人則不斷完善自己的目標,堅韌且激情滿滿地追求它們。
“激情讓工作更有趣。”科裏寫道,“激情給你提供克服失敗、錯誤、拒絕的能力、堅持和重心。”
5
他們堅持早起
在科裏的研究中,一半以上自力更生成為百萬富翁的人士至少在工作時間前三個小時起牀。這是對付日常工作突發情況的一種解決策略,比如開會時間太長、路況太堵、要去學校接生病的孩子等等。
“這些突發情況會對我們產生心理影響,改變我們的潛意識,最終會讓我們覺得生活已經失控。”科裏寫道,“早晨五點起牀,完成你今天工作中最重要的三件事,這會讓你重新掌控你的生活,給你一種你在主導自己生活的自信感。”
6
他們有多種收入來源
“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不會依靠單一的收入來源,他們有多重收入方式。在我的研究中,65%的富人在他們賺得第一筆百萬美元之前,已經有至少三種收入來源了。”
額外的收入包括房地產租賃、股市投資、副業的部分所有權等。
7
他們有自己的導師
“找到自己的導師可以讓你更快積聚財富。”科裏寫道。
“成功的導師不僅僅是會對你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指導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們可以定期地活躍在你的成功道路上。他們與你分享有價值的成功經驗,這些經驗要麼來自於他們的導師,或是來自於曾經失敗的打擊。”
8
他們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只有當你有積極的精神態度時,你才能獲得長期的成功。在我的研究中,積極向上是所有自力更生百萬富翁的標誌。”
問題在於,大部分人無法確定他們的想法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他解釋道:“如果你停下來聽聽自己的思想,感受它們的存在,你會發現絕大多數想法都是消極的。但只有當你強迫自己去看清內心時,你才會意識到這些消極思想的存在。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是最關鍵的。”
9
他們從不出眾
“我們總是希望融入到社會中,適應這個社會,併成為其中一部分,因此我們總會盡力不讓自己過於突出。”但是,“無法讓自己與他人區分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獲得成功的原因”。
成功人士創造自己的圈子,並把他人拉進來,科裏説:“你需要讓自己突出,然後創造你自己的圈子,讓別人來加入你。”
10
他們舉止禮貌
“自力更生的百萬富翁掌握了社會禮儀的重要原則,如果你想獲得成功,你也需要掌握同樣的原則。”
這些禮儀包括寄送感謝信、記得重要的日期(如結婚紀念日、生日)、掌握餐桌禮儀以及在不同的場合正確着裝。
11
他們幫助別人取得成功
“幫助其他人追逐目標和夢想並獲得成功,這也可以讓你從中受益。如果沒有其他成功人士,那麼成功也是很難定義的。如果想要成功,最好的方式是首先幫助其他人。”
但是,你不應該給所有人都提供幫助,科裏説:“你只應該幫助那些樂觀的、有明確目標的、積極的、追逐夢想的人。”
12
他們每天花15-30分鐘思考
“思考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科裏發現了這一點。富人傾向於在早晨獨立思考至少15分鐘。
“他們每天早頭腦中思考很多事情。”他解釋道,話題既包括事業和財務,也包括健康和慈善。
他們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怎麼做才能賺更多錢?我的工作讓我開心嗎?我鍛鍊時間足夠嗎?我還可以參與哪些慈善活動?”
13
他們尋求反饋
“因為害怕批評,所以我們很少向他人尋求反饋。”科裏寫道,“但是,反饋是瞭解做事正確與否的關鍵。反饋幫助你瞭解自己是否仍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反饋是批評,無論是好還是壞,都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元素。”
此外,反饋可以讓你改變重心,體驗新的事業或道路。正如科裏所説:“反饋中提供給你的信息,讓你可以在任意企業中獲得成功。”
(2017-08-18)
“我要五百萬,我要買套大房子裝修得像宮殿;我要五百萬,還要買很多漂亮衣服穿得像過年。”小時候最喜歡聽歌手彭濤的這首《我要五百萬》,夢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真的有五百萬,做一個有錢的人,把喜歡的東西統統買過來。
那個年紀對五百萬是沒有概念的,只是下意識的感覺應該是非常非常多的錢。後來慢慢的發現,在如今的社會,五百萬已經不再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數字,甚至對於一些社會上層人士而言根本算不了什麼,萬達王總的一個小目標就要先掙他一個億,幾十億的投資也不過是中等意思嘛。近日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孔慶龍先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7北京年會”上,談笑風生間揭露了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中國目前超過一億以上資產的高淨值人羣,已經超過10萬。
“資產超過一億的高淨值人羣已經突破十萬”,孔慶龍先生如此簡短的一句話,有多震撼呢?。首先什麼是高淨值人羣,高淨值人羣一般指資產淨值在60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資產以上的個人,他們也是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較高的社會羣體。也就是説,只有你的資產超過了600萬元,才能被稱之為高淨值人羣。然而孔慶龍先生的數據表明,不止是600萬,資產超過一億的人羣已經超過十萬。
其次,一億元對於普通人意味着什麼?表面上乍一聽,並不會感覺超級震撼人心的多。如果跟你説,你坐擁十份一千萬元的資產,一百份一百萬元的資產,現在看起來一億元是不是很震撼了。用工資來計算的話,假使你月薪5萬元,年薪60萬,也就意味着不吃不喝,至少工作170年才能資產破億,現實情況,自己的目前的真實月薪離五萬元又差了多少呢?
翻了翻不爭氣的空癟錢包,離兒時夢寐以求的五百萬還有着遙遠的距離,而此時的億萬富翁已經超過了十萬,不由得默默加快了搬磚的步伐。不管現在你有多少的存款,離一億元還有多少路要走,都不能停下向上的腳步,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先掙他個五百萬,説不定第十萬零一個億萬富翁就是你,向上吧朋友。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