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因為《我的前半生》再次大火了一把,很多人對這個之前被感情深深傷害的女人刮目相看,
在劇中她可以矯揉造作,可以腹黑強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她始終把自己當成普通人,近日,有消息傳出,她成為了母校上戲的考官,在態度方面,她明確表示“整容的孩子不能收,如果你收了這樣的學生,其實對年輕人來説並不是一個好的榜樣。”
在現在這個整容成風的時代,馬伊琍的這段話或許會得罪娛樂圈不少明星,但是卻得到了網友的點贊。
顏值固然重要,但是作為演員,不應該只注重顏值而忽略演技,演藝圈不缺長得好看的,就差真正演技好的。馬伊琍還説:要接受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
張檬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雖然前段時間直播承認自己對臉部進行了調整,但是面部僵硬也還是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在整容之前,她出演過很多驚豔的角色,但是整容之後,參加綜藝節目滿滿都是尷尬,反觀蔣欣,雖然一直被人吐槽微胖,但是她的面部表情十分豐富,演過不同類型的電視劇,
如今在《我們來了》裏面更是一個人就可以撐起一場大戲,現在也慢慢走紅。
所以作為演員,馬伊琍的那段話無疑是對的,畢竟演員注重的不是顏值,演技才是關鍵,馬伊俐還有孫儷都是臉有點偏方的,但是卻非常美麗自然,演戲演的也特別好,而一些整容的明星事業想要走上坡路卻很難!
也因此有網友説:整過容的永遠不要想成為好演員。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確實是真的
網友“軍武次位”:牛逼,點贊
網友“心靜自然涼”:確實,正能量
你走後的365天,我得想起你很多遍
2017-08-29
皇甫
我 們 的 故 事
再 沒 了 下 文
01
“回到相遇的起點,
才知我對你不瞭解”
都説愛上一個人,就像有了軟肋,又有了鎧甲。可有些人,她是軟肋,卻不能做愛人的鎧甲。愛上她,是一場艱苦的修行,你覺得自己腹背受敵,孤苦無依。
終於,人情像一張薄紙,慢慢地被揉破了。有天再看她時,你覺得恍若隔世。就在那一瞬間,你突然不明白,自己以前怎麼那麼喜歡她,你再也不愛她了。
02
“想起我和你牽手的畫面,
淚水化成雨下滿天”
《中國有嘻哈》紅了以後,隨之而紅的還有選手Gai的金句:“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
於是有人就説了:“愛一個人就是,你吃火鍋,我吃火鍋底料。”彷彿不為他吃火鍋底料,你都不配愛一個人。
但如果,愛情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傾斜,盡是一方付出,一方索取,長久以來,又要怎麼保持平衡?
我相信沒有人會比我更愛你,我能給你幸福。
為此,我做好了與你共度餘生的準備。
但最後我還是輸給了你。
我輸給了我的軟肋
你。
03
“以為愛得深就不怕傷悲,
偏偏愛讓心成雪”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再堅固的愛情堡壘,也經受不住自己人的日夜摧殘。
很多人,其實不是不愛了,只是索取成習慣,直到對方累了,黯然離開,才發現自己從前的過錯,又念起別人的好。
可這時候,已經晚了。
破碎的心再難癒合,真正離開的人不會回頭。要累積多少失望,才會讓一個堅定愛你的人離去?而他一旦離去,就是後會無期。
如果你還愛着那個人,請好好對他,千萬不要把他弄丟了。
不要在他走了以後,才知道他的好。
不要讓一輩子的幸福,變成一輩子的遺憾。
點擊播放
GIF/498K
- END -
結尾曲:韓雪 —《想起》
···
這座城市裏
也藏着你的故事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29)
沒你的城市裏,燈火輝煌,
可是我的心卻一片荒涼,
沒你的深夜裏,思念最長,
而想你的心卻莫名恐慌,
當你孤單的時候,是否也這樣,
一個人自言自語哀傷,
一個人望眼欲穿發狂。
當你孤單的時候,你會想起誰?
是青春時暗戀過的那個人,
還是現在深愛着的那個人,
青春裏的人,已經離開了你的心房,
深愛着的人,已經忘記了你的模樣。
當你孤單的時候,你會想起誰?
是誰,讓你一次次的看着手機,
是誰,讓你一天天的等到心傷,
原來,孤單的時候最能聽清自己的心臟,
那裏麪包裹的是一種訴不完的思念,
那裏面思念的是一份見不到的悲傷。
當我孤單的時候,最怕想起你,
想起你,會更失望,
收不到你的短信,等不到你的問候,
不敢打擾,怕驚了你的好覺,
不敢聯絡,怕擾了你的微笑,
唯有一個人,捲縮在角落裏,
把昔日的點點滴滴用淚水浸泡着,
直到我不知不覺的睡着。
寂寞寂寞就好,我一個人總要煎熬,
孤單孤單就笑,我一個人不再苦惱,
我想,也許你沒有那麼重要,
否則,我怎麼甘心就這樣聽着心跳。
當我孤單的時候,期待的是你温暖的懷抱,
當你寂寞的時候,請一定別忘了向我問好,
可惜你從來都不知道,在沒有你的日子裏,
孤單遇上了寂寞,才會變成煎熬!
(2017-09-04)
生澀的風慢慢地吹拂着,想起遠在故鄉的你們,內心也早已沒有了波瀾。不是因為不想念,而是,思念早已成河。無處宣泄的念想衝破了心的堤岸,源源不斷地流動着,朝着故鄉的方向回到了你們的身旁!
都説有父母在的地方,叫家。父母已逝,那邊是故鄉!兄弟姐妹也成了親戚,回家,成了回鄉下。
為了追逐夢想,年幼痴狂的我選擇了背起行囊,離開了那個生養我的地方,生養我的人!依稀還記得,送我離開的那一天,你目送着我離開的那個春天裏,殷切的眼神好像要把我留下,但是卻又不得不滿含熱淚地送走了我,那温柔的話語和温暖的笑臉中,透露出一種濃濃的期盼。
生活的羈絆,卻讓無數的遊子遠離家鄉,父母也無法享受到兒女繞膝,子孫和樂的天倫之景。一生短暫,能夠愛的時間不多,父母把時間留給了兒女,兒女把生命留給了遠方,仔細想想,還真的是一個好笑的輪迴!曾經的你們成就了現在的我,現在的我也即將成為過去的你們!
一杯黃土之下,重重輕輕地覆蓋着你們,隔斷了我對你們的愧疚。曾經的我,在你們的眼中無論是否功成名就,但是卻依舊是你們的孩子,你們要的只是孩子能夠在盡享天倫的時刻,讓我回家與你們一聚。
還記得那句話,昔日盼兒歸故鄉,兒歸故鄉雙親亡。淚眼仰問家何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如果別人現在問我家在何處?我似乎也只能苦笑着回答:四海為家!
你們走了,深埋在故鄉的黃土之下,帶走了屬於我的父愛母愛!帶走了我的傾訴的懷抱!帶走了我的睡眠!不論以後我是否對着冰冷的石碑低喃哭訴,還是去到遠古大氣艙中作短暫的睡眠治療,都再也不會有那個屬於我的綿綿柔軟的懷抱。
在這個複雜的時光裏,再也不會有人會傾聽我的苦惱,也不會有人比我更年老,再次輕喚一聲:我的兒!
作者:jojo
(2017-08-25)
鄭爽的書《鄭爽的書》於今年上海書展面市,但籤售會後大家討論的是她的素顏。除了鄭爽,在上海書展上推介新書的還有媒體人楊瀾、主持人董卿、演員李立羣、來自《奇葩説》的幾位辯手等。
如果把鄭爽視為當紅明星代表,李立羣視為老一代演員代表,楊瀾、董卿視為主持人代表,《奇葩説》的辯手視為欄目羣體,那麼這個陣容基本概括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泛娛樂圈名人出書者的標籤和羣體來源,甚至能夠一瞥這些書到底是為什麼而出,又是如何寫成的。
作為泛娛樂圈最喜歡出書的羣體,主持人在圖書出版總量上佔據了絕對優勢,人均出版圖書數量傲視羣雄,許多職業作家一生都無法在數量上超越主持人,勤奮如村上春樹,或許也要活到老寫到老才有一點點希望。
今年再出新書的楊瀾女士憑藉一己之力拉高了泛娛樂圈人均圖書出版數量。不算今年的新作,著者欄標註“楊瀾”的圖書大約有六十本。
從1996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隨筆集《憑海臨風》之後,楊瀾的出版之路一帆風順。
從2000年起,楊瀾主持的訪談類節目被編輯成文字歸入鳳凰電視台推出的鳳凰文叢出版。幾年後,同一類書籍署名不再是“楊瀾工作室”,“鳳凰文叢”的字樣也消失不見,著書人一欄只剩下一個名字:楊瀾。
訪談類節目的招牌就是主持人,“楊瀾”作為最響亮的宣傳語不僅僅作為唯一作者出現,同時也出現在幾乎她名下每一部作品的封面上。至於內容,在網絡和自媒體尚未像現在一般發達的那些年,電視上曾經播出過的內容經過文字梳理依舊有人會看。
楊瀾的大部分圖書都是所做訪談類節目的文字整理,訪談對象多為政治、經濟、演藝等不同領域的知名人士,這類圖書主打的多是名人效應。
早期與楊瀾共同載入“鳳凰文叢”的還有同一單位的許戈輝和竇文濤,二人早期圖書內容和撰寫方法與楊瀾早期作品一致。
在集結成冊方面學到楊瀾精髓的是陳魯豫,封面上的陳魯豫擺的姿勢都和楊瀾差不多。
陳魯豫早早就出過向外界展示個人生活的隨筆類圖書,楊瀾也有,比起其他主持人,楊瀾涉獵得最廣,從教育問題、成功學到高科技。
除了鳳凰衞視,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及曾經擁有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或記者身份的,出書的也不在少數。
早一點的有少兒節目主持人劉純燕,上世紀九十年代她和何炅一起主持少兒節目,那時候何炅還是大拇哥、毛毛蟲,劉純燕則永遠是金龜子,從金龜子到金龜子姐姐再到金龜子阿姨,金龜子終於伴隨着一代人的成長退居幕後了。
兒童節目也有訪談對象,但不如社會成功人士那樣耀眼,劉純燕的兩本書主要還是自陳式的。
離開央視的柴靜也出過這樣的自述性書,但都不如後來那本《看見》有名。
仍然活躍在一線的白巖松也是先向外界披露自我,然後再出版那些和名人對談,通過主持人視角看異國他鄉社會精神面貌的書。
地方台主持人相對複雜一點,上海主持人曹可凡出書不少,把時間往回退得多一點他還講過主持專業的問題,出過散文隨筆,也出過訪談錄集結。江蘇衞視主持人孟非大多是隨筆。
湖南台《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全都出過書,如果單項獎頒給了楊瀾,團體獎大概要頒給“快樂家族”。
從“快樂家族”出書數量上看,就能一瞥這個主持團隊中人物的分量。何炅五本、謝娜三本、李維嘉兩本,杜海濤和吳昕合作出過一本。
這個團隊出書大概有兩種趨勢,一種是在書名中體現作者名字的一部分,最典型的是謝娜,三本書全都帶“娜”字作同音梗;另一種是在書名中體現“快樂”,除了謝娜的《娜麼快樂》,何炅也在書名裏“快樂”過,李維嘉兩本都“快樂”,只有杜海濤和吳昕完全不快樂,不快樂之餘還把各自姓名拆掉了。
何炅之前的搭檔李湘也出過一本書,講育兒故事的,名叫《甜蜜蜜的孕事》,但好像沒有太多人關心,這本書現在在各大網站上以定價四分之一多一點的價格出售。可見作者名氣和圖書名氣以及圖書銷量未必一定成正比。
另一個本有可能衝刺團體獎的團隊是《康熙來了》的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可惜這檔節目已經不在了,兩位主持人北上發展、另起爐灶。“康熙”時期蔡康永寫了不少書,有小説、隨筆,也有教人如何説話“説話之道”。
小S除了一本《牙套日記》,其餘書都在描述自己是怎樣另類時尚先鋒的媽媽,圖片多過文字——如果把泛娛樂圈名人出的寫真集都算作書的話,大概要從上海書展開幕數到閉幕。
姐姐大S徐熙媛就曾出過一本圖多文字少的《美容大王》。當年連頭髮都不讓男友碰的徐熙媛,如今相夫教子,已經不那麼在乎外表。
在台灣,明星們也是熱衷於出書的,林依晨以及與她搭檔過的鄭元暢、陳柏霖也都出過書,歌手陳綺貞更是圖書界的圈錢大王,連吉他譜都出版過,而且賣得很貴。
台灣明星多半都是走文藝路線的,圖很多,但寫起字來也不大吝嗇,這些明星出版的多半以遊記為主,題為遊記,但典型如陳意涵的《北島相遇》乍一看更像是寫真集。
大陸明星也出書,但出版物的內容和著者心態是有轉向的。例如陳坤,他的第一本書《鬼水瓶錄》主要是自我披露,第二本因為找到了演藝事業之外的有意義之事,於是寫了西藏,寫了行走,成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這種轉向發生在大多數主持人身上,最開始是向外界介紹自己,如果活動範圍一直停留在業務領域內,就會出欄目訪談相關的圖書,如果在職業外找到了自己的關注點,就會書這一點。
比較典型的是汪涵。汪涵的第一本書也是自我披露性的,到了第二本《有味》就開始脱離小我走向大大世界了。
近幾年紅起來的大鵬連續出了兩本書,都還在自我披露這個階段打轉。
“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峯是四個小生中唯一出過書的,還有在《建軍大業》中飾演葉挺的歐豪,也出過書。
這類偶像型明星出書目標讀者都是粉絲,自我披露是粉絲唯一關心的事。
年輕明星們是否會經過歲月的洗禮,有所成長有所轉向,其實要看他們的第二本書。
掀起名人出書的最開始也就只有兩撥人,以演員為主的明星和家喻户曉的主持人。前者的代表是演員劉曉慶,劉曉慶因為税務問題一度入獄,入獄期間和出獄之後都有寫作,許多起着有爭議性標題的書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像劉曉慶這樣的女演員曾經經歷過充滿理想主義、希望、生機勃勃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演過的角色多,接觸到的人也不少,那時候許多事情傳播途徑有限,誰寫書誰就有了發言權。
如今在電視劇裏演各種類型婆婆的潘虹寫過一本書,林青霞年輕的時候也出過一本書,近兩年再出書,寫法已經高級多了,有種淡淡的禪意在字裏行間。
這些女演員經歷了影視劇的好時代,自己的過去足以成書,只有不想説沒有説不盡。有得寫是寫書的最重要的元素,只有傾訴欲不行。寫書當然也是發泄傾訴慾望的途徑,但總圍繞一點事説個沒完就成了遭人厭煩的祥林嫂。
趙忠祥老師大部分書都涉及“歲月”。《歲月回眸》《歲月情緣》《歲月隨想》《歲月繽紛》,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那時候八卦新聞並不發達,當事人爆料總還是更有看頭的,趙忠祥老師的聲音影響力最大的一刻似乎定格在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沒有人關心這位《動物世界》中最重要的角色過去如何如何,許多歷史就被這樣忽略了。
與趙忠祥一樣,倪萍的自傳性作品《日子》因為成為春節晚會經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的一個段子,而被全國人民熟知。
快二十年了,白雲的《月子》早就糊了牆,飾演者宋丹丹本人也出了一本《幸福深處》。拿倪萍當夢中情人,“愛咋咋地”的黑土現在偶爾出現在他女兒的直播中。許多發生在昨天的故事,今天明天就會被遺忘。
倪萍似乎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後續的書中不再提陳凱歌陳紅夫婦,開始寫自己的姥姥、談自己的畫,再提《日子》也變成了《倪萍畫日子》。
像《昨天,今天,明天》“作家羣”缺席了黑土,《人間四月天》“作家羣”裏也缺少了一位林徽因。
出演徐志摩的黃磊,飾演張幼儀的劉若英,扮演陸小曼的伊能靜都寫過不少書,只有林徽因的扮演者周迅一直甘願做別人筆下的人。
《人間四月天》的幾位主演即便不是本身選擇文藝範,也是為文藝範青年所喜愛的。有趣的是,這也是唯一一羣熱衷於搞虛構文學創作的“團體”,而且無一例外是布爾喬亞情調的虛構文學,淡淡的哀愁,看不慣的也管這種調調叫“矯情”。
許多人買過三位的賬,如今除了淡出公眾視野的劉若英,黃磊和伊能靜的公眾人物形象設定完全變了,昨天的就讓它留在人間四月天裏好了。
泛娛樂圈出書最重要的是要有名,未必需要有文化作為基礎的,上述列舉的明星中鬧過白字笑話的也有不少。
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熱衷於書寫,是向外表達、傾訴方式有所不同,並不能作證作者本身的文化水平。
有人願意傾聽,或者説有人願意選擇優先傾聽他們的聲音,更大程度上是相信他們有名,相信有名人所見到的、知道的和籍籍無名的大多數人不一樣。
有名氣做背書,從消費視角下,作為商品的書總會好買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書上都有寫滿各界名人人名的腰封,名人出書不需要腰封,一張有名的臉就夠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超級帥哥”:應該很少看這些,感覺
網友“廣東省廣州市澎友”:蔡康永的看過然後學生時代在讀者看過幾次劉若英的文章,感覺寫的很好呀
網友“王婷”:柴靜的《看見》很好,不要一竿子打倒一船人。
網友“柴旦夫斯基”:多讀消磨生命
網友“一個讀書人”:嗯,對 o((*^▽^*))o
網友“白捷”:沒有思想性的著作,讀了無益。
網友“浮生物語”:成功不是偶然,如果他們用心出書,可能讀起來會有收益
網友“憨憨”:應該很少看這些,感覺
網友“輕雨皓宸”:蔡康永的好好説話還是挺有借鑑意義的,會提到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注意的東西
網友“未名”:作者應該有觀點可,這叫春秋筆法
網友“未名”:作者應該有觀點可,這叫春秋筆法
網友“一個讀書人”:本來我讀到最後是想看作者的觀點的(´▽`ʃƪ)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