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後電視劇《奮鬥》仍然説盡年輕人的青春與精彩
回憶起《奮鬥》,那已經是十幾年之前的事情了,但是一説起這部電視劇,那句“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鬥,這件事十萬火急,我們一天也不能等……”似乎還縈繞在耳邊。
聽到這句話,身體裏的熱血也會跟着沸騰起來。
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劇時懷揣的心情。
《奮鬥》於2007年上映,是由趙寶剛導演執導,佟大為,馬伊琍,文章,李小璐,王珞丹,朱雨辰主演的一部電視劇。
無比真實的講述了80後人的青春和奮鬥歷程,將剛畢業的六個大學生的感情生活和奮鬥事業展現的淋漓盡致,叛逆、迷茫、憤世嫉俗,無一不觸動着80後熱血沸騰的心。
當初的主演們,很多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通過奮鬥他們也是火了一把,在演藝圈站穩了腳跟。
而之後文章和馬伊琍的婚戀鬧得沸沸揚揚,李小璐近幾年也是因為婚姻感情等問題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對象。
然而這部劇依然是那個年代不可磨滅的經典。
雖然主演們早已經又去飾演了各種各樣的電視劇,但《奮鬥》卻是80後心裏抹不掉的青春,裏面的夏琳仍是我們想要變成的樣子,趙寶剛導演那句“被人嘲笑的夢想,就越有實現的價值”也戳中了在北京奮鬥的80後們血氣方剛的小叛逆。
劇中,主角陸濤有兩個爸爸,一個普通,一個卻是富豪,他拿着富豪爸爸的錢去做項目,想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最後卻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不了了之,而別人也為他的固執買了單。
夏琳獨立自強,可謂是新時代的女性,卻也活得傲慢自我。
向南得過且過,毫無上進心,卻跟愛慕虛榮的楊曉芸閃婚,之後也是為物質所困,爭吵不斷。
米萊出生就是白富美,但是性格卻做到讓人受不了,眼睛裏好像除了愛情就沒有其他。
正是這樣的不完美,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也濃縮了上個時代年輕人的優缺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80後的人們回憶那時的拼搏,覺得那個時候的青春才叫青春,熬夜工作,努力向上攀爬。
都説80後是温室裏的花朵,但很多人似乎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了,他們並不是那個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花草,經過十年多的磨練,也成為了大樹,撐起了祖國的一片天。
可以説,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成功(《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源於在敍事母題上觀照主流意識形態,迎合大眾審美趨向,融匯當下精英話語,同時協調了真實與藝術的關係。
當然趙寶剛導演似乎也不服老,經過了十餘年的他,好像還是像拍《奮鬥》時一樣充滿了激情,繼續拍了《青春鬥》這部電視劇。
在採訪中他曾經説道:“我這一輩子啊,就和青春題材槓上了,拍啥都沒青春題材有意思。”
而《青春鬥》的播出,似乎已經沒有了《奮鬥》時的慷慨激昂,大家的反應也是褒貶不一。很多90後的人們已經不買帳了。
安置在80後身上的主流意識形態,繼續用在90後身上,已經顯得“不合身”。
早在2012年的《北京青年》裏,趙寶剛尤為拿手的愛情,就有點魔法失靈。為了突出愛情的忠貞,反覆強調“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該劇結尾,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上,四對新人,潔白的婚紗,鮮紅的玫瑰,璀璨的鑽石,向觀眾詮釋了“雞湯愛情”的可怕。
反觀《奮鬥》開頭時,大四的學生高強,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而拿不到畢業證,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了,沒想到家裏花錢買來的工作也泡了湯,因此遭受了父親的怒罵,承受不住壓力和挫折的他,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都説藝術源於生活,這樣的劇情誇張卻生動的展現了年輕人的真實境遇。
相比《青春鬥》的開場,大四的學生沒有忙着找工作考研,看不到即將離開象牙塔的他們應該有的迷茫和對未來生活的忐忑,而是在畢業季忙着談戀愛,好像戀愛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一般。
就像很多60、70後對90後的評價,那是垮掉的一代。
然而事實卻並非電視劇中演的那樣,趙寶剛導演對90後的青春似乎也顯得力不從心。
當年的80後儼然已經成為社會的主心骨,而90後才剛剛登上舞台。就連《奮鬥》裏的招牌京味兒幽默,也被含糊不清的鄭爽給消解了。
趙寶剛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您接受被時代淘汰嗎?”
趙寶剛説:“必須接受啊。如果現在大家説,哎呀導演,您這部劇確實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各種數據表明您確實完蛋了。那就退休,我有這個心態。”
導演在努力的追上年輕人的步伐,儘量跑得快一些,沒想到還是被年輕人甩在了身後。
雖然拍出來的《青春鬥》沒有得到大多數年輕人的認可,但他的心態卻也保持了那個年紀的人少有的清醒。
就拿現在上班的90後來説,加班就一定要有加班費,不給錢就辭職,看起來任性又固執,而70後80後大多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
家裏想要給90後安排一個穩定的工作,而他們寧願做翱翔在天空的鳥,也不願成為籠子裏的野獸。
大多數家長把這種現象稱為:離經叛道。
而趙寶剛導演在採訪中卻不認為這是錯的,他説:我們的這個年代經歷了一個弧型,是從中國最窮,比你們窮100倍的狀態走上來的,走到了中國最輝煌的頂點。
但它同時也是一個開始,又是社會的一個進程,所有的東西將變得更加穩固紮實。
到今天的產能過剩,人們已經發現了那種打雞血力量帶來的危害。
現在開始穩中求進,一點點開始發展。就像喪文化,聽起來是很負能量的東西,其實深究起來,年輕人喪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他們更有個性更獨立,他們走的道路,是跟我們不一樣的。
就像雙城記中説的那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
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直下地獄。
奮鬥是一代又一代人必將經歷的主題,而奮鬥的形式卻也變化多端,我們不會否定前人的努力方式,也不會盲目前行。
我們必定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嬉笑怒罵中走出一條光明大路,不論時代的好壞,我們終將賦予它不一樣的意義。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而在課本上看到它時,彷彿那羣像我們一樣的年輕學生依然在向我們招手,他們不服敵軍的侵略,奮勇反抗;我們也不會遵從命運的安排,終要與其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