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姐姐》以後,不少人都被妹妹張子楓的演技給震驚到了,確實,從《唐山大地震》走到現在,張子楓每一步的成功,每一步的進步,都被我們看到眼裏。
但是如果非要説這部電影演技最好的一個人是誰的話,我想説的是,絕對不是張子楓,而是劇中的飾演姑媽的朱媛媛。
甚至可以説,整個故事的內核如果能換成姑媽的第一視角的話,這部《我的姐姐》在深度和口碑上可能還能上一個台階!
為什麼我會這麼講,請聽我一一道來!
其實這部《我的姐姐》的開場,總給我一種特別壓抑的感覺。
從張子楓面目表情的接受交警的詢問,到她一臉唉聲嘆氣地捧着父母的靈像出殯。
張子楓的表演總給人一種很詭異,甚至讓人有點看不懂的意味。
配上張子楓在《唐人街探案》結尾的詭異笑容,其實《我的姐姐》的開場容易給人一種懸疑的感覺。
但是隨着故事的層層推進,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安然之所以有這些不正常的表現變得合理了。
父母從小就重男輕女,甚至在她上大學以後,偷偷生了一個兒子。
而安然呢,從小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逃離這個家庭,逃離這對父母。
只是小孩就是小孩,父母敢改了安然的高考志願,就為了讓她留在家附近以後好照顧弟弟。
而安然還在抗爭,找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相約以後一起考研,去北京!
只是就在安然幻想着未來還能通過考研走出去,還能通過逃離,遠離自己的原生家庭時,父母突然雙亡。
瞬間,她的人生計劃被完全打亂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電影開頭,安然的表現會顯得有點麻木,甚至有點詭異的原因。
在她心中,她是憎恨自己的父母的,所以當父母雙亡以後,她會顯得有點麻木;另外一點是,雖然她拼命想要逃離父母的控制,拼命想要擁有自己的人生,但是她拼命的目的是想證明給父母看。
她逃離的目的是想挑戰父母的權威。
可是父母一死,首先擺在她面前的一件事情就是,她突然失去了反抗的對象,也失去了逃離的對象。
而隨着父母的死亡,留給安然的還有一個大麻煩,那就是並不熟悉的弟弟,他的撫養問題,應該由誰來承擔,這又成為了安然的一個牽絆!
隨着弟弟的撫養問題出現,姑媽也出場了。
而她出場跟安然説的第一句話就是:
為什麼朱媛媛飾演的姑媽會説出這麼一段話,其實背後的道理也很簡單:
長女如母,在安然父母去世以後,她這個成年的姐姐,就得像一個大人一樣,承擔起養育自己弟弟的責任。
從她生下來那一天起,她就被灌輸了她是姐姐,她就得為弟弟付出,她就得為家人更擔待一些。
包括她年輕的時候,明明都已經考上大學了,可是家裏沒有錢,她只能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弟弟。
包括後來她明明都已經出國了,可是母親一句話,讓她回來照顧安然,她就得回來。
她是社會公共意識下的“受害者”,可以説她就是第一代“姐姐”,第一代“安然”。
一輩子,為了家人,為了弟弟,犧牲了自我,丟掉了真我。
所以當我看到姑媽對安然言傳身教,讓她一定要好好把弟弟養大的時候,其實我是有看到這個人物身上的可悲性的。
畢竟曾經她也是受害者,可是在幾十年之後,她也成了羣體意識的“維護者”,這就顯得有點可怕了。
這部《我的姐姐》用怎麼一種方式實現了姐弟之間的和解,實現了個人與羣體意識之間的和解呢?
其實用的方法還挺老套的,那就是通過姐弟之間的血肉之情,用姐弟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去實現了安然對於“姐姐”這個身份的認可。
而在我看來,即便電影最後安然帶着弟弟從收養家庭逃走,即便最後導演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其實安然在現實世界裏的經歷,在現實世界裏投影,其實已經有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她的人生和姑媽也是一樣的,本來她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本來她有可能走出小城市,邁向更寬闊的世界。
可是因為親情的羈絆,因為家人的束縛。
她只能一輩子在“姐姐”,在“妻子”,在“姑媽”的角色中被禁錮住。
自我的追求,自我的意識,甚至自我的表達,其實都在這些角色中,被磨滅掉了。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朱媛媛對張子楓風輕雲淡的説出那一句:
會淚流滿面的原因,因為朱媛媛知道自己這麼做,對於張子楓的人生意味着什麼,因為朱媛媛知道她對張子楓灌輸“你是姐姐”就得養着“弟弟”意味着什麼。
而張子楓畢竟是新時代的“姐姐”,導演藉着張子楓的口,發起過幾次猛烈的衝鋒:
第一次是張子楓找到肇事司機,她質問司機:
第二次是張子楓在醫院門口,遇到了生了兩個女兒的父母,她哭喊着質問對方:
只是也僅止於此了,畢竟對於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人來説,家人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
什麼自我,什麼夢想,在家人,在親情面前,最後的結局都跟朱媛媛一樣。
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把自己搞的遍體鱗傷。
成全了家人,成全了弟弟,卻永遠無法成全真正的自己。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認為《我的姐姐》如果能夠從姑媽的角度來看,會更有意思的原因。
因為她是第一代的姐姐,她的人生,其實就是安然的未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