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出來當導師,確定不是開玩笑?
我覺得沒有開玩笑。
發現一個現象,最近幾年比賽出來的選手,已經開始當導師了。
比如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
因為我知道有些網友經常拿一個案例來説理:
歌神張學友都説自己當不了唱歌節目的導師,那這些小年輕哪來的自信。
我覺得他們當導師足夠了。
能教別人沒有什麼了不起
這可能是張學友不想當導師的真正原因。
不單是音樂,各個領域都有所謂的導師。
他們從外界得到了一些知識,然後跟學員侃侃而談,其實自己沒什麼真本事。
很可能就是找了本專業書籍,照着念給你而已。
比如有很多新媒體導師,談起各種運營技巧頭頭是道,但他自己是否有運營帳號,並且達到他們口中的月入百萬,事實上很多都沒有。
比如教寫作的老師,他們可能也沒有能拿出手的書籍或文章。
比如很多音樂導師自己現場就翻車,然後再去批評選手時,就讓人覺得搞笑。
他們會教但不一定會做。
真正優秀的導師,他是一名實踐者,學到東西會立刻行動,然後把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分享給學員。
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格,不會教給學員自己都不去踐行的理論或方法。
比如張學友肯定對教別人不感興趣,而且他也不認為自己能夠教好。
他更關心自己如何去做好,踐行自己認可的方法。
你研究一個領域越深,越會覺得自己無知,有更多東西要學。
所以很多成功人士給自己的定義都是學生,他們怎麼有信心去教別人,自稱導師。
會教不是本事,能去踐行才是本事。
近年崛起的年輕導師非常適合去教別人
看一下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參加的節目。
他們在節目中有導師職能,但節目組給的稱謂是星推官、教練、青春製作人代表。
他們是去陪伴學員成長,最準確的定位就是教練、學長、學姐。
他們曾經在節目出道或選秀拿到冠軍,只是把經驗分享出去,就對別人益處極大。
或者他們把自己踩過的坑告訴學員,只要學員能避免這些坑就能有很好的發展。
有句諺語: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不會去那兒了。
真正從選秀出來的人,才會知道怎麼去教別人,怎麼選出下一位偶像。
這類人看人眼光極準
比如尚雯婕看準的華晨宇、薛之謙看準的毛不易。
他們惺惺相惜,心有靈犀的感覺很神奇。
時代不同了
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等人的成功是事實。
你或許不喜歡他們,但絕大多數人是喜歡他們的,他們屬於這個時代。
不能指望張學友培養出這些偶像,因為時代不同了。
他們真正在做這些事
就是自己是從這個圈裏出來的,然後也正在幫助這個圈裏的其他人實現夢想。
他們是踐行者,就像蔡徐坤在《青春有你2》就是在把自己所學、所做教給別人。
蔡徐坤的教學就有《偶像練習生》製作人代表張藝興的影子。
所以他們適合來教別人。
近年年輕導師的優勢
首先就是流量,就拿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來説,他們人氣超高。
一個節目不火,那這個節目選出來的冠軍也不會火。
節目火不火大半就靠導師,因為學員基本還是沒出道的小白,根本沒有什麼流量。
而且節目前期的宣傳,全是靠導師來營銷。
現在選秀的選手越來越年輕,二十四五都算是大齡選手了。
年輕導師與他們交流更加順暢,現在最次也得是年輕+老派的組合導師陣容。
假如都是柯以敏這樣的導師,看到學員哭哭啼啼,就很難理解他們,也教訓一頓再説。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他們都是選秀出來的。
他們資歷淺,出道時間短恰恰可能是優勢。
因為時間短,所以短期內選秀的標準不會變化太大,他們是被選出來的,就更知道怎麼去選別人。
讓他們當導師是資源的最好利用,教別人也是提升自己能力最快的方式,發現優秀選手的同時,自己也能快速成長。
選出來的選手再過幾年也可以出來導師,完成更進一步的提升,這是給了導師和選手所有人機會。
所以華晨宇、毛不易、李宇春、蔡徐坤等人適合在新興選秀裏坐導師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