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倪萍:下輩子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八卦

01

一個山東土妞,沒學歷,不科班,能成為曾經的中國電視界第一女主持。運氣好?好吧,先這麼説着。

如果沒有電視,肯定沒有倪萍;如果沒有春晚,也決然不會有倪萍這個人物的閃現。聯接倪萍和億萬觀眾的,就是那個叫做央視春晚的節目。

倪萍1959年出生于山東省威海榮成市。

有一段年少時候的光榮經歷,就是在青島39中讀書。這個學校在當地不是一般的有名,那是相當地有名。至今也不知道倪萍這個威海人為何出現在了青島的中學裏面。

人們常常讚歎這個學校,還因為唐國強,陳好也都畢業於這個學校。

其實,慢慢你會發現,所有能在國家級舞台上放光的文藝界人士,小的時候或家庭、或上學總會跟藝術有點關係。倪萍並不例外,早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後到山東話劇團工作。

又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1990年,倪萍接到上級的“調令”後,進入了中央電視台工作。這個事情的緣由至今一直只有倪萍自己知道。

《綜藝大觀》的製片人朱海曾説:

“當時在很多觀眾心目中,《綜藝大觀》就是倪萍,倪萍就是《綜藝大觀》。”

一個髮髻的形象,一個不被觀眾強烈要求不能更換髮型的主持人,內涵了多少民眾的愛。那個年代人們需要這種温暖和偶像的效應。需要大姐姐這種賢淑温良和善的德行。倪萍被全國人奉為了一種情緒符號。

鼎盛時期的倪萍大概有十多年的時間,只要她和趙忠祥站在一起,那臉上整個就是一個“國”字。

02

1999年春晚之後,倪萍暫停了兩年主持,帶着兒子四處奔波看病。

有人説,好事不能都給一個人貪上。倪萍的經歷真真地印證了這一點。事業輝煌成功的同時,家庭和婚姻則七零八落。

在到北京之前,她在山東結過一次婚,雖然沒有多少動靜,但是確有其事。倪萍本人對這個事避而不談,但也沒有忌諱到否認。

倪萍的人生有很大的悲情成分,而最為讓她難過和苦痛的莫過於他和王文瀾的兒子。幾乎耗盡了她全副的心血。正值事業高潮期的倪萍,突然停下來腳步,離開崗位兩年實際上就是專門給兒子去看病了。

另外一個悲情就是她為什麼口中一直都是陪伴她長大的姥姥,而絕少提及媽媽,因為媽媽是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人,所有的愛都給了她的哥哥。倪萍分到的很少甚至是完全沒有。姥姥一手把她帶大。

跟陳凱歌的情緣是繞不開的話題。8年多的相戀,用倪萍自己的話説,就是“完全沒有自我的卑微的愛”,失卻了自己的等待,最終等來的是陳凱歌和陳紅的結合。倪萍淡然退出。

2002年,倪萍又回到了春晚,但這個舞台蠻有着物是人非的樣子——“山中雖數月,世上已千年”,雖然倪萍憑藉老資歷仍居於C位,但誰都看得出來,鋒芒和展現都已經被新人壓制。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氣口,在激流勇冀的時期,怎麼做都有理,在顯示出疲態的時候,力挽狂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倪萍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輝煌差不多停滯了。

而在這個時候,兒子的病情正在關鍵時刻。親人給了她愛的理由,也的確給了她沉重的負擔,她曾直言,要多掙點錢給兒子治病。

2004年,倪萍徹底脱離了央視,放下主持人的身份,轉入相對寬鬆的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2004這個年頭成了倪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分割線。

由一位全國知名耀眼的主持人一下子跨越到為生活瑣事所累,着實摔倒在地上的感覺。

03

倪萍其實是女主持人裏沒什麼野心的人。

所以,倪萍在2004年以後,是以一種近乎放棄的姿態在面對今後的人生,無論是事業還是形象,像她的姥姥哲學一樣“認命”。

後來倪萍又和導演楊亞洲結婚,但她一直很少談及感情問題。

也許她對於感情領域的東西真的很累了。唯恐避之不及。也許,生活的磨難已經讓她再無興致。她要趕路而不是聊天。

無論曾經怎麼樣的輝煌過,倪萍顯然沒有逃脱掉一個傳統女性的傳統內在塑造,在她的心目中,家永遠是第一位的,親人都是要孝順和保護好的。這也悲劇性地成為了她討好型人格的代價。所有的人都照顧到了,唯獨忘了自己。

她曾經悲切地説過,下輩子不要爹孃,不要孩子,也不要家庭。這近乎了一種控訴。

所以,我們試着從這個角度理解一下倪萍,那就是經過這些年的內心煎熬和笑臉面對,她已經整整感受到了本真的重要。她也不需要去做外在的修飾了。我們看到她不再講究衣着,不再精緻麪人,甚至開始變得有些毒舌。

職業和生活的對峙造成了內心的矛盾和煎熬。因為有好的機遇和條件,你就能知道後面有多少的不甘心。

歲月終究會淡然一切。這些年零星的出場,或多或少的登台也顯見倪萍平靜淡定的心情已無大的波瀾。年輕人的記憶中本就不深刻,而早年的幾代人的印記中,倪萍永遠是那個温暖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