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楓《我的姐姐》,弟弟的命運會如何?生活從來沒有完美的選擇
如果説好萊塢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讓我們看到了怪獸對戰的特效炫酷,那麼《我的姐姐》一定是在情感上如同涓涓細流般,讓人陶醉、心動且感傷不已。
對此二者的成績,4月2日晚上才開始正式上映的《我的姐姐》,一開始就穩居同檔期票房前列,並且六個小時的票房就超過了好萊塢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
成績斐然,當然影片所帶來的反思更有空間。
這兩天,社會學家李銀河已經在微博上寫下了觀後感,她一針見血地指出,
影片背後的邏輯就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
1、姐姐該不該為弟弟犧牲更多?
這個故事給出了一個選擇題。
如果你也是一個姐姐,假設父母車禍雙亡,留下一個才6歲的弟弟(還是從未見過面的),一邊是父母偏心、執意要生出來的弟弟,一邊是自己未來與夢想,如何抉擇?
看得出來,現實比影視劇殘酷更多,但正因為這部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以至於最後的收尾,因為過於追求“大團圓”而詬病。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現實中的那位姐姐據説是出國留學,追尋自己的夢想去了,但是影片中的姐姐,太像是我們理性思考中的一名姐姐。
只是,但凡是一名“姐姐”,就會明白,為自己的弟弟付出,是多麼艱辛而又痛苦的事情。
因此,現狀中無法達到的人性高度,就讓《我的姐姐》去完成了,換句話説,未嘗不是一種深情的寄託呢?當親情面臨試煉,用什麼來證明親情的完整?
2、期待與現狀
我們期待的親情好似一切都向着穩定走去,但是現實中的冷冰冰,讓我們看見其實並不簡單。如果一個姐姐要為了自己的弟弟放棄一所名牌大學,這也意味着,她需要暫時被折翼。
但是弟弟長大以後,會理解這樣的良苦用心麼?還是説,等着姐姐犧牲自己的青春、時間與所有,換來的只是一句“謝謝”,或者“抱歉”?
當然,看電影《我的姐姐》,每個人物都在成長。
安然從最開始渾身帶刺,到被弟弟温暖、不捨,還有姑媽對於安然的態度,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這就是你的責任你的任務”,到“以後的路你自己走吧”,我們不能苛刻一個人物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推進,畢竟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
於是,親情在現實面前要怎樣平衡?這樣的話題繼續在我們心上環繞,並且突如變故需要很多的勇氣,也不是一個青春期孩子所能夠承擔的。
3、都是“姐姐”
其實,都是細思極恐的問題,所以,《我的姐姐》感人的同時也發人深省。另外,無論是姑媽還是安然,她們都是女性,從來不是對立的兩方。她們同樣作為“重男輕女”觀念的受害者,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姑媽選擇了妥協,剛開始她理所當然地以為“應該那樣”,安然的吶喊,或許在影院可以起到一些作用,殊不知,生活本相根本容不得一個人的抉擇。
長姐亦如母,其實都是孩子,卻要捨棄一方,去成就另一個年幼的,因為“他是弟弟!”所以都要忍讓、成全。這樣的人設又和樊勝美不同,看《歡樂頌》第一、第二季,就可以知道這個姑娘有多慘。
一個出身貧寒的美女,卻偏偏生長在重男輕女的貧寒家庭,賺來的錢全填了家裏的無底洞,試想一下,誰想碰到這樣的事情呢?只是,誰都無權選擇自己的出生地與原生家庭,那些都是冥冥之中早已經被安排了。
當然,樊勝美的家庭映射了當今社會許多重男輕女家庭的現狀,但是樊勝美極力隱藏的心酸和艱辛,也很像在社會上辛苦打拼的部分女孩,所以,《我的姐姐》中的安然,也是這些女孩中的一名,她們成長的家庭背景是有傷痛的,但命運讓她們回到親情的軌跡之上。
如果她們不想為家人付出那麼多,也是沒有人會指責的,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以德報怨”還是有些痛苦,但是當我們凝視親情之美時,發現這不同於任何一個人際關係,因為情感的牽絆,讓她們別無選擇。
4、張子楓精彩演繹
命運所給予的,都是一件件被“標價”的禮物,所有的行為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為了親情,不得不放下穩定的學習環境,她是姐姐,所以需要放棄“可見”的前途。
姐姐的犧牲和年幼的弟弟的成長形成截然對比。
誠惶誠恐,這些對比與差距,以及情感中的不對等,還有《我的姐姐》劇情外的許多談論、暢想,無不提醒着我們:親情,是可貴的,但是也是很心力交瘁的。
説到這,不得不提到,《我的姐姐》演員的感染力真的都好絕!張子楓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談到《我的姐姐 》每一場撕心裂肺的哭戲時,稱“做不到不真誠地去拍每一條”,因為她在角色裏,相信角色經歷的一切,並沒有刻意去要求自己。
確實,張子楓妹妹(劇中的姐姐)真的長大了,是個成熟的演員了,正如有人評價,“本真的東西她也保持得很好!”
由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出演的電影《我的姐姐》,其中主演還包括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等等,將童年不被父親重視和疼愛的姐姐,以及她身邊的親屬家人刻畫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裏還有一個家庭很有對比性。同樣身為“姐姐”的姑媽習慣了為家庭付出,但是舅舅作為“弟弟”,卻沒有因為自己受恩於姐姐或者家人的寵愛,而變得非常乖巧、懂事,反而是不稀罕承擔家庭責任的。
因此,這種情境之下的“二胎家庭”,也是讓我們看見很殘忍、很真實的問題:當父母過世,你會心甘情願撫養你上大學之後才出生的弟弟嗎?
對此,導演殷若昕認為,片中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安然的可貴之處,是她沒有把自己困在弱者的身份裏,她在探索着去擁有更強大的自我。
殷若昕內心希望每個女孩都能有更多的選擇、更好的生活,所以,她希望觀看過影片的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內心中的那份温暖與愛能被更大程度地激發出來,成為像安然那樣生活的強者。
5、姐姐和弟弟
可是,我們似乎被安然所經受的不好的事情所困惑,“強者”到底是站起來就可以了,還是要去像大怪獸那樣徹底告別一些不好的事情,其中也包括親情與人際關係?
這些懷疑與質問,都在反思“我們究竟付出那麼多,為一人值不值得?”
客觀看《我的姐姐》,這是一部影視劇作,它也給不了我們絕對的答案。在這個電影裏,其實最讓我受觸動的是,當姐姐摸了弟弟的眉毛,又摸了一下自己的眉毛,“原來我們是相似的嗎?”
之後,她的弟弟也摸了摸自己的眉毛,又摸了姐姐的眉毛,“我們是相似的呀”。
好多人認為影片的結局是姐姐帶走了弟弟,這樣的結局爛尾了。我們不能理解,安然為何也要成為像姑媽那樣的人?
但是我們也需要明白,人的情感是複雜的。外界對女孩子不是那麼友好,但是姐姐可以心甘情願為了這個弟弟放棄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也是一段讓自己去擔起責任的成長之旅。
6、這是《我的姐姐》
我們無法指責什麼,至少換做我們,在同樣的處境之下,未必會比安然做得要好。
因此,從更深的意味上講,《我的姐姐》沒有給出一個絕對的公式,姐姐也不是一個割裂的存在,她只是在還原自己最初的善良與美好,以及她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麼,無論是怎麼選擇,她都是有動力的,且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站在姐姐心急與焦灼之上,我們無法尋找到救贖的出口,因為沒有誰可以脱離開自己的“良心”,相反地,《我的姐姐》讓我們認清何為自我?何為姐姐?何為弟弟?以及何為親情的試煉?
劇中還有一個令人心疼的段落,當一個不成器的舅舅角色,卻讓女主嘆息,“希望舅舅是爸爸”之時,其實姐姐是多麼渴望有人可以為她撐起一片天。肖央的細膩雕琢,讓“舅舅”這個角色變得立體,但是從情感出發,這個人物真的可以擔當起作為“父親”的指責嗎?
相信人性的廣度與光芒,也在放棄自我的意義上得到全部的昇華。感謝安然,帶給我們的每一處細節,也看見“姐姐”,身為弱者,卻活出了偉大。
(注: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