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春晚導演組揭秘新技術節目:XR等“雲”技術實現跨空間互動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八卦

總枱春晚總導演陳臨春曾表示,今年春晚的“雲”傳播不等同於簡單的雲製作、時空連線,它更多表現在藉助科技手段讓不能到場的表演者“空降”春晚舞台。總枱導演組揭秘這次新技術節目背後的故事。

本文圖片來自《春晚微紀錄》截圖。

總枱春晚“雲”技術實現全民大聯歡

創意表演《牛起來》採用遠程“雲”製作的方式,身在春晚舞台的王一博、關曉彤與身在中國香港的劉德華,成功合體“牛人組合”。據春晚副總導演鄒為介紹,《牛起來》中劉德華相關段落只佔一分半鐘,“但是劉德華連續拍攝了20多個小時,他要與身邊的各種元素模擬互動。為了拍好與機械牛相互擊掌的動作,他拍了20多遍”。

劉德華與機械牛擊掌

今年總枱春晚通過“雲”傳播,迎來了特殊的國際友人。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攜其子“雲”連線到春晚舞台。波切利父子用歌聲祝願中意兩國人民友誼長存。在二人演唱的同時,春晚“穹頂”154塊超高清屏幕浮現一張張“雲”觀眾的臉,祝福跨越重洋。

今年春晚舞台還設置了一道巨幅環形新媒體背景牆,154塊超高清大屏幕分佈於觀眾席後區上方,形似一面輝煌的“穹頂”。每一塊高清大屏都擁有獨立通道,不僅可以呈現154幅不同畫面,也為“雲”觀眾參與互動提供了條件。歌曲《燈火裏的中國》的全國各地最美夜景,特別節目《國寶回家》裏的迴流文物,武術《天地英雄》中武校孩子的各種身手,少兒歌舞《聽我説》的卡通們的手勢舞……因為這面“穹頂”,更多的“雲”觀眾加入進來。春晚總導演陳臨春表示,這面“穹頂”讓觀眾席也變成展演區,“它為整台晚會的舞美呈現、節目的豐富性都帶來突破。”

今年春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穹頂。

導演組“揭秘”新技術節目

1、《牛起來》:劉德華表演從虛擬到現實通過AR過渡

春晚副總導演鄒為:《牛起來》定位為科技民俗類節目,它是圍繞着生肖文化。其實每年春晚民俗類節目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體現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它也歡騰熱烈。今年我們想用科技感、人工智能的方式去體現我們的民俗。

在舞台上,大家能看到有機械牛、四足牛(小機器牛),這樣在民俗的氛圍裏又有時代性。我們這些牛的包裝有的取自於傳統年畫,有的取自於圓明園牛首,總之都是提取傳統文化符號去包裝這些人工智能元素。另外我們請了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三位屬牛的演員共同參與到表演中。2020年大家都不容易,但是我們中國人又都非常了不起,所以我覺得在今年的春晚上,用牛這麼一個關鍵詞讓大家提振士氣。

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同台”演唱實際上是通過雲技術實現。

創意節目導演郝婧:2021年是牛年,我們特意選擇了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這三位生肖屬牛的演員,也想打造一個“牛人組合”。節目那些機器小牛叫做四足牛(四足機器人),還有兩米多的兩個機械牛。我們還把一些牛的元素匯了進來,比如穹頂當中有郵政總局公開發行的2021年牛年郵票。

有兩點我想強調:第一,拍攝方式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這是我們第一次遠程用XR來拍攝歌手演唱。我們用了一種遠程監看系統,在總枱的機房裏面可以實時監看到劉德華整個錄像的過程,每一個機位我們都是可以看到的,可以隨時跟他通話,很像我們就在導播間,他就在總枱一號大廳現場。

不同空間的演播廳通過新技術連接工作。

第二,做劉德華這個節目的XR團隊是總枱的譚陽團隊,AR技術是總枱封毅團隊。《牛起來》北京現場用的是AR技術,劉德華場景是XR技術。AR技術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功能是用虛擬來補充拓展大屏的空間,比如説我們開場大屏是一個四合院,AR補充的就是一個四合院的院落,把AR和大屏結合在了一起。第二個功能是連接劉德華的空間和現場空間,劉德華從虛擬過渡到現實都是用AR來過渡的。除了AR,XR,《牛起來》還有第三個技術叫實時渲染系統,實時渲染技術就是把劉德華摳圖到現場的技術,或者叫遠程移植到現場,最後劉德華“空降”春晚現場,實現與關曉彤和王一博同台表演的那一段。

劉德華的表演中,最難的是與虛擬牛互動。

2.《山水霓裳》:神奇設備幫助8個李宇春變裝

鄒為:整個節目用的是偏向於電影的製作方式,我們用了經常用於電影廣告的攝影機Milo Motion Control。另外我們想讓模特能夠在沙漠、森林湖泊、麥田的場景裏去完成走秀,打造一種沉浸式的觀感,我們就利用了比如綠幕摳像、後期特效合成等效果,讓模特融入到整個場景中。

常用於電影廣告的攝影機Milo Motion Control。

郝婧:這個節目用到了兩個技術,第一個是借用電影的特效技術來拍攝(用的是電影分鏡拍攝手法),第二個就是我們用的Milo Motion Control設備,這套設備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可以實現克隆加變裝,如李宇春出現的時候,一個李宇春變成8個穿上不同服裝的李宇春。

李宇春在節目中實現“8個李宇春”變裝。

節目最大亮點是李宇春用鏡子作為一種穿越的介質,我們追求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帶領觀眾進入沙漠、湖泊、森林、麥田,最後到了天壇。現在很多博物館其實都在營造這種沉浸式的觀看體驗,讓你移步換景、身臨其境。《山水霓裳》最難的是克隆技術和營造虛擬場景,這些場景全都是電影特效團隊用三維建模出來的,完全分鏡拍攝,然後把表演者植入到這些場景當中,製作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

其他超模、北服學生等演員也需要一遍遍練習如何融入沉浸式場景裏。

新京報:這兩個節目加入新技術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

鄒為:Milo Motion Control這個新技術,《山水霓裳》光拍李宇春20多秒的段落,就大概拍了四個小時。演員也很辛苦,不管是超模、李宇春還是北服的學生,為了這20多秒的畫面,不停地在配合導演組。

《牛起來》劉德華場景是遠程錄製,我們在前期做了嚴密的分鏡。劉德華身在中國香港,我們主要是利用了拓展現實技術,依靠綠幕摳像的手段,讓劉德華在整個場景之中。與以往綠幕摳像不同的是,劉德華是與身邊元素配合互動的,我們把總枱1號廳的機械牛數字化,做好了三維模型,然後植入到了劉德華的空間裏面。在劉德華表演時,他要模擬與元素之間的互動,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地方。在《牛起來》整個四分半的歌曲裏面,劉德華只佔大概不到一分半的時間,但是就為了這一分半的時間,劉德華連續拍攝了20多個小時。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