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就對了》:都是“洗白大會”,但這個脱口秀有點治癒
《誇就對了》海報
跟《吐槽大會5》的錄影棚相比,《誇就對了》在製作上明顯就“窮”多了。節目的錄製現場,很像線下的脱口秀,場所很小,台上大概可以容納兩三個人,旁邊有個小吧枱,嘉賓表演時,主持人尉遲琳嘉和嚴尚嘉就坐在吧枱旁,台下也就坐了10餘名觀眾。錄製場所很小
被誇獎的嘉賓會坐到台上一把黃色的椅子上,屆時如果表演者誇到他心坎上去,他可以按下按鈕,椅子會晃動起來,模仿人開心時左搖右晃的狀態。之後表演者登場,開始他的“洗白”脱口秀。想當初,《吐槽大會》剛出來時,口碑挺好,節目也很好看,除了言説尺度更大以外,也因為吐槽者與被吐槽者常常是親朋好友關係。彼此熟識,所以總能有一些熱搜以外的新的槽點,也都更放得更開。但最近兩三季的《吐槽大會》,吐槽嘉賓與被吐槽者可能壓根就不熟識,吐槽全靠編劇寫,槽點也基本是從熱搜上找,並且無關痛癢。這就出現李誕後來自個説的,“一羣不認識的人,假裝互相認識,互相洗白”。
《誇就對了》首先就好在,它有信息增量。表演者與被誇獎者有着很親密的關係,所以他能夠知道被誇獎者更多私密的、公眾所不知道的性格特點。比如透過節目,很多觀眾會看到不一樣的張大大、馬薇薇。
《吐槽大會5》也有張大大,節目裏他被輪番吐槽很多回,基本還是那幾個公眾熟知的點,甚至還頻繁以他的“娘”做人身攻擊。但《誇就對了》裏的沈哲,是張大大剛進入湖南衞視時就認識的良師益友,她吐槽張大大的點就非常私人、鮮活和生動。
她講到張大大每一次回長沙時都有衣錦還鄉之感,會把大家聚在一起山吃海喝,然後問“我最近的熱搜前三位是哪一個,我説了什麼有趣的梗,我當時説的有好不好笑”,一旦有人回答沒看過,“我們就説死定了,完了,這個時候他就會説好,我們現在一起來看一下,然後拿出電腦和手機”……
好友吐槽張大大
凌晨三點大家想走了,張大大就説不準走,“你看這個是我新買的包包,如果今天誰最後一個走,我就送給誰……大家説哦,有包送,那就留下來,那就繼續玩吧。”這樣的槽點,只有真正認識張大大的人才寫得出來,而且有意思多了。再高明的編劇,不瞭解張大大,也只能根據熱點閉門造車。
《誇就對了》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設計。《吐槽大會》都是以一個完成的脱口秀表演為段落的,但《誇就對了》在表演途中會適時地插入一些以紀錄片手法拍攝的訪談,以輔助/論證表演者所説的內容。更確切地説,《誇就對了》是一檔帶有訪談和記錄元素的脱口秀節目。
《吐槽大會》的“洗白”,多少有些生硬,因為它是“小罵幫大忙”,並不觸及真問題。《誇就對了》的訪談,則是帶着觀眾去了解被表揚者內心中敏感和較真的東西是什麼,他脆弱和不堪的點是什麼,為什麼他是值得表揚的。換句話説,訪談部分讓“洗白”落到實處,變成是可信的。
就比如張大大説起他初中時因為“娘”被各種欺負的經歷,他在大學也因為醜一直不被看好,這讓他有強烈的好勝心,他很要強,“那些不喜歡你的人,把你推到一個你不得不發力不努力的位置”。觀眾似乎也能理解張大大愛作妖、“博出位”的心理動因。你也許仍然不喜歡他,但可以共情他的人性弱點。
張大大談起被霸凌的經歷
再比如馬薇薇,私下裏的她與我們在辯論節目中認識的她可能完全不同。她網戀被騙錢,成為段子廣泛傳播。看了訪談,她有自己的愛情觀,“為愛情義無反顧不等於零智商,而是你不會把心思花在對付他身上,而是對他好身上”。她這種為愛瘋狂、義無反顧的狀態,在“愛無能”的時代,也純粹得有些珍貴。所以,我們就能理解周玄毅誇她的,“在語言上,如果你要有魯智深的戰鬥力,你就必須要有像林黛玉的感受力,所以馬薇薇在我心中是一個魯智深跟林黛玉的一個混合體”。馬薇薇
不難發現,《誇就對了》雖然號稱“誇誇大會”,但表演者對被誇獎對象也是各種吐槽。只是,所有的吐槽都是為了先抑後揚。看上去像是“洗白”,但我相信這檔節目能給被誇獎者帶來真正的治癒。表演者所誇獎的點,是被表揚者內心中真正需要的。就比如我一開始看節目,以為自己可能會對鄧亞萍與兒子的故事不太感興趣,可看完挺受觸動。作為世界冠軍,鄧亞萍很少誇兒子,她始終認為兒子太佛系,缺乏死磕的那股勁兒。脱口秀表演時,鄧亞萍幾乎是一路吐槽兒子的佛系,但結尾處,她表揚了兒子的佛系。“媽媽發現你的佛系,也帶來一種包容的大度,它讓你寬以待人,擁有了那麼多好朋友,也讓你在媽媽並沒有完美的情況下,依舊無條件地相信我……比如讓你在這兒聽媽媽嘮叨。你從來不會抱怨,而是默默地體諒。”這是充滿愛與理解的親子關係,看完讓人覺得豁達。
鄧亞萍與兒子,兒子哽咽
對於Yamy、張大大、馬薇薇等經歷過輿論風口浪尖的人來説,他們內心中都有不為人知的、脆弱的那一面——他們渴望被愛,他們常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他們需要來自身邊人的肯定與呵護。《誇就對了》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仍然有着脱口秀的語言魅力,也告訴所有人:偏見不總是合理的,你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