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來,神秘的傳説,恢弘的建築,還有永不終止地環繞在它四周的朝聖者,一起構建了布達拉宮的生命。它以世界屋脊作門檻,以千年冰雪作門楣,神奇而聖潔地矗立在人們的心裏。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日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第三期,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管理處集結超強陣容: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覺單攜手國寶守護人楊紫、郭麒麟、仁青頓珠,以及嘉賓張廷芳、強巴格桑、達桑、喬宣茜、楊娜、尼瑪、次仁德吉、仁增,帶領觀眾走進雪域高原聖地,瞭解布達拉宮背後所凝結的智慧與力量。
傳説中,布達拉宮所彙集的珍寶,抵得上半個世界。本期《國家寶藏》重點展示的其中一項寶藏,是藏醫學鉅著《四部醫典》布達拉宮版。1000多年前,醫學家宇妥寧瑪·雲丹貢布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走遍千山萬水,寫下《四部醫典》。他在書裏寫道:“作為一名醫生,要有一定的智慧,要有為眾生造福的熱情!”1000多年來,雪域高原上的每一位藏醫,就這樣護佑生命,直到今天。
正如張國立老師所説,此前,很多人對藏醫藥瞭解太少,社會上的一些虛假廣告宣傳,更是影響了藏醫藥的傳播。事實上,藏醫學與中醫學、古印度醫學以及古阿拉伯醫學一起,並稱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今天仍在傳播和使用它。今年新冠疫情爆發時,雖然在西藏沒有出現任何一起本土病例,但是西藏藏醫院(門孜康)也配置了九味防瘟香囊,發往武漢、北京等地。
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的是,在《四部醫典》布達拉宮版的前世傳奇部分,仁青頓珠演繹了一個“藏醫版鍾南山”的故事。清順治年間,拉薩城爆發麻風疫病,僧官、貴族們紛紛出城避疫,侍醫強歐本應奉命隨行,可他千方百計逆行回城,治病救人。兒子苦口婆心勸他離開,強歐鏗鏘回應:“沒有大家哪來的小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既然天降大任於我,我願意為此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故事裏的強歐,是藏醫南方學派的傳承人。無數像強歐一樣的醫生,在漫長的歷史積累中,沉澱着博大精深的藏醫藥文化,將隨風飄散的祈禱變為現實,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安康。節目中,來自西藏藏醫院(門孜康)的三位醫生次仁德吉、尼瑪、仁增,用80幅類似於教學PPT的“曼唐”,生動展示了《四部醫典》的幾乎全部內容。重點呈現的“生理和疾病之樹”、“辨識診斷之樹”和“治療措施之樹”就彷彿三張思維導圖,帶觀眾真切感受到了藏醫學的智慧與哲思。
千年前的藏醫,就已經把人體的胚胎髮育、骨骼和脈絡細分到了我們今天現代醫學的程度;“生理和疾病之樹”告訴我們,在基本物質平衡、正常的情況下,才能生出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健康”和“長壽”之花,並以此為基礎,得到財富的積累、人身的安樂、精神的修煉三種妙果;藏醫藥學和天文歷算密不可分,西藏藏醫院的藏語名字“門孜康”三個字中,“門”就是醫藥,“孜”為歷算,“康”即學院,這背後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樸素思想。
現場,三位醫生為張國立老師坐診看病。有觀眾表示:“三幅圖講明白一部著作,三十分鐘説清楚一門學科,這樣的知識普及真的太有必要了!感謝《國家寶藏》,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藏醫學!”
作為法王洞文成公主像的前世傳奇演繹者,楊紫從小就聽援藏的姥爺和出生於拉薩的媽媽講過文成公主的故事,她欽佩公主“這麼小的歲數,扛下了這麼大的使命”。來到布達拉宮,她試圖想象着一生再未回過長安的公主,是否也曾站在過這裏,看眼前的風景。文成公主的誓言和堅守,凝固成法王洞裏的文成公主像,千餘年來被後世不斷漆上新彩,至今明媚鮮豔,就像人們對她的思念與懷想,歷久彌新。
《清代布達拉宮紅宮修砌圖》展示的是康熙年間人們修建紅宮的場景。300多年來,歷代達賴喇嘛時期都在對布達拉宮不斷地增建、擴建和例行維修,但始終沒有進行過全面大修。從1989年到1994年,國家撥款5300萬元,對布達拉宮進行搶險加固維修。2002年,國家又撥款1.7億元,對布達拉宮進行二次大修。雖然這兩次大修使得布達拉宮暫時擺脱了危機,但是布達拉宮的日常監測和保護任務,仍是任重道遠。
看完本期節目,如果你有機會再去布達拉宮,是否會有別樣的感受呢?
來源/央視網
內容來自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