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對於傳統企業來説,轉型是必選項。但更要命的是,不轉等死,轉型促死,傳統企業該如何挺過轉型動盪期?而先走一步的傳統企業家們又犯了哪些錯誤?

  這些事關生死的問題,好在有標準答案可以嘗試拆解……

  轉型成了傳統企業的“生死坎”

  中國鞋業巨頭百麗2年關店千家,一代商業模式經典案例歸於落寞;中國本土零售逆襲代表美邦年虧損超4億,3年關店1600家,折戟電商痛失6千萬學費,創始人周成建辭職;家居行業龍頭紅星美凱龍轉型電商半年燒2億,最終卻也敗得個不聲不響……

  趕潮O2O、開發APP、建網站、立公號……在成本和資源投入獲取暴利一去不復返的今天,面對市場低迷、產品難賣、用户流失、品牌凋零、渠道萎縮、地域保護消逝,傳統企業匆忙轉型、不斷試錯,卻屢次受到市場的殘酷教訓。

  正如周鴻禕所言,“很多傳統企業積極轉型互聯網,恨不得一夜之間引刀自宮,最後卻只能流血而亡。”

  於是,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家談轉型色變、視轉型為畏途,寧肯守着舊攤子,也不敢輕易再做嘗試。然而,商場沉浮,又怎可戀舊?轉型上岸,仍需刮骨療毒。

  二

  8大致命錯誤的血色教訓

  在深度調研傳統企業家、投資人、商業觀察家羣體後,我們總結出傳統產業+互聯網過程中存在的8大致命錯誤:

  1.對未來失控

  過去的經驗不足以準確判斷未來的產業形態、市場需求,導致對未來失控、生死不由己,是傳統企業家最大的焦慮。

  2.目的不清

  藉助互聯網轉型升級的目的,或過於理想、或過於輕視,沒有能力對投入和產出進行平衡和估算。

  3.盲目跟隨

  緊跟潮流,看上去符合企業家不斷探索、敢於冒險的特質,卻忽視了潮流背後的深層商業邏輯。O2O就是眾多企業家交的第一筆大額學費。

  4.放棄根基

  偏離數十年產業根基做創新,期待通過+互聯網就能開拓新局面,最終卻落得一地雞毛。

  5.路徑錯誤

  誤將互聯網當目的,將互聯網化等同於互聯網營銷,忽視產業的商業本質。思維停留在BAT打江山的時代,以為關注人數多、影響大就是成就,殊不知高額廣告投入換不來實際用户。

  6.戰術錯配

  用產業的人才做互聯網,用互聯網的人才管產業,是產業+互聯網的必經之路。在資源、管理不匹配的情況下,本應是較長期的探索和試錯,但往往因急於求成,戰術錯打成戰略。

  7.模式錯配

  按照互聯網的模式做產業,是傳統企業轉型中遇到的最大模式錯誤。過去互聯網習慣的平台模式,講究的是贏家通吃,跨行業、產業運行。但這並非是眾多傳統企業可以發揮出優勢的商業模式。

  8.資本錯配

  用銀行的錢做高風險的探索,用少量的自有資金盲目博取大投入項目。在轉型、升級、+互聯網的過程中,無數事實證明,大多數傳統企業家並不懂得如何用好銀行和高利貸以外的資金。


  在世界範圍內,蝙蝠是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這是對非洲、亞洲和美洲的數千種動物進行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動物被認為與之前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SARS)疫情和中東呼吸道綜合徵(MERS)疫情的暴發有着直接關係,然而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並不確定這僅是一個巧合還是表明了一種更大的趨勢。

  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可以通過着眼於不同蝙蝠物種的地理分佈及其攜帶的病毒屬性,從而提高他們對於冠狀病毒會在哪裏從動物傳播到人身上的預測水平。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Simon Anthony表示:“是時候主動出擊了。”他説,“關鍵是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並且在病毒實際出現之前更加積極主動地瞭解其多樣性。”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的,目的是在那些從動物到人類的病毒大流行之前搶佔先機。研究人員在6月12日出版的《病毒進化》雜誌上報告了這一成果。

  冠狀病毒在2002年成為媒體的頭條新聞,當時SARS在中國出現並蔓延到27個國家,造成774人死亡。2012年,導致MERS的冠狀病毒出現在沙特阿拉伯,造成640人死亡。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是蝙蝠把這種病毒傳播給駱駝,然後再傳播給人類。

  為了繪製冠狀病毒的分佈圖,Anthony及其同事捕獲並釋放了約12300只蝙蝠、3400只齧齒動物和3500只猴子。他們的工作遍及非洲、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的20個國家——這些地方之前被確定為“熱點地區”,那裏的疾病很可能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的。

  從黃昏到天黑,包括當地研究人員在內的生物學家團隊將飛進捆在樹間的網中的蝙蝠捕獲。他們收集了動物唾液、尿液和糞便的樣本,之後將這些樣本運往實驗室進行基因檢測。

  結果顯示,近10%的蝙蝠攜帶了冠狀病毒,相比之下,其他動物樣本的比例只有0.2%。研究小組同時發現,在多種蝙蝠棲息的地方,冠狀病毒的多樣性也最高,例如亞馬孫雨林。

  然而,蝙蝠的多樣性並不能單獨成為一個風險指標,這是因為只有一小部分冠狀病毒能夠感染人類。Anthony及其同事發現,冠狀病毒在非洲蝙蝠中蔓延的速度是在墨西哥、巴西、玻利維亞和秘魯的4倍。這可能是由於每個區域的冠狀病毒之間存在遺傳差異,或不同種類的蝙蝠在不同森林中的互動方式不同造成的。

  “拉丁美洲的冠狀病毒就不會跳來跳去,這是非常有趣的。”蒙大拿州漢密爾頓市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落基山實驗室病毒學家Vincent Munster説,“這值得進行更多的研究。”

  Anthony説,下一步的工作是更多地瞭解病毒如何在宿主物種之間遷移以及不遷移。例如,在4月4日發表於mBio雜誌的一項研究中,他的團隊指出,在實驗室中,一種在烏干達蝙蝠體內發現的與MERS密切相關的病毒無法綁定在人類細胞受體上。正因為如此,這種病毒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威脅。

  但是一些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主張採用更加務實的方法。明尼阿波利斯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認為,研究人員和政治家們應該把有限的資源轉向防止致命病原體的再次流行,而不是試圖預測哪些將是下一個在動物與人類間傳播的病毒。

  “與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區暴發時相比,今天我們並沒有準備得更好,因此你必須要認清這一點。”Osterholm説,“如果我們不去準備迎接已經知道的會在不久的將來暴發的疫情,那麼我們瞭解溢出事件又有什麼好處呢?”

  Anthony則認為這兩種策略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想要獲得領先,”他説,“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從哪裏開始。”

  冠狀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鏈單股RNA病毒,直徑約80至120納米,其遺傳物質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豬、貓、犬、禽類脊椎動物。冠狀病毒在1965年被分離出來,但人們目前對它們的認識相當有限。已知有兩種冠狀病毒會影響人類,2/3早產兒的普通感冒與呼吸道感染是由這兩種病毒所引起。目前所知,冠狀病毒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這類病毒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嗜性。

  (原題為《蝙蝠是致命冠狀病毒全球宿主 該發現有助科學家更好預測病毒將在哪裏傳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雨巷”:害人不淺

  網友“迎風御劍”:不僅是sars,mers,連埃博拉,狂犬病等病毒都是來源於蝙蝠的。蝙蝠體温高,攜帶後自身不致病,而且活動區域相當廣,未來需要多注意

  網友“鄉民正富”:小時候父母打蝙蝠煮熟了給我吃,説是可以治療氣管炎,似有效。科學家(醫學家)可以研究研究。

  網友“blague”:黑鍋甩給蝙蝠了

  (1970-01-01)


  《致命框架

  2》即將上架丨黑白風格經典

  深受玩家喜愛的一代神作《致命框架(FRAMED)》即將於6月14日正式面向全球推出其續集作品

  《致命框架2》

  。

  對於解密類遊戲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先下載前作先體驗一番。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遊戲截圖)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遊戲截圖)

  操作

  《致命框架(

  FRAMED)》是一款極具創意的解密遊戲,遊戲中玩家會看到多個方格連環畫,每個方格在不同的前後因果編排下會有不同的動畫,玩家在遊戲中需要通過移動、調轉、轉換畫面等方式讓主角順利潛行,使劇情發展下去,賜予TA主角光環。

  如果你搭配的順序不對,那主角就會發生“意外”

  例如:圖二和圖三的位置先後不同,前者逃脱槍手追擊,後者就中彈了(躺屍都這麼帥氣......)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有些圖片較多的關卡,需要讓主角多掛幾次,熟悉了本關的幾個場景小動畫,再規避掉危險點,讓主角順利逃脱。

  評價

  畫面:

  遊戲整體畫風的簡約,建築物、街道、人物外形,會有一種

  年代

  帶入感,就好像一個老電影的導演,在編排着膠片裏的劇情。全黑漫畫人物形象,看不出臉部,反而讓人感覺更覺

  帥氣

  ,有點像007。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音效

  :

  開始視頻中的

  爵

  士風格

  的背景音樂,使人感覺主人公有種紳士的瀟灑氣質,就像電影裏的詹姆士邦德,永遠能化險為夷,即使是冒險,都顯得那麼優雅紳士,好像事先早已掌控了一切。

  《致命框架》曾獲得許多獎項,並收到了潛入遊戲大師級製作人小島秀夫的喜愛。

  有些關卡你可別看它只有3、4塊移動圖片,想通關還是需要花些心思的。

  總結:

  小編對於這款遊戲還是非常喜愛的,操作簡單,畫面風格,音效都與

  遊戲完美搭配。一幅幅連環畫會推動着你探索劇情的發展。續作

  《致命框架2》

  會延續前作的主要玩法,觀眾老爺不要錯過呦!

  插話:

  對於喜歡解密類遊戲的觀眾老爺們,小編推薦一款名為

  《Stanley

  博士的家1-3》

  的flash小遊戲,也有些年頭了(十幾年前),不過劇情設計和道具安排都相當棒,小編不看攻略是真的玩不出,各位解密大神可以挑戰一下能否快速通關~

  -手遊情報局 -

  (2017-06-14)


  消防官兵在對殘火進行控制以防止死灰復燃。新華社 圖

  據人民日報1月4日報道,1月2日13時許,哈爾濱市北方南勳陶瓷大市場倉庫發生火災,持續20餘小時,造成11層高的建築坍塌,5名消防員犧牲、14人受傷。

  根據哈爾濱市1月3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公佈的信息,1月2日發生的倉庫大火,經初步偵查,起火點位於太古街727—1號紅日酒店用品倉庫,面積約70平方米。商店自行用木板隔為兩層,隔層內鋪設有裸露電線。電線超負荷引燃塑料製品,造成火災。目前,多名責任人已被控制。

  “多年來沒有進行過消防檢查”

  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瞭解到,初步統計,此次火災過火面積約1.1萬平方米,坍塌樓面積3000平方米左右,緊急疏散居民549户,共2000餘人。目前,火勢得到有效控制,明火已全部撲滅,但殘火仍然存在,現場煙霧較大。

  專家分析稱,火勢之所以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地下一層、地上一至三層全部為倉庫,庫內沒有隔離牆,存放大量易燃物品,周邊消防通道不暢,房屋密集,滅火救災難以到達有效位置。現在,鈎機等大型設備已進入現場作業,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全部撲滅殘火。

  記者瞭解到,由於倉庫內貨物屬易燃物品難以撲救,加之起火地點處於哈爾濱老舊小區,街道狹窄、沒有消防通道,車輛、人員密集,給救援帶來了困難,許多趕來支援的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核心區。

  這場大火併非孤例,哈爾濱市道外區老舊社區眾多,曾多次發生火災。記者繞着起火現場走了一圈,發現原本應該是消防通道的幾個出入口都變成了商鋪,樓上的居民想要回家,要先通過倉庫外側的樓梯爬上3樓的緩台,再進入居民樓。

  對此,哈爾濱市政府發佈信息稱,這次起火的北方南勳陶瓷大市場“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部門也表示,這類單位通常是抽查單位,並不屬於重點監管單位。該倉庫因未列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安全抽查歸道外區冬萊派出所管轄。但當地一名商户告訴記者,多年來並沒有相關的執法部門到這裏進行過消防安全檢查、提出整改要求或進行處罰。

  國內知名專家將赴哈會診救治傷員

  火災發生後,附近居民被迅速疏散,消防官兵火速趕往現場滅火。大火燃燒了9個小時後,突然發生坍塌,正在三層緩台的10餘名消防員被瞬間壓埋。截至記者發稿,已有5名消防戰士犧牲,13名消防戰士和1名商場保安受傷。

  3日上午,哈爾濱市政府緊急召開全市安全工作會議。在會議召開之前,全體與會人員起立脱帽為犧牲的消防戰士默哀。

  人們在痛惜之餘也提出了質疑——既然羣眾已經安全疏散,為什麼還要冒着那麼大的風險進入火場“內攻”?現場指揮者是否進行過建築物坍塌風險評估?對此,黑龍江消防部門回應稱,當時救援的消防官兵都在大樓3層樓體外的緩台上打水救火,並沒有進入樓體裏面強攻,指揮員不會拿戰士的生命開玩笑。就是因為沒有進入樓體,大樓坍塌時救援人員被埋得較淺,所以多數被埋人員被很快找到。此外,這個樓體結構複雜,本身就是一個“爛尾樓”,只有簡單的承重結構,這是之前沒有預料到的。

  記者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瞭解到,從目前的傷者統計來看,14位受傷者中,有13位是消防戰士,一位為商場的保安人員。目前除了其中的一名消防戰士頸椎骨折受到重傷之外,其他的傷者情況穩定。醫院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前來會診,對傷員進行救治。3日,哈醫大一院骨科專家、胸外科專家和護理專家再次會診,為幾位傷勢嚴重的患者確定手術治療方案。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GoddessDivine”:安全檢查一刻不得放鬆

  網友“流浪在雨中”:年輕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人民,向你們致敬

  網友“中榮之道”:希望公佈有説服力的起火的原因。也希望舉一反三,類似悲劇儘量杜絕。

  網友“ɢㆀԀ Ԁ੨ƴ³*࿐”:總是這樣多少年不消防檢查,然後再用生命還警示你們。

  網友“天光打路走”:luolu變成**了?

  網友“天光打路走”:是電線**短路引發火災,還是火災把電線燒成**,這是個問題。

  網友“oO巴旺Oo”:灘上大事了

  網友“walkingdead”:想起匹諾曹

  網友“青伊”:為什麼不進行消防檢查?這下咋交代?人命啊!

  網友“螢火蟲”:消防檢查每年都有,費用每年都交。

  網友“天光打路走”:是電線**短路引發火災,還是火災把電線燒成**,這是個問題。

  (1970-01-01)


  天氣逐漸變暖,總有些人對隔夜的食物不放心,比如就有人説隔夜銀耳不能吃,因為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實際上,這個説法完全是胡扯,亞硝酸鹽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容易產生。不過,銀耳中毒確有其事,但跟幹銀耳沒啥關係,主要“嫌犯”是鮮銀耳。

  也許你會説,不是鮮銀耳更有營養嗎?那你想必是沒聽過30年前的那些慘案吧!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變質銀耳中毒事件

  在上世紀80-90年代,隨着人工種植銀耳的規模越來越大,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陸續出現了一些集體中毒事件。1984年,山東東平縣和河南鄭州附近連續出現兩次銀耳中毒事件,共有110人中毒,死亡9人。1988年河北省鉅鹿縣19人中毒,死亡5人。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經過實驗室人員的確認,這些中毒事件全部是因為變質銀耳產生毒素。

  變質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在種植環節就有污染,產生“塌耳”現象,也有的是在儲藏環節的污染導致變質。

  此外,銀耳罐頭也曾導致類似中毒事件。

  無藥可解的致命毒素

  銀耳之所以能夠導致人們食用後中毒,是因為一種叫“米酵菌酸”的毒素,這種毒素來自一種細菌,叫“椰毒假單胞酵米麪亞種”。

  “椰毒假單胞”是一種細菌,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那種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發酵製作的,這就是“椰毒”的來源。

  在中國東北,食用酵米麪中毒事件在歷史上時有發生,新中國成立後到1975年至少有1800多人因食用酵米麪中毒,導致700多人死亡,死亡率近40%,但病因不明。中國為此成立了“酵米麪中毒病因研究協作組”,經過近5年的努力才找到這種致病菌並暫時命名為“酵米麪黃桿菌”。隨後,科學家們又發現變質銀耳中毒也是由“酵米麪黃桿菌”造成的。

  經過孟昭赫教授的深入研究,發現這種細菌其實是“椰毒假單胞”的變種,後被正式命名為“椰毒假單胞酵米麪亞種”。它本身並不致命,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分別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中毒後會導致肝腎損傷,引發器官衰竭和死亡。

  至今仍沒有應對“米酵菌酸”的特效解藥,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措施,同時針對患者的症狀輕重予以對症治療,比如保肝、保腎、降低顱內壓等。由於中毒者常居於農村、山區,衞生意識差、醫療條件有限、交通不便,往往導致治療延誤,死亡率很高。

  沒必要購買鮮銀耳

  由於變質銀耳中毒時有發生,各地經常有死亡病例出現,這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衞生問題。為此,一些地方和部門有專門規定:鮮銀耳不允許售賣。在那之後,鮮銀耳中毒越來越少,90年代後期和2000年以後已經很少聽説銀耳的中毒事件了,人們也已經習慣了買乾製銀耳。

  但可能有朋友還是能在一些菜場、農貿市場看到有人售賣鮮銀耳,那到底能不能吃呢?答案是否定的。但建議大家不買不吃,並不是因為它一定有毒,而是因為沒有必要。如果要購買鮮銀耳的話建議大家去一些有保障的地方購買,例如中國銀耳交易網這種大型的網上交易平台。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首先,乾製銀耳保留了銀耳中的絕大多數營養,包括多糖、維生素、礦物質等,鮮銀耳並不會比干銀耳好多少。其次,銀耳乾製過程中,即使原先有少量毒素污染,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也會降解不少。數據顯示,鮮銀耳中米酵菌酸的檢出率遠遠大於乾製銀耳,且目前並沒有出現乾製銀耳中毒的。

  如果你一定要買鮮銀耳,那要注意銀耳的手感和氣味,比如是否有發粘、發軟,是否有黴變、腐敗的異味。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千萬不要購買了。

  此外,自己在家泡發銀耳,記住要勤換水,不要泡太久。事實上,燉銀耳並不需要泡發,稍微清洗一下就行了,無非是燉的時間長一點而已。

  最後再次強調,很多微生物引起的嚴重疾病或併發症都是小概率事件,包括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格林巴利空彎、李斯特菌、肉毒、椰毒、三硝基丙酸(黴甘蔗)等等,你沒見過不等於它不存在,等它真的降臨到你頭上,後悔都來不及。鮮銀耳只是一個例子,告訴你,不必要的風險還是規避一下為好。

  (2017-08-2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16 字。

轉載請註明: 直面傳統企業轉型生死, 8個致命錯誤為炸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