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化干戈為玉帛,這個戈就是指的玉戈。在商代的墓穴中出土了數量可觀的玉戈,照理説,戈應該是一種武器,但是用玉來做戈,那也太不經打了吧,那麼玉戈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商代玉戈是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淮南子·原道訓》:“禹知天下之叛,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玉帛:玉即玉;帛為絲織品。二者皆為進貢之上品,引申為重修於好,相互禮尚往來的意思。干戈:兵器,借指戰爭或者爭鬥,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友好,故有“化干戈為玉帛”之説。早在4000年前的二里頭文化時期就有玉戈出土,作為非實用性的禮兵器,其後流行於商、周兩代。因玉質堅脆,無法將玉戈用於實戰搏擊,大量出土的玉戈無使用痕跡,可知商周時期的玉戈應是一種儀仗器。
玉戈什麼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玉戈的形制演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二里頭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崗期。此期玉戈的特點為尺寸普遍較大,一般在30釐米左右。第二個階段為殷墟時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變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釐米;殷墟後期長度在15釐米以內,小的僅4至5釐米。商早期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南陽獨山玉玉戈,呈扁平狀,長30.2釐米,援寬6.6釐米—6.9釐米,厚0.5釐米—0.7釐米,青色,局部有侵蝕。雙重內,內中部有一單面鑽孔,孔與援之間有若干道平行的淺刻弦紋,並有安柄痕。援一面平直,一面略斜。雙面刃,刃與援面間有分界線,每面刃的中部都有一細而工整的凸稜。戈鋒尖鋭,鋒與刃交接處逐漸增厚形成弧形。
2003年山東濟南市大辛莊遺址出土商代玉戈,36.2釐米,寬0.7釐米—4.3釐米,內長8.9釐米,厚0.67釐米—0.71釐米,灰白玉,半透明,器表有黃、黑、褐色沁斑,長方形內上下緣、端部斜磨,端部有殘損,無胡直內戈,三角形尖鋒殘斷,長援,援身中部起脊,上下刃前端出齒突,刃緣斜磨,起弧形脊,單闌,出上下齒,下齒殘,器兩面的援本部有長方形方框,框內刻劃交叉菱形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南陽獨山玉玉戈,長19.4釐米,援長15.9釐米,援寬4.7釐米,內厚0.4釐米。翠綠色,上、下刃皆斜直,有中脊,內近方形,雕出上、下闌,內前端有穿。該器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
商代的玉戈只是一種禮器,多用於祭祀,不是用來打仗的,所以雖然也有比較鋒利的,但是都不是用來兵戎相見的。玉本身也具有禮器的性質,用玉來做戈,也算是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