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吧!哥哥》第二期節目上線了,看點是有的,但並不多。印小天和杜淳擊掌、李汶翰在《我就是演員》中被於正批評軋節目,應該説這些看點都是節目之外的是是非非。
既然看點寥寥無幾,就來探討一下《追光吧!哥哥》的節目相性吧。簡而言之,這到底是一檔什麼類型的節目呢?有人可能會説了,自然是養成類節目了。如果把《追光吧!哥哥》定義為養成類節目,那麼節目組的3處操作實在是讓人看不懂了。
操作一,為什麼邀請鄭爽?之所以由此一問,並不是針對鄭爽。所有人都知道《追光吧!哥哥》是要打造一支類唱跳男團,那麼就應該邀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作為導師。因此節目組邀請金星是可以理解的,在舞蹈方面金星的確是導師級的。
問題出在了鄭爽的身上,鄭爽是一名演員,在唱跳方面並無特長。儘管沒有頂着類似導師這樣的頭銜,但還是在節目中對哥哥們評頭論足。如果評價的專業一點也可以,可鄭爽卻在看誰長得帥。這就很迷了,《追光吧!哥哥》邀請鄭爽幹嘛來了?對於節目而言,鄭爽的作用是什麼呢?
《追光吧!哥哥》是YK參與制作的,説實話對YK製作養成類節目的思路實在不敢苟同。《以團之名》的時候邀請了黃曉明、《少年之名》的時候邀請了郭敬明,對於偶像團體而言,兩人都是非專業人士。結果這兩檔節目一敗塗地,到了《追光吧!哥哥》依舊邀請非專業人士鄭爽,何以如此固執呢?
操作二,比賽規則過於隨意。不論是專業評審打分、網上比拼人氣,還是現場觀眾投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讓哥哥們在80後、90後、00後中選擇自己的分數,是不是過於草率了呢?讓人不禁想起了馮小剛的電影《非誠勿擾》,葛優和範偉猜拳的橋段,真的是全憑運氣。
任何一種打分的規則都有固定的相性,要麼看重專業能力,要麼注重人氣的高低。盲猜自己在哪個年齡的段觀眾中認可最高,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答案是沒有意義的,真想知道的話,做個市場調查就一目瞭然了。要是僅僅為了節目效果,那就大可不必了。什麼樣的綜藝節目就應該有什麼樣的套路,一個養成類節目玩起《極限挑戰》的路數,有些不倫不類了。
操作三,節目定位的混亂。説到《追光吧!哥哥》,大家就會想到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男版。實際上兩檔節目最大的不同並不是選手的性別,而且節目定位的不同。《乘風破浪的姐姐》主打30+及以上的女藝人,節目定位是清晰而明確的。
反觀《追光吧!哥哥》,有已經年近50歲的陳志朋,但也有現役的男團成員。例如李汶翰,今年才26歲而已。實際上還有年紀更小的,1999年出生的丁澤仁才21歲。因此《追光吧!哥哥》的節目定位就很混亂,沒有自己主打的藝人類型。
可能有些人覺着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從營銷的角度來説卻一個大忌。市場營銷的三大因素分別是人、購買能力和購買慾望,這裏的人是指目標人羣。以《偶像練習生》為例,目標人羣就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少女們。如何讓少女們願意去看節目,這就相當於購買慾望了,所以練習生們都是同年齡段的美男子。至於購買能力,則對應着節目的播出時間以及打榜投票的花費等等。
如果用市場營銷的三大因素去套《追光吧!哥哥》,會發現真的找不準這檔節目的目標人羣。目標人羣是基礎,沒有明確的目標人羣,談何購買能力和購買慾望呢?
在最新一期的“綜藝勢力榜”上,《追光吧!哥哥》上週的話題只有5.43億。跟動輒幾十億話題量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綜上所述,《追光吧!哥哥》怕是很難複製《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成功。模仿和拼湊的痕跡太明顯,也很符合YK和東方衞視的風格,東方衞視的《下一站傳奇》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