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捨得》中蔣欣飾演的田雨嵐引發了廣泛爭議,不少觀眾被她的虎媽式教育弄得焦慮頭大又氣得牙癢癢。一直以來,虎媽都是家庭教育劇中的絕對主角,也最易引發觀眾共鳴。接下來,我們將盤點經典虎媽形象,以及她們的對照實驗組——羊媽。通過兩者的對比PK,探索當下家庭教育題材對於媽媽形象的塑造存在哪些優勢和劣勢。
虎媽唱主角,誰比誰更虎?
隨着現實題材創作熱潮的迴歸,以家庭教育為話題的都市劇開啓了爆發模式。《虎媽貓爸》《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少年派》《陪讀媽媽》《陪你一起長大》等劇從幼升小、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全方位勾勒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現狀,一次次證實了教育是影視創作“財富密碼”,市場潛力無窮。
上述劇集中,虎媽無疑是標準配置,也是絕對主角,更易引發討論和共鳴。若盤點虎媽圖鑑,一定少不了趙薇的畢勝男。2015年的《虎媽貓爸》,趙薇飾演嚴厲到“變態”的虎媽,性格倔強、獨立自我,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2016年的《小別離》到2019年的《小歡喜》,海清成為了虎媽專業户,她飾演的童文潔,分別是中考人方朵朵和高考人方一凡的虎媽。這裏,海清一改昔日“國民媳婦”形象,憑藉性格彪悍、強勢霸道的虎媽角色,讓人眼前一亮。
此外,《小歡喜》引領話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便是陶虹飾演的中國式虎媽宋倩。分數至上——是這位虎媽的標誌性台詞。不少人認為,陶虹演活了宋倩,有網友表示“這不就是我媽?”。她對女兒英子的一系列操作喚醒了網友的“童年陰影”。
同樣是2019年播出的《少年派》,閆妮飾演虎媽王勝男,對孩子林妙妙的教育十分嚴格,寧願自己少吃少穿,也絕不馬虎孩子。相比《虎媽貓爸》《小別離》《小歡喜》等劇通過職場和家庭賦予多重身份窺探虎媽的成長與蜕變,王勝男的“虎”更偏生活化,職場戲描摹得較少。
最近播完的《陪你一起長大》聚焦學齡前兒童教育問題,通過四個家庭詮釋了四類媽。其中,劉濤飾演的甦醒是虎媽典型代表。職場精英甦醒,一開始忙於事業,“兼職”管理孩子,直到保姆辭職、孩子入學危機,她被迫變為虎媽,白天職場打怪升級,晚上為兒子制定學習計劃、輔導學習,只為能進優質小學。
正在熱播的《小捨得》,蔣欣飾演的田雨嵐,是爭議性很強的人物,更是愛孩子、更愛面子的虎媽。為了踐行“愛拼才會贏”的教育理念。她嚴苛控制孩子的愛好、飲食,時刻抽查孩子的學習,拼命報輔導班。蔣欣演活了“雞娃”背後的虎媽,讓無數人宛如看見了“親媽”。
羊媽甘做配,因模範獲贊?
如果説虎媽是家庭教育劇中的絕對主角,那麼此類作品一定少不了貓爸、狼爸、羊媽來擔當配角。接下來,我們就重點討論作為虎媽對照組的羊媽——顧名思義,羊媽指的就是採取與虎媽截然不同的教育態度和理念的家長,也可以叫做佛系媽媽,她們秉承的,是一種粗放式的教育方式。
最典型的羊媽莫過於《小捨得》中宋佳飾演的南儷,她崇尚“快樂童年”的教育理念,注重發展女兒歡歡的興趣愛好。即便女兒因為“內卷”主動要求參加輔導班,她也不忘勸導:“要全面發展”。然而戲劇性的是,隨着劇情發展,這位佛系媽媽也逐漸“黑化”、“田化”,日漸捲入到虎媽行列競爭陣營。
而在《陪你一起長大》中,穎兒飾演的全職太太劉芸芸也是羊媽的重要代表。他與李宗翰飾演的顧家偉組成狼爸羊媽CP,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顧家偉“望女成鳳”,劉芸芸負責全方面輔導孩子學習,面對嚴苛的老公,她即便心疼女兒,但也不得不按照老公要求去做,被評為“史上最慘闊太”。
《虎媽貓爸》中虎媽畢勝男的“死敵”,是董潔飾演的羊媽唐琳,唐琳是單親母親,也是國外回來的教育專家,她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孩子不是教育機器,應該讓孩子自主選擇自己想學的東西。放任孩子自由自在成長,不約束,家長應作為參與者積極挖掘孩子的天賦,着重培養孩子的氣質修養而不是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詠梅在《小歡喜》中飾演了不折不扣的羊媽劉靜,讓不少觀眾念念不忘。她温柔大方、善解人意,這麼多年來一直默默幫助區長丈夫打理工作,對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兒子季楊楊,展現了母親該有的温柔與擔當。這個角色憑藉温柔的性格、細膩的情感而廣受好評,被不少網友稱作模範媽媽。
從上面的盤點不難看出,虎媽都是相似的,羊媽各有各的不同。兩者既在一部劇中成為對照實驗組,也有可能相互轉化。虎媽PK羊媽,在引爆新時代教育熱點話題的同時,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虎媽或羊媽,誰才是成功的家長?她們是否問過“雞娃”的想法?究竟什麼樣的培養方式,才能養出真正的“牛娃”?
虎媽PK羊媽,引發教育焦慮與反思
無論是虎媽還是羊媽,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真實對應。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蔡美兒曾是“虎媽”一詞的締造者,她寫下的《虎媽戰歌》曾引發了社會各界針對教育觀點的大論戰。而現實生活中,喊了多年的“減負”始終無法真正落地,於是乎催生了越來越多的“虎媽”和“狼爸”。
這是因為,對於絕大多數國人而言,教育是實現階層上升最主流的通道,所以家長都鉚足了勁兒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各式輔導班和超前學習,不斷拔高競爭起跑線,致使教育“內卷化”愈演愈烈,也真實描摹了每個家長的“雞娃焦慮”,“虎媽”式教育長盛不衰。
反映到影視化作品中,虎媽的形象呈現則陷入了單一化、刻板化、模式化的窠臼。從《虎媽貓爸》的畢勝男到《少年派》的王勝男,虎媽們連名字都走上了標籤化的“不歸路”。在上述家庭教育題材中,虎媽們清一色地都是“母老虎”的象徵,她們強勢、霸道,過度干涉子女的學習和生活。與之相反的是,每部劇中都有一個善解人意的“貓爸”,他們傾聽和尊重子女。不得不説,這樣的配置缺乏新意,很難激起較大的收視和熱度的水花,亟待一鍵“格式化”,重啓創新。
其實,這背後折射出家庭傳統教育的變遷,以前的社會講究“父愛如山”、“慈母多敗兒”,而現在則從“嚴父慈母”轉變到“虎媽貓爸”,背後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不無關係。隨着社會發展,女性地位提高,母親加入到教育中,父親的角色逐漸“讓位”,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的話語權不斷加大,對子女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並願意傾全力為教育投入時間、精力、資源、成本等,高期待下的嚴要求,自然催生了虎媽。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父母的職責和分工發生了變化,但傳統教育理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根深蒂固,這也是虎媽教育的困境所在。
這些家庭教育作品中,也通過孩子的視角為觀眾提供了建設性的思考和反省。《小捨得》中“田雨嵐”式媽媽令人窒息,給小小年紀的顏子悠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僅考試發燒,還出現了精神幻覺;《虎媽貓爸》中畢勝男的女兒羅茜茜從小就面對爸爸、媽媽、奶奶、外公不同教育理念的折磨,在下樓梯摔倒,送到醫院被檢測出兒童抑鬱症;《小歡喜》中英子抑鬱爆發睡不着覺,出現幻覺看到有人跳樓;《少年派》中的林妙妙也因王勝男不同意放棄高考而“跳樓”……在虎媽壓榨性的教育下,孩子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崩潰。
事實上,不管是虎媽還是羊媽,現在的家庭教育劇中所展現出來的媽媽形象,以中產階級媽媽為主流,窮人媽媽正面臨着失語的困境。也就是説,虎媽並不代表所有的媽媽形象,我們呼喚更多有温度、有個性的母親角色出現在屏幕上。比如,前面提到的詠梅在《小歡喜》温柔媽媽劉靜,戳中無數觀眾淚點,也讓無數人開始思考,家庭教育或許有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最後要説的是,從趙薇到蔣欣、宋佳,從海清到詠梅、陶虹……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演員願意演媽媽,並能將媽媽角色演得出色而生動,這對於行業生態來説是好事情。説明她們有放下偶像包袱的勇氣和情懷,也有甘當綠葉的胸襟和氣度,這是對一直備受抨擊的女演員扮嫩硬凹少女感的有力回懟,也是對她們演技實力的驗證,拓寬了自身戲路和上升空間,我們有理由期待:在虎媽、羊媽之外,出現第三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