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童有着雙重屬性,處於靈異的一面,他們與自然對立,是整個人類的他者;而作為孩童的一面,他們則與成年人對立,是大人的他者,頗有兩個世界無法交流之感。
在這雙重他者的影響下,靈童無疑更具神秘色彩,這也打開了那些電影人的想象力,自最早的靈童以至現在,他們的形象層出不窮,可謂恐怖電影中又一大惹眼的異色。
英文中有一個專門的名詞“Creepy Kids Film”,用以描述那些將兒童作為恐懼源頭的恐怖電影,而在這些特殊兒童中,靈童無疑是最具神秘色彩的。
他們的確是兒童,不會像[孤兒怨]裏那樣,來一個“天山童姥”式的反轉。但他們也很靈異,無論惡魔之子,還是後天附身,抑或遺傳基因,都有着超出一般現實的能力。
拍攝於1956年的[壞種]可説是所有孩童恐怖片的鼻祖,自它以後,各式各類的陰森小兒如春筍般冒出。
[壞種]
在這個古典的敍事裏,茂文·勒魯瓦將黑色電影的魂魄雜糅其間。年僅八歲的小孩卻擁有變態的復仇慾望,因為一次比賽落選,而意圖殺害成功的競爭者。
如此心狠手辣,卻與遺傳基因有關,小孩的奶奶貝西·登克曾是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她在11歲的時候便手刃生父,長大後更是將登克家族中的旁枝一一殺害,讓自己獲得全部家族財產。
隔代遺傳的神秘力量讓這個小孩遊走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只要再邁一步便能踏入撒旦的深淵,可惜勒魯瓦限於原著所寫,反被後人捷足先登。
如果説[壞種]創造了一個準靈童形象,那麼誕生於1960年的[魔童村]則已從現實的地平面起飛,然而頗讓人意外的是,它並沒有走向如今最為人熟知的神秘主義,反倒和早期科幻掛鈎,玩了把末世預言。
[魔童村]
這裏的孩子無須受孕,便可自行出世,他們的生長速度也非常着急,打了激素一般迅速成熟。
早期能以心靈傳輸共享信息,到了成熟期便能以意念操控他人。緊跟着村裏人一個個死去,究其原因卻是被這些魔童操控。
但是影片卻始終不講這些小孩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殺人,直到蘇聯人亮出了大殺器——用原子彈摧毀這些變異村莊,我們才知道,有史記載的第一部靈童電影真實的反映了冷戰下的人心惶惶。
在[魔童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後,1964年的[被詛咒的孩子]作為續集之作,將一個英國鄉村變為六個國家,而魔童的所指也無疑更加明顯。
由前作的小村莊,到如今的六國勢力(涵蓋鐵幕兩邊的勢力),核武器的影響依舊讓英倫三島的居民惴惴不安,小孩自然成了第一順位的受害者,靈童的形象在於警醒世人。
與其類似的還有日本動漫[阿基拉],雖然説不上恐怖,但當畫面裏出現肉體與金屬相互糾纏的畫面時,你還是會被大友克洋的想象力征服,那是比恐怖電影更讓人懼怕的現實,一個突破限制、毫無道德可言的未來。
六十年代晚期,因為一部[羅斯瑪麗的嬰兒],靈童的形象從天上走入了地底,逐漸被魔鬼撒旦所控制。
在羅曼·波蘭斯基的這部電影中,魔鬼聖嬰雖然沒怎麼露面,但他卻成了全片中最關鍵的人物,甚至帶有點克蘇魯的不可名狀之恐懼感。
聖嬰的未露面,雖給人以遐想境地,但卻也阻礙了恐懼的抵達,倒是1972年的[死亡遊戲]令人嘖嘖稱奇。
在這部電影裏,有着諸多恐怖電影的標配:雙生子、殺人小孩、靈異遊戲、鬼魂等等,這其中鬼魂消解了雙生子,靈異遊戲又消解了鬼魂,殺人小孩則在最高處消解了靈異遊戲。
羅伯特·馬利根唯一的恐怖片看似用了很多橋段,它既類似[小島驚魂]又似乎啓發了[靈異第六感],但其實,它是獨一無二的。
本片的靈童形象極其曖昧,結尾也留下無數種可能,讓孩子們墮入真正的深淵。
七十年代的導演一步步將小孩子們拖入深淵,1973年的[驅魔人]以中邪作梗,讓可憐的女孩被魔鬼附身,可愛與可憎並置,童真與邪惡交融,爆發出的力量則是驚人的。
三年後的[凶兆]則可看作魔鬼聖嬰的升級版,這一次嬰兒長大了,但與生俱來的撒旦血脈卻從未消退。
還是個小孩時就知道挑弄女性為自己爭風吃醋,養母對他的愛已近着魔,保姆則為了他而“殉情”。
最後,格里高利·派克飾演的主角死了,小孩卻再一次被美國總統收養。
邪惡戰勝了正義,這樣的結局讓人坐立難安,更可怕的是他即將為美國帶來更深重的災難。
不論在哪個領域,1976年的美國正是風暴後的海灘,藉由這位靈童,我們似可揣摩當時人對未來的虛無之感。
大衞·柯南伯格的[靈嬰](1979)則更加虛無,雖然在影像上,這些小孩子是以實體出現,並且切實地殺了人,但柯南伯格才不會那麼無聊。
精神分析專家指出,這些小孩是從大人心靈上的“腫瘤”裏突變而成,創傷固結成情結,終於形成這些“怨魂”。
毫無疑問,[靈嬰]裏的孩童更加虛無縹緲,看見他們就如看見我們自己的,比起之前的鬼神他者恐懼來説,存在於我心中的“另一個”則更有如影隨形的恐怖實感。
有了先前積下的跬步,靈童在八十年代充滿了更多的活力。
[鬼驅人]在温馨的家庭戲與被附身的恐懼中游走,並接連拍了三部,本片的那股子邪氣甚至影響了戲外的演員,遂成為影史一大奇案。
而[閃靈]無疑是一個特列,主角的兒子雖然靈異,但由於白人成年男性成了惡的代表,那麼靈童自然就演變為善。
在[兇火]和[玉米田的小孩]中,小孩再一次成為無法約束之力.
前者就像一根乾燥的火柴,稍微一擦就會點着,簡直就是[魔女嘉莉]的前傳;後者雖然回到了召喚惡魔的老套路,但這些孩子卻殺光了大人,並建立起了自己的社會(甚至擁有了宗教),讓坐在銀幕前的觀眾們坐立難安。
1960年的[魔童村]開啓了靈童這一亞類型恐怖電影,恐怖大師卡朋特自然也不會忘了去染指這一榮耀。
1995年的[遭詛咒的村莊]就是對於35年前經典的翻拍。
卡朋特用音樂裝點上了他獨有的懸疑氣氛。當然除去冷戰語境之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隻能被推給外星人,這樣的處理反倒不如[魔童村]帶來的震撼強烈。
如果説先前大部分的靈童電影,都是在講他們與常人的對抗,那麼出自神秘大師沙馬蘭的[第六感]則嘗試讓兩者進行交流。
片中的靈童由著名長殘帝奧斯蒙飾演,他可以看到亡靈,也因此成為常人眼中的異類。沙馬蘭的靈童並不嚇人,甚至出現了和大人進行正常溝通的可能。
當麥克(布魯斯·威利斯 飾)與他一點一點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並終於打開這位問題兒童的心扉時,行將結尾,陡轉話題,原來接納靈童的並不是我們這個世界,他們依舊只能生活在彼岸。
新千年之後,靈童逐漸稀少,卻仍不乏精品,其中比較有創意的便是[寂靜嶺]。與先前單純的血腥殺人相比,[寂靜嶺]可説是“燒腦”大作。
莎朗雖是一個小女孩,但卻擁有無比複雜的身世,通俗來説,她的前世受了冤屈,要在今生實施報復。
於是,在一個角色身上,我們看見了三重身份:一個是30年前遭遇火刑炙烤的艾麗莎,一個是邪惡的艾麗莎,她來自地獄,另一個則是主角的女兒,善良的莎朗。這三者始終無法統一,最後的結果只能舍此留彼。
比起上個世紀的靈童電影,二十一世紀的恐怖大多與兒童無關,[寂靜嶺]也只是把惡靈與兒童分開,類似這麼做的電影不在少數,也有如[生人勿進]那樣的吸血鬼兒童,總之靈異的兒童再難以得到人們的歡心。
倒是[死亡占卜2:惡靈起源]裏再一次復古,讓片中的小女孩被惡靈附身,頗有當年[驅魔人]的風采。
而[天賜之女]則可看作未來的靈童,既不是附身,也不是惡魔之子,完全就是一個新型物種,這也帶給我們啓發:靈童的形象其實可以更具想象力。比如超人的邪惡翻版[魔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