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曉出入行不滿被稱小鮮肉?現心境大變,贊王一博足夠強大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八卦

最近,新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讓大家又在熒幕上看到了陳曉的身影。

雖然近年來陳曉專注作品,在曝光上相對低調,但是要説起幾年前人氣爆棚的男演員,沒有人會忽略掉陳曉的名字。

2013年,一部《笑傲江湖》讓不少人記住了陳曉,他飾演的林平之,讓不少觀眾看到這個年輕人身上的演技。

隨後,大熱的《陸貞傳奇》,讓陳曉"火"了起來。

在那個還沒有"流量"一詞的年代,陳曉憑藉帥氣的外表被不斷貼上"小鮮肉"標籤。

當被不少媒體問到這個標籤時,那時的陳曉還不能理解這個"網絡熱詞"的含義,但被貼上標籤的他,依然感到了不舒服。

2017年,陳曉在《大秦帝國之崛起》客串丁黑,從古偶到參演歷史正劇,讓當時不少觀眾驚歎他的轉變。

隨後,在同年播出的《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陳曉搭戲孫儷,展現了精湛的演技。

時至今日,觀眾們對陳曉的印象,不再是單一的"小鮮肉",有了更加多元的認知。

而陳曉出演的角色也更加多樣化,不管是還未播出的刑偵劇《冰雨火》,還是正在熱播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都能看出他在演繹上的更多探索。

陳曉説,《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圓了自己一個"醫生情結"。

出身醫生家庭的他,其實對於醫生的日常十分熟悉

"家裏人,我父親,是念的是安徽醫科大學,然後他的所有的同事,就是我從小到大認識的這些叔叔阿姨們,包括他們的子女,現在都是醫生。我從小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長大,我從很小的時候……因為小的時候身體也不好,三天兩頭感冒,去醫院是家常便飯,但是我去醫院,我會有一種熟悉感和一種安全感。"

一般人聞到消毒水的味道,可能會心慌,但他一聞到整個人就覺得特別"鎮定"。

家裏人也曾開玩笑地問他,"什麼時候嘗試一下,演個醫生給我們看看呢?"

但當時的陳曉,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這個準備,也沒有遇到這樣一個角色來找他。

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第一部找他出演醫生角色的劇。

更巧的是,在進組前,他正好加入了韓紅的慈善醫療愛心團隊。

在陝西醫院的那一段經歷,讓他印象深刻。

當時他幫助一對掛錯科室的父子去兒科就診,但那個孩子不幸確診了先天性心臟病。

"醫生説,這個孩子一個心房一個心室,先天的,我們平常是兩個心房兩個心室,這小孩一個心房一個心室,為什麼產檢的時候沒有看出來?他們説我們沒做過產檢."

"這個小孩他現在已經是多少歲,當時看病是七八歲,醫生私下悄悄跟我們説一到兩年。"

望着牀上的孩子,陳曉感到特別難過。

"那個無助的那個眼神,看着我的那個眼神,到現在都特別清晰 "

後來進入到《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組,陳曉也恰好飾演了一個兒科主治醫生的角色。

雖然這個角色的人物簡介上寫着"不近人情的技術控",但他覺得這不是一種扁平化的定位,而更多包含熱愛。

"所謂技術控是什麼?不是説我要追求(什麼),他是因為熱愛這個行業。"

"一位醫生只有在這種有追求有理想的這麼一個動力之下,他的醫術才能精進。那我覺得這對病人來説是一件好事。"

因此,在演繹過程中,他把"不近人情"詮釋為"保護殼"。

"每個成年人生活當中其實都有一副殼。"

"他就必須要把自己裝作一副非常嚴格的老師,甚至是有些不近人情的老師,我之所以今天對你不近人情,是希望你明天對病人能夠負起更大的責任。"

可以看出,陳曉對演繹的角色,有着深入的思考。

但其實,在演繹時,他確實一個進入角色很"慢熱"的人。

因此,他會想方法讓自己快點入戲。

他説,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身上的壓力甩一半給導演。

"首先要無比得信任導演,無比信任導演的下一句就是我要把一半的壓力給你了。"

"我喜歡打籃球,籃球場上也是這樣,當你無比信任你的隊友的時候,對方往往就能創造奇蹟。"

雖然入戲需要過程,但出戏對於他卻並不複雜。

陳曉覺得角色不會在自己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在多年的演繹生涯中,他已經慢慢練就了"劇拋臉"。

"我以前覺得我是一個入戲出不來的人,後來我慢慢我才發現我是一個跳進跳出很快的人。"

在和趙薇導演合作的《嗨!美男子》中,陳曉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跳過來跳過去這麼快"

而對於這麼多塑造過的角色,在每年生日時,他都會回看,因為他覺得是在記錄每一個時期的自己。

"那個時期你長什麼樣子,那都是其次。關鍵是那個時期你的審美是什麼樣的,那個時期你是怎麼想問題的,你的世界觀、你怎麼看待感情、怎麼看待人?"

雖然看重每一個角色的價值,但陳曉並不覺得"主配角"、"戲份多少"這些外在衡量標準很很重要。

陳曉坦言,自己其實是一個很"悲觀"的人。

"我説實話我是一個比較悲觀,並且膽子沒有那麼大的人。"

"在我的預期當中,我可能沒有那麼快做男主角,我還給自己一個很長的規劃,在演配角的時候,我學到了一個東西,就是在夾縫裏求生存。 "

他解釋道,所謂"夾縫生存",就是去尊重戲中的核心,並學會配合。

雖然也在年輕時有過"戲份多一點就好了"的想法,但馬上這些想法又被陳曉的理智撲滅了。"我知道這樣如果走下去會完蛋的。"

"多看人家怎麼演的,給人家配合好,別掉鏈子,這對我來説就已經是萬幸了。 "

但其實陳曉的"悲觀",在本質上還是一種謹慎、有準備的體現。

"就是説很多事情想到最壞,他並不是説悲觀,而是説,最壞也不過就是這樣了。"

雖然在出道頭幾年,陳曉也有不少大火的作品,但是當時大眾媒體總會問到他的一個詞是"小鮮肉"。

當被問到是否曾因此困擾時,陳曉笑道:"那時候我都傻眼了,不知道小鮮肉什麼意思。"

當明白是大家對自己外貌過度關注時,他也會覺得有點不舒服。

"那個時候一門心思地想,啊!我不要,我不要小鮮肉這個標籤,我要做實力、演技,我要做一個真正的好演員!"

"有演技,然後有實力,我不要憑什麼帥,不要憑這些詞,我要憑我演的角色,我要讓角色讓觀眾知道,當時肯定這麼想。"

回過頭來看,現在的陳曉對於這些外界評價,顯得更淡然了。

"現在的態度就皮了。都可以,都可以。"

他自己調侃道"就是年齡到了"。

結婚生子後,大家對他的印象已經慢慢有"陳曉已經是一個爸爸"的認知。

而這些標籤可能轉移給了新的年輕藝人。"轉移目標了嘛,他們開始承受這種壓力。"

不過作為過來人的陳曉,對年輕演員的這種經歷,是抱有同理心的。

"你比如説劇組有年輕的演員的話或者幹什麼的話,我特別就是同理心,我會特別的同理心。"

他知道他們現在的經歷,如同自己當年的經歷。

"我知道他們壓力好大,我知道他們不想這樣,我知道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其實是很脆弱的,是非常脆弱的,一定要保護好。 "

因此,在劇組的生活中,陳曉不僅對老藝人前輩抱有尊重,還對年輕藝人十分保護。

在與王一博等年輕演員合作過程中,也是抱着一種更理解的心情。

不過陳曉覺得王一博已經"足夠強大"。

"他足夠強大,而且到時候看成片(《冰與火》)你就會發現,他完全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非常好,非常好。"

陳曉覺得,只要來到劇組都是演員。

而他,也不想把表演,歸結到一個有枷鎖、有束縛的範圍中

對於表演,他認為,"你愛看,就是好的了。你不愛看,寫得再好也沒有用。"

擺脱標籤束縛的陳曉,通透而認真,不被外界評價束縛,也不把表演"神話",這樣的陳曉,兼具實力與魅力,實在是一位寶藏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