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芒果TV悄悄上線,在沒有微博熱搜、前期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浪姐》依然靠“自來水”和上線前極高的期待值斬獲了大量關注。
截至6月15日16:40,微博話題閲讀達72.2億,討論340.3萬。
而在豆瓣上,剛剛上線3天的《浪姐》已經有4萬多人蔘與評價,並拿到了8.5的高分,反超了一個月前開播的《創造營2020》。
首戰大捷,《浪姐》到底是怎麼用“三十加女團”這樣絕無僅有的概念,在女團綜藝盛行的當下撕出一道口子,突出重圍的呢?
從“選秀元年”到漸顯疲態
2018年1月,由愛奇藝出品的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橫空出世,迅速在國內捲起一陣風暴。
同年4月,騰訊視頻推出主打女團選秀的《創造101》,同樣獲得了現象級的關注。
在《偶練》和《101》的帶動下,“你一票我一票,XX明天就出道”“你不投我不投,XX何時能出頭”等各種拉票、“打投”的口號傳遍了中文互聯網。
這股由韓國綜藝PRODUCE101掀起的偶像團體選秀浪潮,由此被帶到了國內,而2018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偶像團體選秀的“元年”。
到如今,隨着愛奇藝《青春有你2》和騰訊視頻《創造營2020》的又一輪競爭,國內的偶像團體選秀也已經迎來了第三個年頭。
然而,儘管熱度總是高居不下,但偶像團體選秀引起的爭議也長久不衰。
而去年韓版“PRODUCE”系列的安俊英造假事件,更是給以投票、做數據為核心的偶像團體選秀蒙上了一層陰霾。
在同類型綜藝已經有飽和趨勢,且漸顯疲態之時,一直在“暗中觀察”的芒果台終於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不按套路的王炸。
乘風破浪,突破“行規”
網傳芒果要推出這檔節目的時候,相信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既震驚又期待。
畢竟在這之前,誰會將“女團”和“三十加的女性”聯繫在一起呢?
不要説三十加的姐姐了,即使是《青春有你2》裏的選手,也不乏“這樣也能進女團?”的爭議。
“女青”的實力擔當劉雨昕,在節目剛開播時就因為中性化的風格和裝扮引起過熱議。
儘管劉雨昕最後還是以絕對優勢在總決賽當夜“C位出道”,但從這些爭論中不難看出,許多人對“女團”都有着相對刻板的定義:青春、靚麗、甜美、可愛……
所以,既然芒果敢把這樣一羣三十加的姐姐湊到一起,並且冠上“女團”的概念,必然會引起對女團標準的分歧。
《浪姐》首期正片中被罵得最慘的,莫過於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女士的言論。
這些被網友戲稱“連節目組看了都趕緊撇清關係”的女團標準,先不論是否正確,作為一個資深從業者,杜華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印證了相當一部分人對於“女團”、對於“偶像”,是有着刻板印象的。
不過我反而認為,《浪姐》將杜華請來作為“女團經理人”,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一檔節目總要有人捱罵解決爭議的最好方法,不是逃避爭議,而是直面爭議。
偶像團體選秀經常把一個詞掛在嘴邊——“養成”。
對於《浪姐》來説,姐姐們從初舞台到“出道”的全過程,同樣是一種養成。
只是這種養成不只侷限在這些姐姐們個人實力的養成,更在於一種區別於其他所有女團、獨屬於中年女性的“團魂”的養成,甚至是整個行業、整個社會對於“女團標準”的養成。
這樣的“養成”,一定是在一次次地碰撞、一次次地爭吵中完成的。
不信你看被罵最多的杜華,在看完姐姐們的表演之後,也慢慢改變了自己對於“女團”的認知。
“三十而驪,青春歸位”
其實,對於“女團”的刻板印象和單一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對於整個女性羣體的刻板印象。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女性這一輩子就只有兩個階段,三十歲前和三十歲後。
三十歲前的女性能夠收穫許多讚美的評價:青春、靚麗、年輕、少女……
而三十歲後的女性經常就只能劈頭蓋臉地聽到“老了”、“該結婚了”、“怎麼還不生孩子”……
無論是三十加女性被催婚催生;
還是生育後被動地與孩子綁定在一起,漸漸忽略了其他自我價值的實現;
又或者是演藝圈裏對大齡女藝人的冷眼和忽視,以上種種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單一標準論總是無處不在。
天下苦女性多元價值的難以實現久矣,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出現顯得勇敢又難得。
它給這羣三十加的姐姐們,提供了一個再次出發的機會。
它向所有人證明,30歲不是一個deadline,只是一個節點,一個人生進入下一階段、但依然繼續尋找自我價值的節點。
就像張含韻在片頭説的,“三十歲之前,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美好是天生的,是父母給的,”
“但是三十歲之後,是我一手創造的。”
希望所有的姐姐、希望所有的女性,在人生的任何節點,都能找到獨屬於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