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三個女人,一台矯揉造作的苦情大戲!

本文首發於電影公眾號《云何電影》,有部分劇透,綜合評分5.5分。

俗話説,三個女人一台戲,今天要説的這部電影正是講述的三個女性的故事,一看到這個設定雲城首先就想到了《血觀音》,不過略有不同的是,《血觀音》三位女性只涉及了兩代人,而本片則是講述祖孫三代的故事。

報社記者郭建波、母親紀明嵐與女兒郭婉婷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記者郭建波在報道社會負面事件的同時,也在揭開自己身上的傷疤;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是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裏的種種生存法則。一次次的叛逆與反抗都在隱忍中歸於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終將爆發。

微妙的三人關係

母親紀明嵐無疑是這個家庭的核心,也可以説是整個悲劇的起點,因為她與其老公長達數十年的感情糾葛與破碎的家庭關係成為了造就她與女兒郭建波劍拔弩張緊張關係的主要原因。紀明嵐與雲城家中的一位長輩十分相像,所以看到這種人特別有感觸,她們擁有極強的控制慾,丈夫、孩子都必須牢牢地在她掌握之下,她們又極其的多愁善感,滿懷對生活的怨氣與戾氣,她們常向飯桌上那一幕神情自然地向他人訴説身邊人的種種不是,甚至為了突出身邊人的面目可憎經常把一些小事添油加醋地描繪出來,又情真意切地哀嘆自己命運的苦難,而且她們是真的覺得自己命苦,所以才會在有一天遇上佛祖時突然淚流滿面,彷彿終於為自己不幸的命運尋到了根源性的理由,為自己的痛苦尋求到了解脱之法,然而縱使誠心禮佛多年,卻連最基本的“貪、嗔、痴”都戒不掉。

郭建波受不了母親常年對於父親的詆譭,尤其是在她眼裏,父親的存在並不是母親口中那般十惡不赦的“流氓”,而是一位會在她初潮時狼狽不堪之際細心照顧她的温柔“慈父”。母親對她施加的精神暴力徹底摧毀了“母親”這個詞在她心中的形象,而她也因為現實因素不得不仍舊和母親處在同一個屋檐下,只是二人幾乎沒有交流,在影片的前半段總代之以無言的沉默。這種破裂的母女關係也直接導致了郭建波情感生活的一團糟糕,女兒郭婉婷的父親是誰她都不知道,而且有了女兒後,更可以明顯地看出郭建波根本不懂得如何當一個母親,比如女兒一出生就把女兒扔給自己的母親,然後幾年不曾回家,郭婉婷很篤定的説在她上幼兒園之前的生活裏沒有母親的存在,又比如片中她將女兒帶到自己的宿舍,卻在哄女兒睡下後跑到男友那裏行魚水之歡,女兒發現自己被鎖在宿舍後憤恨的淚流滿面,她口口聲聲説着不要讓女兒變成母親那樣的人,但自己卻從來沒有盡好一個母親的責任,甚至要靠女兒緩和她與母親的緊張關係,而她不懂得如何為人母,又和母親從未做好一個“母親”是分不開的。就像許多父母感情破碎的家庭裏,孩子越是憤恨的怒吼着絕不要成為像父親或者母親那樣的人,越是在長大後無助的發現,自己變成了父母那樣的人,這就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大影響。

女兒郭婉婷是個東北話賊溜的小人精,説話叭叭叭的跟個機關槍似的,小嘴還挺厲害,得理不饒人。乍一看上去,她多次機智地化解外婆與母親一觸即發的矛盾,顯示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儼然就是一個小大人。但其實她內心仍是一個孩子,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她伶牙俐齒,又是學霸,同學崔英子成績一般、性格內向,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仍令郭婉婷感到豔羨無比。郭婉婷對母親在她幼年生活的缺位耿耿於懷,並且在母親把她鎖在宿舍時嚎啕大哭,她渴望愛,她沒有父親,連母親也不重視她,這些都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痛苦的種子,而當外婆向她揭示了關於她父親的真相後,她大概也像當年的郭建波一樣心如死灰,自己是一個沒人疼沒人要的孩子,這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説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邏輯的缺失,情節的跳脱與人物動機的突兀

本片的主題是國內比較鮮見的女性題材,立意也很高,但云城仍要説這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故事講得太差,前面對三位女性的分析,有些信息點純粹是雲城憑藉多年的觀影經驗和對家庭人際關係的觀察與理解得出的,而並非這部電影向觀眾明確傳遞出的“message”,雖然這些理解,也不過只是這種類型片的最基礎的內容與情感表達。

最典型的一個問題,在觀眾通過前半部分弄清楚這個家庭的基本關係結構後,卻始終搞不明白紀明嵐為何如此的憎恨自己的丈夫,甚至在那個年代,不惜大義滅親,用“舉報”這種最為惡毒的手段也要達成自己和丈夫離婚的目的,並因此徹底得罪了女兒,可以説這個問題是萬惡之源,但直到最後,觀眾也沒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雲城不知道這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但在我看來,這個關鍵問題的不清不楚,直接影響了電影的整體邏輯。

再比如,還是關於郭建波的父親,紀明嵐説他是菜市場摸女人屁股的流氓、混蛋,郭建波説他是温柔的慈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説法最終導演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到底誰説的是對的,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把這個問題拋給觀眾顯然不是明智之舉,這不是什麼懸疑片,把真相到底為何留給觀眾品味解讀,這是關鍵線索,幫助觀眾去理解這一家人,進而產生共情,這就好比你的鄰居天天吵得雞飛狗跳,你連續看了一個月的熱鬧,卻連他們為什麼打架都沒法搞清楚一樣,那你到底再看什麼?關鍵線索的不明確,觀眾光看到這一家人打的是挺熱鬧,一個比一個drama,一個比一個有戲,但看到最後,仍然是一臉懵逼,這就是雲城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最大的感受,Why?Why??Why???

紀明嵐從來沒愛過她老公,當初嫁給她只是為了找一個城裏人結婚,但是看她參加同學會,她作為一個南方人應該是那個年代開發北大荒過來的南方知青或者什麼人,應該都是有幹部身份的,也搞不懂為啥非得要傍一個城裏人,不管怎麼説這麼一個關鍵線索,也是到了影片的最後才通過郝蕾的獨白説出來,通過獨白來傳遞線索信息這種手法,實在是太low了,尤其對於一個文藝片導演來説,太low了,而且被廣為標榜的郝蕾七分鐘獨白,在雲城看來也沒多大意思,也許最大的作用,就是顯示出郭建波也變成了母親的樣子,開始哀怨自己的人生,又或者顯示出她與母親的仇怨永遠無法化解,只有等待一方徹底安靜下來,世界才能有一絲清淨的可能。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形式大於實質的問題,本片中堆砌了大量的意象,但老實説雲城幾乎沒一個弄明白的,除了感覺突兀,就是不知所謂。比如,幾次出現的彷彿是母親年輕時樣子的長髮女人,代表的是什麼,是母親留給郭建波的心理陰影?到按摩店尋親溯源的台灣小哥,還有他給人們放的各種海洋生物的聲音,究竟有何用意?為何一羣穿着防疫制服的人闖進家裏,從家中搜出一隻牛犢,牛犢又轉眼變成了母親,母親和牛犢之間有什麼關係?還有結尾潮水肆意湧動的鏡頭,雖然我很喜歡,也切合了片名,但依然不理解,這是情緒的溢出,還是情慾的湧動?以及莫名其妙的情節,閨蜜父親的讀書會,郭婉婷的突然躁動,這些情節完全看不出服務於主題的作用和內在的邏輯,這種跳脱也常常打斷觀眾的思緒,讓人無法沉浸其中。

導演是拍紀錄片出身,這是藝術片的初試水,雲城都不知道是該説她野心大於能力呢,還是這碗飯實在不是是個人都能吃的,終究只有藝術片的形,沒有藝術片的魂,這磨鍊提升的空間,還相當的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4 字。

轉載請註明: 《春潮》:三個女人,一台矯揉造作的苦情大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