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英,憑什麼每個人都想喊你媽?
作者|馮嘉和
責編|五花鹿
今年賀歲檔,由賈玲編劇、執導兼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實現了口碑和票房雙豐收。
這是一部賈玲獻給已故母親李煥英的電影,它主要以賈玲和母親的生活為原型。
影片中,主角賈曉玲穿越回到80年代,遇見了當時還沒結婚的李煥英。
她以一個獨特的角度,和媽媽跨越時空一起對話、一起生活,重新瞭解彼此。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李煥英的笑容。
非常療愈,也非常有力量。
以至於電影火了後,有不少網友戲稱扮演青年李煥英的演員張小斐為“媽”。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的笑容給人一種“理想母愛”的感覺。
李煥英愛笑。
賈玲在描述母親李煥英的時候,第一句話便是:
“她是一個很愛笑的人。”
與女兒一起穿越回到80年代相見時,她笑着説,我一見到你就高興;
看到女兒站在台上演出時,她在人羣中大笑,見到女兒被大家關注和喜愛,她發自內心替女兒高興;
女兒走路摔倒流淚、和小夥伴鬧矛盾時,她一邊安撫着女兒,一邊露出笑容,她在告訴孩子:這些挫折困難都是不要緊的......
李煥英的笑,每次都能給人一種乾淨、充滿感染力的感覺,彷彿能讓人忘卻一切的煩惱。
而我想,其中最打動人的點,便是純粹。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是遇到一些好事情,或者得到了些什麼、實現了些什麼目標才會笑。
很多父母也是習慣在孩子表現好、滿足自己的期待了,才會露出笑容。
這些其實是“有條件的笑”。
而李煥英只要見到賈玲,幾乎都會發自內心地笑出來。
並不需要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也不需要女兒實現什麼偉大的目標,沒有任何的條件,讓人彷彿感受到一種無條件的愛。
她的笑容就像是在説:
“我愛你”
“你是很棒的”
“我看到你就高興”......
正如她説的那句簡單又感人的話:
我的女兒,只要她活得健康快樂就好。
這在我們現代家庭中,非常難得。
我們生活在一個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焦慮時代中,我們對子女的各種各樣要求,例如:
考試一定要比上一次有進步;
一定要利用課餘時間學兩三門才藝;
一定要在比賽中獲得名次......
在這些期待背後,其實也在傳遞給孩子們一個信息——
如果你做不到這些,那麼我便會失望,會沒有那麼喜歡你。
而之所以李煥英的笑容打動了許多人,是因為它代表着一個純粹的愛:
並不是你做了多麼了不起的事情,我才會喜歡你。
僅僅是你作為我女兒、作為一個生命鮮活地存在本身,我就很喜歡你。 只要見到你,我就由衷地感到開心。
有不少朋友看完之後,不禁被這種“無條件的母愛”打動。
但其實要做到如此純粹,真的不容易啊。
純粹的笑容,背後是一種通透的人生態度。
青年李煥英,生活在淳樸的80年代。
在那時,幾十人圍着一台小小的黑白電視看比賽,已經算得上是頂級娛樂。
誰要是第一個買到電視機,就足夠“吹噓”好幾十年了。
而電影中,主角賈曉玲和現在的我們一樣,長期生活在充滿焦慮與高期待的時代裏。
周圍的其他家長們,普遍想方設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求他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孩子最好要參加多少個興趣班、考試排名多少、上什麼大學、賺多少錢、買怎樣的車住怎樣的房子......
所以賈曉玲也曾以為,只有自己月薪幾萬,飛黃騰達,把那個愛炫耀的阿姨比下去,才能給媽媽帶來幸福。
於是賈曉玲一穿越回去,見到年輕的李煥英,就忍不住幫她“改命”:
當她聽説贏了排球賽可以有“大好事”時,她就拼命讓李煥英參加比賽;
當她知道嫁給“廠二代”沈光林後,會過上富裕的生活,生個很棒的女兒,她就千方百計撮合媽媽和沈光林.....
但這些輸贏、貧富,李煥英似乎都不感興趣。
對她而言,即使輸了比賽,但賽後能夠獲得一個杯子,就已經足夠讓她開懷大笑;
比起富貴,她更願意選擇同樣簡簡單單的一個廠工賈文田作為伴侶......
後來賈曉玲與李煥英喝酒,告訴她如果嫁給“廠二代”,她將會生個月薪八萬的女兒,但李煥英不為所動。
如果青年李煥英生活在現在的時代裏,或許她的這些選擇看起來挺“傻”的。
她彷彿都在拒絕那些看起來能夠讓她“變得更幸福”的人生選擇。
但李煥英的回應是:
你怎麼就不相信,我現在過得很幸福呢?
儘管李煥英看起來有股“傻丫頭”氣,但由始至終她心裏都明白,自己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無關名利與世俗眼光。
她內心始終堅持着一份對於生活的純粹的熱愛。
她愛現在的生活,她愛現在的女兒。
也正是這種純粹的愛,所以她的笑可以如此純粹。
而這種純粹,也造就了現實中的導演賈玲、演員賈玲、節目人賈玲。
賈玲在指導張小斐飾演母親李煥英時,是這麼説的:
你看我是什麼樣的,我媽媽就是什麼樣的。
影片末尾,我們看到了李煥英的照片,幾乎每一張照片,她的臉上都掛着燦爛的笑容。
(圖:賈玲姐姐和李煥英)
而當我們提起賈玲,也會情不自禁想到,她那爽朗且富有感染力的笑容。
她的笑給人兩種感覺——
熱愛生活、內心強大。
這和愛笑的李煥英一模一樣。
很多人首次認識賈玲,是在2010年的央視春晚上,她和白凱南搭檔表演了相聲《大話捧逗》。
之後,賈玲便經常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裏,頻繁“扮醜”、被各種各樣的人調侃,以逗笑別人。
例如,出演發福的小龍女去獲得喜劇效果,營造女漢子形象,用胖乎乎的體態去做一些滑稽的動作。
每次觀看她節目時,我除了會被逗樂以外,其實內心會有兩個聲音:
一是看到她常常以自嘲的方式去給大家帶來開心,把自己的笨拙的樣子呈現在大眾面前。
同時允許所有人來調侃自己,還要始終保持笑容,她的內心真的很強大。
二是我也曾一直有一個疑問——
賈玲她是如何堅持這一切,並且始終把笑容留給觀眾的?
直到看到李煥英的故事,我找到了答案。
媽媽的笑容、對生活的熱愛,以及通透的人生態度,這些都極其有力地注入到了賈玲的生命中。
媽媽離世時,賈玲剛讀大學一個月,家裏的經濟受到了打擊。
賈玲在經濟與精神的雙重壓力之下,開始了住地下室的北漂生活,9年來需要姐姐寄的生活費來週轉,直到得到恩師馮鞏的幫助後,事業漸漸步入正軌。
但作為女藝人去從事相聲表演,她常常受到旁人的不理解,一路上唯有獨自探索屬於自己的演藝之路。
那幾年裏,媽媽通透和純粹的生活態度,一直支撐着她克服演藝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去熱愛自己的生活。
同時,媽媽一直無條件的愛,也給了她拍這部電影的動力,就像她説的:
''我不是為了當導演去拍電影,我是為了拍李煥英去當導演。''
最後她用35億票房的號召力,讓社會的人一起認識了這位愛笑的母親。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影響,不在於他們怎麼教育孩子。
而在於他們怎麼笑、怎麼愛、怎麼生活。
笑容純粹的背後,是一種無條件的人生態度。
無條件熱愛孩子,也無條件熱愛生命。
這種態度,讓愛更濃烈,也讓生命更有力量。
我有一名當老師的女性朋友。
父親生前和她關係特別好,也是一位老師。
她説自己當老師的時候,和爸爸幾乎一模一樣。
她面對學生時,完全沒有架子,特別有親和力,不偏不倚,深受學生們喜愛。
而她父親,也是這樣,喜歡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成為朋友,一起創造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當她開始講述父親的人生點滴時,她的情緒從懷念轉向喜悦。
她深深感受到,父親對待教學事業、對待人生的態度,已經不知不覺變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即使父親已經去世了,但正因為他曾存在過,使得她能夠成為這樣一名堂堂正正的人,成為這樣一名老師,在情感和學業上,支持着每個學生。
讓這些學生,也能感受到這一份純粹的關心和愛,能感受到她對事業和生活的熱情。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笑容的樣子。
他們也總有一天,會帶着這些笑容一代代傳遞下去,甚至傳遞給周圍的人。
有條件的笑容會給人壓迫,
順從的笑容會讓人討好;
純粹的笑容會讓人幸福,
展開的笑容會給人力量........
正如李煥英和賈玲。
李煥英用她的笑容影響賈玲,賈玲用她的笑容影響世界。
作者簡介:馮嘉和,一個低調的心理諮詢師 。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