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部戲拍了三集就被撤資,導演奔波四年再次開拍,終於成就了經典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八卦

很多人不知道,《大宅門》裏的小少爺李天意,並不是宅門裏的真少爺。李天意出生於貧苦人家,父親凍死在街頭,母親迫於無奈,在他兩歲的時候,將他賣給了大户人家,幾經輾轉後,又被賣進了北京同仁堂樂家,成了“抱狗丫頭”的孩子。

在《大宅門》裏,李天意從小被教育着要做“人上人”,要想做真正的“爺”就得抽煙喝酒。在現實生活中,這位小少爺的原型就是郭寶昌,也是《大宅門》的導演兼編劇,一手籌劃了《大宅門》這部優秀的作品。

郭寶昌原名喚作李保常,家境十分貧寒,正如在電視劇中呈現的那樣,親生父親凍死街頭,迫於生計艱難,母親將他賣給河北沙城的一户人家,但是李保常小時候極愛哭鬧,這户人家很煩他。三姨就四處借了點錢,將他又給贖回來了。

至於為什麼又改名郭寶昌了呢?這還要從另一户人家説起,這户人家有個小女兒,打小就賣給了京城“豪門”樂家,在樂家當了很多年抱狗丫頭,長大後嫁給了樂家的四爺,那時四爺已經有70歲高齡,抱狗丫頭膝下無子,就託人買一個兒子帶着,買回來的兒子就是李保常,然後隨養母姓郭進了樂家大宅。

李保常調皮愛鬧的性子,竟然很對老爺子的胃口,經常將他帶在身邊,並將他的名字保常改為“寶昌”。年紀大的人都很喜歡回憶,於是經常給他講自己年輕時闖天下的故事,郭寶昌自己沒有意識到,《大宅門》的素材收集已經開始了。

時光如白駒過隙,郭寶昌十五六歲讀中學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蒐集資料、整理素材,還有文學創作的能力,於是嘗試着將小時候耳聽目染的故事整理成小説。但是沒過多久,就被郭寶昌的養母發現了,她訝異的發現兒子知道自己曾是“抱狗丫頭”的事情,在羞恥和憤怒的情緒控制下,將這本小説燒掉了,還辭退了那個告訴郭寶昌這件事的小丫鬟,郭寶昌的第一次創作就這樣夭折了。

這是小説第一次被燒掉,第二次是特殊時期被燒燬,第三次則是被他的前妻燒掉了。跟第一位太太離婚的時候,郭寶昌聲稱自己什麼都可以不要,唯獨這本小説原稿要帶走,這位前妻一氣之下又把這本小説給燒了。

對於《大宅門》這本小説屢次被毀,郭寶昌都沒有氣餒,還是將這個故事寫了出來,最開始取得名字是《大浪淘沙》,後來要付諸影視作品改名《樂家同仁堂》,但樂家人知道後不樂意了,樂家認為無論是抱狗丫頭還是郭寶昌都沒有樂家血統,因此不能叫這個名字,最終才有了《大宅門》三個字。

在拍完《大宅門》這部戲之後,郭寶昌感到心中愧對母親,於是到母親墳頭磕頭賠罪,那些抱狗丫頭不想外揚的“家醜”,最終還是被郭寶昌訴諸筆端,然後拍成影視作品告訴了天下人。在《大宅門》片頭的水墨畫面上,當出現編劇導演郭寶昌時,呈現了一個男性跪在大宅門門口的畫面,這是郭寶昌向樂家謝罪的一種方式。

《大宅門》的創作過程極其曲折,手稿就被燒燬了三次,在影視化的道路上也有很多磨難,我們所看到的《大宅門》是第二次拍攝的,第一次拍攝是在1996年,可惜只拍了3集,投資方就撤資了,導演郭寶昌當然不死心,前後見了八十多位投資人,但沒有人願意投拍。

2000年,郭寶昌接到了一個電話,央視獨資投拍《大宅門》,這部恢弘的家庭鉅著終於要搬上熒幕了。央視獨家贊助這個消息,對於郭寶昌來説喜憂參半,喜的是半生心血終於要問世了,憂的是央視獨家可能會對他造成很大幹預,特別是在演員上的選擇,那可不能完全由他自己説了算。

後來,事實果然證明了他的判斷,但在一些主要演員的選擇上,郭寶昌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從而也保證了這部戲的質量,一經上映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説是萬人空巷也毫不為過。

不知大家還記得《大宅門》中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你最喜歡的角色,小編將會抽取幾位人物着重分析。感謝大家的閲讀與關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