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低估的郝蕾,以及她看到“中國式母女”的真相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八卦

面對 母親每天無休止的責罵

她只能一再沉默

直到母親再也無法開口説話


在文藝片愛好者眼中,郝蕾帶着光環,雖然她的產量不高,但每次出新作,都能引起不小話題。

昨天,郝蕾和老戲骨金燕玲主演的新片《春潮》在愛奇藝上線,片中她們飾演了一對關係惡化到無法彌合的中國式母女,彼此折磨,在痛苦中忍耐。

郝蕾一直都被認為是國內最被低估的女演員之一,在以往婁燁、賈樟柯的電影中,我們看到過她無數次的閃光。而這部《春潮》,可能是郝蕾在這個年齡,能演到的最適合的角色。

看完這部電影,我發現,“母女上輩子是仇人”並不是一句空穴來風。這樣的原生家庭矛盾,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很多時候,母親以為帶給孩子的是無私奉獻,是愛;但當孩子長大成人,開始“不領情”,母親的控制慾卻會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一把傷人的利刃。

01

祖孫三代矛盾重重


郝蕾飾演的郭建波在報社工作,在事業上,她苦於新聞理想得不到實現。她富有正義感,關注社會負面新聞,執着於為弱者發聲。但主編為了報社經濟效益,把她的選題一一否決。

在生活中,她是個未婚媽媽,和自己的母親、女兒住在一起。

她的母親紀明嵐,曾經是個教師,退休後熱心於社區活動,每天忙忙碌碌,組織老年人排練紅歌,接外孫女放學,給母女倆做飯。

母親在鄰里街坊有口皆碑,但在家裏卻非常強勢,對郭建波和外孫女無時無刻不展現着強大的控制慾。

在郭建波小時候,母親因為丈夫行為不檢點執意離婚;郭建波成人後未婚先孕,母親阻止了她打掉孩子的念頭,但外孫女郭婉婷出生沒多久,紀明嵐又蠻橫地把幼兒拴在身邊,不讓女兒撫養。


在這樣的環境下,外孫女長到了9歲。祖孫三人每天還是像普通人家一樣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在同一屋檐下起居,但母親對郭建波的數落、抱怨、責罵卻沒一天休止。

母親帶着合唱隊在客廳排練時,郭建波躲在廚房抽煙,被母親一頓痛罵。

郭建波報道的學校性侵案見報,被母親指責“國家養你,你還要罵國家”,“有本事移民,出去了想怎麼罵怎麼罵”。

一天晚上母親參加完同學聚會,醉醺醺回到家,郭建波只是去廚房拿個牛奶,就被她視為“看我高興了潑我冷水”,追到牀頭又是一頓數落。

在這個長春家庭裏,對於母親的窮追猛打,郭建波卻只是一再沉默,像上海爺叔金宇澄筆下的《繁花》一樣,“不響”。

這“不響”背後,郭建波絕望地抓住了牀頭的仙人球,扎得滿手鮮血,也叫不出一聲疼。

02

“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

這並不是一個往常套路的母女故事,在這些責罵聲中不存在愛,也不存在和解,只有越來越大的恨意,超越了人們對於母愛的理解。

母親和郭建波的矛盾根源之一,就在郭建波的父親。

在母親眼裏,那個男人是個在菜市場亂摸女人屁股的流氓。

但在女兒眼裏,爸爸是個最温柔的人,當郭建波來初潮求助母親時,紀明嵐卻冷冷地説“你怎麼來這個了?”而爸爸會手把手教她怎麼疊衞生紙,還燒熱水幫她泡腳。


母親對於女兒的恨意,延續着自己對於前夫的恨意。她對郭建波的羞辱幾乎沒有底線,女兒把少年時的信件、和爸爸的合影封存在箱子裏,紀明嵐會趁女兒不在家時翻出來拿到屋外燒掉。

有一天,母親甚至當着女兒的面,把孫女叫過來,告訴她“你沒有爸爸,媽媽在懷你三個月時想把你打掉,所以我不能把你交給一個想殺掉你的人”。

郭建波的反抗十分無力,看着甩開自己手的女兒,只能噙着淚反覆問母親,“你這麼説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想幹嘛?”

直到故事最後,母親病重,在病牀上昏迷,郭建波幫她擦完身,站在玻璃窗前,淡淡地説:

“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


對着昏迷的母親,也是對着玻璃中自己的倒影,郭建明用一段長達7分鐘的長鏡頭獨白,將自己壓抑幾十年的苦悶一瀉而出。

“就是因為我,讓你在那些年受了那麼多屈辱,所以你要用40年的時間去懲罰我,而我也用了40年的時間來順從你。”

“我曾經試圖奪回我做母親的權利,而每一次必然以你的勝利而告終。你什麼時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戰場,你的勝利也不是榮耀。我不想我的女兒走回我小時候的軌跡,所以我才避免跟你吵架。”

“你想讓我找一個好男人,有家,過體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見我現在的樣子。”

03

“其實這麼多年,我都忍着你“

《春潮》對於母性的解構,不同於《楢山節考》式的對於女性母愛力量的歌頌,而更類似於豆瓣上“父母皆禍害”這樣的小組討論,以及當下青年熱衷的對原生家庭的控訴。

郭建波和母親紀明嵐,是中國許多同一屋檐下兩代人的縮影。《春潮》把可能存在於任何一個家庭的矛盾,毫無遮掩地真實展現在我們面前。


母親的思維停滯在上一個年代,非黑即白,對家庭的控制慾強,給兒女從小就用粉筆描上一個人形白框,希望他們能活成自己設想中的樣子。

女兒卻有着強烈的自主意識,在人生的道路上行錯路差錯步,撞得滿頭包。當母親的“這都是為了你好”只能引起反效果,兩代人的矛盾就越積越深。

《春潮》製作完成後,製片人李亞平把它放給一位影視公司女高管看,後者一開始完全無法理解,不明白一對親母女的關係怎麼可能惡化成這樣。

但等這位女高管回了家,和自己的母親講了這個故事,她的母親只是淡淡地告訴她: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也是在忍着你的。”


對於原生家庭的積怨,其實每一代人都有,只是在這個年輕人更樂於發聲的年代,氣氛愈加顯得割裂,“控訴原生家庭”甚至成了風潮。

在影迷們對於《春潮》的反饋中,許多人都聊起了父母帶給自己的痛苦。

一位豆瓣網友説,自己高中時因為害怕拍照,在一次外出遊玩時掃了母親的興,害她在朋友面前丟了面子,被她在眾人面前用難聽骯髒的話罵了很久,從此落下心病。自己因為身材偏胖,還經常遭到母親的羞辱。

“我胖,不行;沒男人喜歡,不行;有男人喜歡有男人睡,還是不行,此生第一次被人蕩婦羞辱是來自母親,確實令人無話可説。”

除了帶給孩子的直接傷害,父母之間的不健康關係,也會給孩子留下痛苦不堪的回憶。

在一場《春潮》放映會上,一位觀眾和主創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小時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偶爾才能回家,媽媽在招待朋友時會讓爸爸躲去窗簾後面,給她留下了非常恥辱的童年記憶。小時候她不理解,覺得很丟臉,現在則會借童年的經歷反思自己的行為。


有人説,母女上輩子是仇人。在年輕一代有着強烈自主意識的當下,兩代人的裂痕越來越大,很多情況下無法用理解和善意來癒合,只能像《春潮》裏郭建波和母親一樣,互相傷害,相互忍耐,直到一方倒下。

如何化解矛盾?如何成為一個好母親?電影本身沒有給出任何答案,《春潮》只是用記錄者的視角告訴你你本來就在經歷的這一切。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圖片來自《春潮》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