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人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注重從小開始培養孩子。但是現在,雖然説這種傳統禮儀沒有消失,但至少是大多數家庭都不那麼注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原因呢?
受到現在“四二一”家庭結構的影響,許多家庭都只生了一兩個孩子,這也導致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溺愛過度,凡事都以孩子的情緒為主,只要孩子不開心了,那就不強迫孩子。
可實際上,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控制的,就拿餐桌禮儀這件事來説,這關係到孩子將來的行為舉止,對孩子來説,是極為重要的。
案例
昨天,我們公司剛剛結束了一個項目,大家都很累,領導建議可以帶家屬去聚餐,一位同事未婚,她堂姐把孩子先寄在她家,於是她便帶着孩子來參加了。
短短兩個小時的聚餐,我就發現這個孩子的不良用餐習慣。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特別過分的用餐行為,我並不會特意揪着不放,但這個孩子,我實在是看下去。
當時菜剛端上來,這個孩子就自己站在椅子上,把菜挪到他面前,且開始動筷子,同事趕緊制止,並告訴孩子,“這樣做不禮貌。”
但孩子的臉一下子委屈下來,還準備哭了,雖然大家都看在眼裏,但畢竟對方是孩子,就連領導都説,“沒事,小孩子,讓他吃。”
原以為這樣就算結束了,可是到了後來,孩子在整個吃飯過程中,不是一直挑食,就是隨意擺弄餐具,發出很大的聲響。
期間,最過分的一個行為就是“拿食物來開玩笑。”因為當時就只有兩個同事帶了孩子來,因此便安排這兩個孩子坐在一起,兩位大人坐在他們身邊。
孩子在吃飯過程中,拿筷子挑食物,還把食物對準另一個孩子,隨手一彈,正好把食物彈到了另一名孩子的眼睛裏,那個孩子疼得直哭。
後來,同事趕緊帶着她侄子回家了。要我説,這樣的孩子,我肯定不敢帶出門,就算要帶出門,也要先教育好,要不然只會是破壞氣氛。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行為,倒不如別讓他吃了,慣着其實是害他
1、拿食物開玩笑
其實,有不少孩子在吃飯時有拿事物開玩笑的習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進行制止,甚至與孩子一同玩樂。
對於這件事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拳王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綜藝節目中,她的兒子將蛋糕和水摻在一起,弄得到處都是。
當時冉瑩穎十分生氣,孩子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仍是與媽媽嘻嘻哈哈,冉瑩穎直接怒道,“你不配當我兒子,我也不配當你媽媽。”甚至還發飆説“滾遠點。”
可能不明原因的人會覺得冉瑩穎這麼做太過分了,但當時很多寶媽都站在冉瑩穎這邊,表示沒有當過寶媽的,真的不能夠體會有時候教育就是令人崩潰的。
後來,冉瑩穎也認真告訴孩子,“食物是用來吃的,而不是用來玩的,浪費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因為食物是要用錢買的,而錢是爸爸一拳一拳打來的。”
這是一位真正合格的母親應該告訴孩子的事情,而不是當孩子在拿食物開玩笑時,你也覺得孩子的行為可愛,甚至縱容孩子的行為。
2、挑三撿四
有些家長可能也注意到了,自家孩子在吃飯時,除非是孩子愛吃的東西,否則其他東西,孩子總是一副抱怨的態度,“怎麼又是這個”、“怎麼這麼難吃?”、“就不能煮點別的。”等等。
有些孩子心情不好時,就算煮再好吃的食物,孩子也會嫌棄。面對種種情況,建議家長們可以先與孩子好好説,如果孩子仍是不聽,乾脆讓孩子別吃了,等到孩子餓了,自己就會主動進食了,且有了一次經歷,孩子下次就不會再這麼做了。
3、吧唧嘴、亂翻公用菜
還有一部分孩子,吃飯時有吧唧嘴或是亂翻公用菜的習慣,針對此,家長們也要進行糾正。因為人是社會動物,總要與人進行社交,而吃飯是必不可少的社交行為。
如果孩子在吃飯時出現吧唧嘴或是亂翻公用菜這些習慣時,勢必會影響到別人對他的印象,繼而影響到人際關係。
孩子一兩頓飯不吃,沒有關係。但是一次、兩次的壞行為不改,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習慣,最終成為別人討厭的那種“餐桌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