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優先級非育兒而是先育己

育兒的優先級非育兒而是先育己

一句很俗的話:人的一生是一個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到了我這個年齡,我覺得能“見自己”是挺難,也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看見自己的好與不好,以及承認自己不夠好。

昨天因為一件小事和女兒“吵架”,快十點半了,我在趕緊催促她睡覺。

而這個時候她還不緊不慢的説,我沒刷牙。跑去刷牙,刷了牙再又去牀上拿了個沒用的手機在筆畫。

我的囉嗦出來了,“你趕緊去睡”“今天這麼晚了,我們沒時間講故事了”,“再過幾個小時天就亮了”,“你不早點睡對身體不好,長不高……”

無動於衷的説教以後變成:“你再不睡覺我就關燈”,結果我自己在囉嗦,孩子最開始都不妥協。我真的把燈關了以後,她説:媽媽,你可不可以陪我睡覺,等我睡覺你再關燈…”

其實後面的結果是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這一刻我看到自己的“失控”,卻沒能去按下暫停鍵。

想起這句:“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是的當事情發生,你的催促孩子有什麼用呢?

01.預先準備

在聽見手機鬧鐘響起的時候,你才想到很晚了。之前在陪孩子玩積木忘記時間,這不是孩子的過錯。

02.打着愛你的旗號在傷害你。

當孩子還處在一個興奮的狀態,你突然要她立馬轉換成睡眠的狀態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再多的説教,都無法讓孩子轉換過來。已經很晚了,不妨多一些緩衝墊時間。比如關掉燈,坐在牀頭陪她十分鐘。

你所謂的愛,在某一刻給了她極大的壓力和不安。

03.愛是一個動詞,而非權利之爭

在這個場景下,我們其實就是在做權利的爭奪,我覺得我是大人是家長,有權利讓你去睡覺,去幹這個幹那個。而其實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04.育兒是育己的過程

當一個大人不能“看見自己”的時候,學再多的育兒辦法和技巧都是無用之用。只有當家長在不斷成長,你的育兒才能有效的進行。

最後,紀伯倫的詩送給自己。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來,卻非因你而來。他與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以愛,卻不能給他以思想,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的身體,卻不能庇護他的靈魂,因為他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的夢境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0 字。

轉載請註明: 育兒的優先級非育兒而是先育己 - 楠木軒